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外国人管理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琪 《政法学刊》2006,23(5):91-96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对在其领土范围内活动的外国人进行管理,包括对外国人的入境签证管理、过境管理、居留行为管理,以及对外国人的居留资格、移民事务和难民事务等进行管理。世界各国对在其境内的外国人管理既包括要求外国人履行相关义务,也包括为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和服务。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适应与日俱增的大量的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外国人管理制度。了解国外对外国人管理的成熟经验并加以借鉴,有利于我国与国际上通行的外国人管理制度接轨,将有助于全球化国际环境下我国政府出入境管理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朝鲜"脱北者"问题逐渐成为地区乃至国际热点问题,中国在该问题上以遣返为主的政策也日益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从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的规定和相关国际实践来看,"脱北者"是否具有难民地位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现有政策总体上无可非议,同时可以考虑按照国际条约,给予那些确因政治原因出逃的"脱北者"们国际法上的难民地位。此外,我国还有必要建立健全处理难民及相关问题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国伟 《法制与社会》2013,(30):33-34,37
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吸引国外先进人才,加强对外国人的居留管理,日本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不断研究修改在日外国人居留管理制度,构筑了以法务大臣为核心的一元化地持续掌握外国人居留管理所需信息的外国人居留管理体制,在方便合法居留外国人的同时,加大打击在日外国人非法就业的力度。本文通过对日本居留管理制度进一步的探讨,为我国外国人居留制度建设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后WTO时代中国的自然人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波  李琴 《中国法学》2005,17(6):177-188
自然人流动是一种国际服务贸易方式,GATS构筑了有关自然人流动的基本法律框架。“入世”前后,我国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使有关自然人流动的立法进一步符合GATS的规定。但是, 我国在劳务输出、签证制度、资格认证标准、外国人就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尚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更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我国应制订专门的劳务输出法,改革签证制度,统一国内资格认证及许可标准,完善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以下简称“境内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9,(3):121-128
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是国际移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制度。美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在法律体系方面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在管理体制方面机构完备、分工明确,签证种类丰富,体系完善;我国只有零星的法律条文对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做出了规定,完善的法律体系远未成型,多个部门混合进行管理,责任模糊不清。刚成立的国家移民局为移民体系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但签证类别较少也未采用一定的移民技术手段予以支持。我国并非传统移民国家、国内人口众多、我国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追求灵活性以及移民我国的门槛较高等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制度上的滞后。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重构管理模式、完善签证制度、加强难民管理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国人涉毒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毒品犯罪案件已成为外国人在广东省境内犯罪主要的类型,呈现出犯罪主体有组织化、犯罪手段多样化、利用物流快递渠道贩毒、案件处理过程复杂等特点。广东警方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完善日常管理和重点管控模式、依法将在粤外国人的非正式组织纳入政府管理、建立快递业的禁毒“大查控”体系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在粤外国人涉毒犯罪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19,(1):130-139
国家切实遵守并有效执行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维护国际难民制度的稳定已经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主权原则是国际难民制度的建构基础,同时,人权的普遍性与包容性为加强难民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更广泛的法律基础。通过方法与路径的调适对突破国际难民制度的固有局限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复杂严峻的难民现实情势向国际难民制度提出挑战。在法律层面,国际难民法、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提供硬性法律框架,促进对国家的监督与问责,提升向难民的赋权与保障并拓展国际机构的行动空间。在实践层面,应推动"软法"意义上的国际合作,超越国家分野、整合多方资源,尽可能地动员广泛的利益攸关方参与分担难民责任。  相似文献   

