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的监测度量是其治理的核心所在。但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反映的风险信息内容还不完整,还不符合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本文在风险全面评估理念的指导下,依据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的形成演变机理,利用城市大数据,构建了度量发生概率、发生后果的单一指标及其描述统计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上海景区国庆假期结束前后的实时数据就相关关键指标作了实际计算,提出了能够基本全面合理地反映不同区域单元及非均衡区域的人群踩踏事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在各类公众场所因灾害、事故引起人群骚乱,挤压踩踏致群死群伤的事故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2004年2月5日某桥挤压踩踏事故进行法医学分析,探讨群体性挤压踩踏事故中人体致伤、致死规律、损伤特点,并对如何预防此类事故提出建议。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04年2月5日晚,某公园在举办大型灯展游园活动中,人流密度较高,一座宽约3m的桥梁上更是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7,(3):104-111
近年来国内多起恶性踩踏事故频见报端,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已然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大型人为事故灾害。首先通过国内多起大型踩踏事故为例对事故本身进行防范手段探究,着重强调了事故屡禁不止的问题根源,即政府在事故预防和处理的执法过程中存在行政不作为的违法现象。并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出只有采取法治手段才能从根本上对踩踏事故进行有效防范,同时论证了应急管理法治化也是矫正行政执法不作为现象的必要途径。最后对踩踏事故法治防范体系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一是进行专门立法对踩踏事故进行预防;二是相关部门要将执法性质转变为预防性执法;三是推进公共安全法治教育常态化和法治化;四是完善责任监督机制;五是健全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演唱会、庙会、焰火晚会等越来越频繁,参加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动辄成千上万。这些大型群众性活动在丰富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县举办第二届迎春灯展,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2007年11月10日,重庆市家乐福超市举办促销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博自2010年1月1日零时起将自愿自动自杀式关闭.'微博云南'将继续坚守阵地,请大伙带好自己的包袱和砖头,遵章守纪,依次转移,不要拥挤,以免再次发生踩踏事故."  相似文献   

6.
焦点     
《江淮法治》2015,(2):4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外滩跨年夜,命殒踩踏时。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遇难者中最大的37岁,最小的仅12岁。据统计,遇难者平均年龄仅22岁。事故发生后,现场民警立即采取临时急救等措施,开辟应急通道,组织警车、救护  相似文献   

7.
2015年1月21日上午,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在报告中,有两项内容颇为引人注目:一是事故原因,二是对11名责任官员的处分结果.公允地说,这份在事故发生第21天形成的报告和处理结果,比较专业. 令人触景生情的调查报告背后,是这样一则惨痛故事:在夺去58位公民宝贵生命的住宅楼火灾事故发生近50个月之后,同样是在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又有36位公民的生命凋零在2014年至2015年跨年活动的踩踏事故中.这36位逝者,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才12岁.与58位公民生命的消逝让公众的痛惜幻化为上海一度成为一片花海一样,人们同样用盛开在冬日里的鲜花痛悼踩踏事故中36位公民生命的凋零.  相似文献   

