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青年》2014,(8):47-47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市民化能力不足,陷入不愿回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两难困境。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二元社会制度、地方政策偏向和政府管理不到位,农民工就业技能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半市民化"状态。破解困境,须打通制度梗阻,调整公共政策偏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3.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3,(4):1-2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表示,我国半数以上老年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将在农村地区提前出现。陈传书建议,要创造条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能动作用,尽量不让老年人脱离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理想的养老布局是,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民工荒"现象也反映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扫除路径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充化的推拉理论,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源自农村的推力、源自城镇的拉力和源自制度的摩擦力等三个方面,据此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aise-Winsten AR(1)方法进行计量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收入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农地资源水平下降构成了源自农村的推力;城镇收入水平提升、非农化水平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构成了源自城镇的拉力;但以劳动力价格扭曲为表现的制度摩擦力,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显著的阻碍。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研究、综合研究、社区和区域研究、次级群体研究及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就相关理论的完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更新、内涵的界定、途径的拓展、类型研究的丰富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核算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城镇化战略。按照农民工个体向某一个城市转移的核算原则,建构包括个人生活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两部分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核算模型。根据此核算模型,结合分布地域、城市类型,选取五组十座城市进行核算,对核算结果做出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将会呈现阶梯式进展过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在其中承担更多的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7.
农业剩余劳动力迁移对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大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状况不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通过产品竞争与就业竞争两种方式介入市场的,其是否发生乡-城转移取决于其在农村和城市两种不同市场中所得到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总收益的对比,从而影响着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聚焦农村出口、城市入口、社会融合三个环节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创新户籍制度为关键、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在分类递进的方式上以提升农民工综合竞争力为内生力量,多角度探寻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效出口。  相似文献   

9.
张刃 《工友》2014,(3):14-14
正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许多企业都喊"招工难",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原因何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用工单位需要技术工人、技能人才,而多数农民工却缺乏技术技能,只能卖力气,供需不对路。由此看来,技能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农民工就业,乃至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不突破,问题重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人口已经超过2亿,其中至少半数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产品、工艺的升级换  相似文献   

10.
李志斌 《中国工运》2006,(8):22-23,37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这种现象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农民工已成为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生力军,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市民化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一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收入低、就业难、治病贵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政府作为城市治理主导者,应该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上负起应有的责任,发挥该有的作用,积极深化制度改革,转变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政策背景,对三地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首都职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劳动力需要转移量"、"劳动力实现转移量"以及"产业转移人户分离"("经济型人户分离")等概念,提出了在三地一体化进程初期阶段首都需要解决"精确定位劳动力转移量"的问题,明确了首都外迁行业职工完成有序转移的三个必要条件,总结了北京政府、企业和工会在规划和指导职工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实现有序外迁,需建立起"一盘棋"思维以及需开展的五项主要工作。本文旨在为政府、企业和工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指导职工职业发展提供思路,为其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11,(2):37-38
2010年12月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二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次会议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转型期的中国市场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现在"知"本的阶级上层流动功能弱化、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资本弱势等社会原因,以及农村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能力不足等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社会及个人两个角度,就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社会就业制度改革、农村大学个人期望调整、个人能力提高等四个层次探讨应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对策的问题,对解决转型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拥有2.4亿农民工的人口大国,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反而出现“民工荒”的现象,而且这种状况一直在延续。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进程中,这一反常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借助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方法,不难发现“民工荒”现象与农民工个人心理因素的自卑与压抑,压力与孤独,适应城市生活困难。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四个特点密切相关,在引导农民工自我调适,加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技能培训,和提高其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社会变迁中,农村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人口的转化都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我国是一个拥有三分之二农业人口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作为农村过剩劳动力流入城市企业打工,已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时代潮流。随着这支产业工人新生力军的日益壮大,他们的境况越来越引入注目。为此,笔者于1992年6月对某造船企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镇是我国农村工业化的根本途径 ,在乡镇的发展过程中 ,必然会有许多农村人口离开原住地迁往乡镇 ,这就必定会引起其身份系统的改变 ,从农村人变为镇上人。但是我国目前镇区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人口向镇区的转移 ,必须对此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深度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是社会工作重要的服务对象,农民工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民工婚恋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研究认为,农民工婚恋问题与企业社会工作关系密切,企业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民工婚恋问题方面存在先天优势。研究建议,企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企业、社区场域,并依托工会和党建资源,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模式,实现以企业社会工作路径解决农民工婚恋问题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结束"两种城市化"的对立,一直是困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状况、影响我国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因素、当前阶段我国促进劳动力永久性迁移的户籍政策效果以及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因素发生了改变并对未来我国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开始部分放开户籍管理制度,这将对未来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产生积极影响,省会城市及部分地级市、新生代农民工及在校大学生等将是主要受益者;然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放宽户籍制度大规模促进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要特别防止部分城市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来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日本如何走职业能力开发兴国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人口1 2 6亿。从二战结束时的满目疮痍到2 0世纪末,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5万亿美元,和拥有2 5亿人口的欧盟相差不多,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日本创造了经济奇迹。一、日本社会当前所遇到的问题1 受到泡沫经济冲击。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半个世纪,进入2 0世纪末期,出现了震荡,增长乏力。突出表现为银行的呆坏帐、不良债券增多,银行向企业贷款能力不足,企业由于资金等供应不足,出现了萎缩。部分企业从比较利益出发,把资金技术转移到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