9.
方岩 《政法学刊》2006,23(6):112-115
涉外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产物。对我国境内数目庞大、日益增多的外国人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和控制,是我国社会治安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挑战。而涉外社区作为外国人的集结地,可以在外国人管理工作中发挥桥头堡和风向标的作用。因此,克服涉外社区警务建设工作存在的难点,构建涉外社区治安网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上毒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国内毒品需求不断上升,广东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国际化程度高、物流业发达等因素成为我国与国际贩毒集团斗争的桥头堡。影响广东地区外国人实施毒品犯罪的因素复杂,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地方因素,既受我国外交政策影响也受外国人管理制度影响,同时也受办案程序、办案队伍素质、经费保障等多项因素干扰。探讨在打击外国人涉毒犯罪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准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给予在中国境内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国民待遇,视他们地位与中国公民同等,享受法律上的平等,一是表现在充分保护在中国的外国人的合法利益,二是当他们在中国触犯法律时,司法部门可以按照法律,视其违法性质和情节的轻重予以不同的制裁。打击外国人犯罪,不仅是在保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公民利益,更大程度是体现我国司法公正和严肃性。在接受《检察风云》杂志记者采访时,公安部的一位官员说,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都要面临外国人在本地区的犯罪问题。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外国人涌入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鱼龙混杂的群体不可能不发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2.
汪昱廷  李勇 《法制与社会》2011,(11):144-145
对难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才有了对难民概念的准确规定和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组织,难民问题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云南红河州的越南难民问题已由来已久,在该地区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因此,尽早解决该地区的难民问题成为维护该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1.2011年9月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6号公布2.自2011年10月15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维护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是指依法获得《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外国常驻记者证》等就业证件和外国人居留证件,  相似文献   

14.
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难民提供国际保护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使然,然而拒不接受难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应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措施,一是修改既有难民定义,扩大国际难民法的保护范围,使得各国对那些不符合既有难民定义却处于与难民同样境地的人的援助,从纯粹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自觉自愿行为转化为法律义务。二是强调国际人权法在难民国际保护中的应有作用。将人权原理应用到难民保护领域,通过敦促国家履行国际人权保护义务来实现对难民的保护,可以克服国际难民法的固有缺陷,并强化难民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魏琪 《政法学刊》2012,(4):88-93
外国人群体性事件是指参与主体(或参与主体中比例较高)为外国人的群体性事件。可以将外国人群体性事件概括为维权型、政治背景型和突发事件型等三种类型。外国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国际影响和国际关系。每个国家对境内的外国人群体性事件所选择的处置模式,都源于这个国家的政府对该类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因此,我们在处置外国人群体性事件时,应当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遵守国际法,并照顾国际关系和国际影响,应对外国人群体性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处置程序,并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相关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7.
《商务与法律》2005,(4):51-51
捷克总统克劳斯2005年10月11日签署了新修改的《外国人居留法》,此法涉及到捷克的签证政策将比目前更加严格。还涉及改善在捷克申报难民者的居住条件,并明确制定少年难民的特别保护,制止要求18岁以下的青少年难民就业打工。新法规定,外国人申请捷克签证,应该在申请者的祖国,或者在有永久居留或长期居留身份的第三国,或是所持护照的发照国的捷克领事馆办理;申请捷克签证必须要有相应的医疗保险或人身意外保险,且保险额不少于30万克朗。  相似文献   

18.
关于涉外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知识产权》2004,(5):62-64
一、如何理解本《解答》中的“外国人”的范围? 答:本《解答》中的外国人,是指具有他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及无国籍的自然人。 二、本《解答》中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包括哪些? 答:本《解答》所指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是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侵权和权属以及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案件。 三、我国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如何给予保护? 答: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我国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了以下保护途径: (一)对外国人作品的保护 1、单方面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2、通过订立双边协定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采华的外国人逐年增多,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是遵守我国法律的,但也有极少数外国人来到中国后触犯了中国刑法。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除了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对其他在中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一律按照我国刑法处理。但由于当前的法律对外国人在我国犯罪后的诉讼程序规定得不够明确,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之间也有不协调之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国民待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外国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国境内以私人直接投资方式参与设立或独立设立的各类企业的总称,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①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主旋律是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吸收国外资金、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外商来华举办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长期性战略目标。20年的实践证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和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