8.
在踩踏事故中,我国一般通过公法手段对事故责任予以救济.与私法救济相比较,公法救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迅速恢复与巩固,但难以让受害人得到充分的救济与补偿,无法完全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目标,因此国家应增强踩踏事故中的“私法救济”而逐渐代替、消减“公法救济”.以风险控制理论为视角,探讨踩踏事故责任的私法属性、责任构成以及法律赔偿机制.提出我国目前宜构建包括私主体、国家和保险赔偿多元的救济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对踩踏事故的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9.
实现工业企业风险动态更新,科学合理制定监管执法策略,本文利用安监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现有数据指标,建立了基于事故后果、事故可能性和事故暴露程度的风险评估方法,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开展了工业企业风险分级评估。统计结果分析显示,在纳入评估的2167家企业中,评估出红色点位23个、橙色点位65个,黄色点位168个,蓝色点位340个。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总结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评估与管理现存的不足,针对城市燃气管道的特点与运行环境,提出应用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HSE管理理念与风险评估、预警、控制的技术建立城市燃气管道HSE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技术体系。详细分析该技术体系建立的关键技术。综合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影响等级建立HSE风险矩阵作为风险评价标准和预警依据。通过构建该技术体系实现对城市燃气管道的持续动态安全评估与管理,为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的有效运行对有效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具有直接促进作用。风险评估的内涵与目的的研究分析对开展评估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在对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概念的整合以及内涵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目的的概念及其特性。评估的目的应当具有两个方面:(1)直接目的是为了服务社区矫正;(2)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大量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文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的定义建立一种半定量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风险矩阵,由每个火灾场景的火灾发生概率和火灾危害程度,确定每个火灾场景的火灾风险,各火灾场景风险之和为建筑的火灾风险.在确定火灾发生概率时,借助事故控制因子考虑评估对象的特征,从人员脆弱性因子、建筑脆弱性因子和火灾发展阶段危害控制能力因子考虑了影响火灾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在确定因素权重和因子赋值的过程中使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属性评价法.最后运用该评估体系对某医院建筑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3.
范凯 《政法学刊》2013,(5):35-37
目前,我国风险评估机构属行政序列,其评估工作不能独立、科学的运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职能无法发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有独立运行的必要性,为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独立运行,应列入人大序列进行理论探讨,以求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因素结构直接影响评估结果。通过分析中外30个评估问卷,构建评估因素关系模型,探究中外风险评估因素差异。评估问卷在犯罪人基本情况、家庭居住情况和精神心理状况三个维度上,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与外国的评估因素数目存在显著差异;在犯罪人基本情况和犯罪情况两个维度上,社区矫正人员与罪犯存在显著差异;在其它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我国评估因素选取需科学选取和理性设计,并进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15.
事故多米诺效应发生易导致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本文结合国内外多米诺效应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评估程序,综合分析了多米诺效应的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其中包括扩展阈值标准的确定、扩展概率计算、各二次事故组合的发生概率计算和后果分析,并论述了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评估研究新进展。最后,分析了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评估的研究难点,进而对多米诺定量风险评估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为多米诺效应事故预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火灾是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特别是城市工业火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本文介绍了火灾风险评估的几种模型,评述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在分析城市工业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工业火灾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判断评估方法对城市工业的火灾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可得出该工业所属的安全等级,使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工业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9,(1):78-83
食品风险评估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食品及其相关产品造成人体健康危害的可能性予以评价,得出其安全与否的判断。作为一项科学理性的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实施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可以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增强公众对于国家食品质量的自信心。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当把握组织机构、程序规范、科学顾问、公众参与等改革重点,推进风险评估的法制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保障,明确风险评估机构内外职责;健全风险评估的启动程序,不断细化风险评估的操作程序;完善风险评估的科学顾问制度,完善任免规则、改进行为规范、建立同行专家外部评审、加强责任追究;通过规范评估信息发布、强化风险交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型水电集团业务范围广,业务活动中涉及致灾因素多,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降低企业运作风险和增强企业抵御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在分析大型水电集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大型水电集团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羁押率,美国司法部建议采用审前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犯罪嫌疑人的审前风险。该风险评估模型是以2001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进入联邦司法系统的所有犯罪嫌疑人为样本,在一元分析和二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审前服务官根据该模型算出不同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审前风险,并根据不同的风险位阶,向法官提出是否释放的建议。这种以精算的方法评估犯罪嫌疑人审前风险的方式,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有人群疏散模型较少考虑疏散过程人群混乱程度对疏散结果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疏散熵的修正PSO人群疏散模型。该模型对基于PSO算法的疏散仿真框架的不足进行了改进,考虑了人群在疏散过程中的障碍物与周围人群对疏散个体疏散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疏散熵概念,定量描述人群运动的混乱程度,并用于模型中疏散个体速度方向的修正。绘制疏散过程中运动人群的疏散熵图,直观展现出疏散熵对于疏散个体以及整个疏散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PSO模型相比,引入疏散熵的修正PSO模型能够降低疏散过程的混乱程度,有效避免人群拥挤踩踏情况的发生,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