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满意于流于社会表层结构分析的阶层分析模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实证方法,试图将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重构阶级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尤其是他们虽然充分注意了是否拥有“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资产”在社会和组织分层中的重要作用,但仍然把所有权关系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首要变量。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成果,对于观察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结构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他刊撷英     
农民工群体的组织弱势陈安民的《农民工群体的弱势特征分析》一文刊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文中指出,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弱势特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概念,表现在组织程度,经济地位、文化技能、政治权利及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文化领域,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出发,首次提出了宗族型文化。之后,陆续有学者对宗族型文化进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卡梅隆(Cameron)和奎恩(Quinn),他们在竞争价值观框架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对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以及企业文化变革展开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为企业宗族型文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在理论的深入拓展,定量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本土化研究等方面仍需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回顾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经历了初始研究、沉寂后重肩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了在方法和内容方面有所区别的诸种论说,包括注重劳权-劳动者的理论演绎说、注重产权-公民劳动者的实证归纳说、注重国别特色的境外理论-实证说、多学科视角的多种国内劳动关系论说等.在此基础上,启发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劳动关系特征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工作场所中的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违背了社会伦理准则,但其亲组织性却可以促进组织获取利益,综合而言,该行为兼具了利己与利他动机。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框架,构建以情感承诺为中介,以积极情绪为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关怀型伦理环境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收集来自北京和哈尔滨6家医药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怀型伦理环境对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承诺在关怀型伦理环境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情绪在关怀型伦理环境与情感承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积极情绪在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员工的工作投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组织的价值创造、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探究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工作投入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投入有负向作用,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不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雇佣类型调节了心理契约破裂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为了减少员工心理契约破裂的产生,本研究建议:组织应当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组织应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并向其提供职业发展通道;管理者应帮助员工与组织及同事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互惠的、相互依赖的高质量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的素质、知识、科技、文化创意在生产力要素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经济和社会建设对教育领域、教育理念创新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中外诸多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先后发展完善了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经济理论、学习型区域与学习型城市理论等学习型社会相关理论,并对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在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国外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方向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劳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理论从劳动力市场制度特征及结构特征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主张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导致贫困、歧视及不平等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劳动力市场分割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同时,这一研究也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本文着重介绍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层面,并对全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结合目前关于社会支持的两种理论模式,探讨了中国青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特征及功能.认为:中国青年的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而每个方面都存在着文化意识、人际关系、心理指导这三个功能渐进层次.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维护青年的心理健康,造就跨世纪一代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广州青年的调查,分析广州青年在社会信任方面的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州青年对家人的信任程度最高,其次是熟人,对网友的信任度最低。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个人资本显著影响广州青年对家人的信任程度,此外家庭背景对广州青年的社会信任度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性别、宗教信仰也不同程度影响广州青年的社会信任。针对广州青年在社会信任方面实证调查研究归纳出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之下的青年社会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常而明显地影响着我国政治发展的那些价值、情感、原则和行为方式是什么?张谦所著的《精华与糟粕》这本书从政治学的角度,以人们熟知的《资治通鉴》这部中国古代第一流的政治史籍为蓝本,从大量生动的历史素材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全面、系统而实证地分析和回答了这一问题。书中以传统中国人对“权力”认识的特点分析为开端,对官场文化、治国之道、政治价值、政治原则、政治思想、政治心理以及政治理想模式等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既具有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充满复杂性的时代,关注领导力是有必要的。在以快速变化、高度工业化为特征的第三个千年中,通讯与信息技术时代与数字世界需要能够推进世界革新的领导人。由于教育系统已经将培养政治领导、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领导人涵盖其中,而这些领导人将把握社会方向,促进世界发展。因此,学生领导力成为现阶段的重要学科。学生领导力发展六边形理论,内涵丰富,从个人、集体和社会各个角度出发,建立系统性观点,旨在进一步推进学生领导力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3.
感恩母校,回报母校,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在校三年,培育和锻炼了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对紧急任务和角色转换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综合素质和复合知识发展的能力,以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期待母校和工会理论与职工教育研究所,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研究和职工教育研究,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和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激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有助于引导当代中国青年发展。青年群体有其特有的现实境遇,针对青年的特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方式上既要传承也需创新,理论认知、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青年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持续推进、公民社会的迅猛崛起、志愿服务精神的推广普及、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河北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官方志愿服务动员之外亦逐渐形成了一股民间志愿服务热潮。一批带有自组织特征的草根志愿服务组织正逐渐在助学帮困、关老爱幼、环境保护、社会应急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和积极作用,亦凸显出资金...  相似文献   

16.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随着正规金融的深化发展,非正规金融将逐渐消失。与这种观点相反,合会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盛行。从信息经济学、社会资本和社会约束等角度来看,合会的特征、构成要素和运行过程使得合会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行帮是中国历史上曾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在早期工人运动中行帮是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是早期工人组织的主要参照模式;同时,由于行帮狭隘的利益,又影响了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为早期工人运动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行帮抵御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表现出较强生命力。行帮既是中国社会进入危机阶段的伴生物,也是中国独特的近代工业发展进程和近代工人阶级队伍形成样式的社会后果,旧式行帮的延续也同时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同乡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在现代企业的实践中,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企业精神为灵魂,避免虚泛化;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标,突出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工会通过强化维权职能、改革组织结构、组织工会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以解决工会"四化"问题,目标在于提升工会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员工对工会的归属感,这一路径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还需要更多的验证。本研究通过对142家企业和2457名员工的问卷调研,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中国情境中员工对工会的职能感知加深从而提升工会凝聚力的路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会的深入改革中,员工认识到工会对自己的权益保护功能(工会职能感知)的确能提升对工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工会承诺),且通过组织工会活动提高员工对工会的参与度(工会参与),进而加强了工会凝聚力。同时,如果企业的管理层级多、上下级沟通不畅(即企业与员工的权力距离大),反而会促进员工更积极参与到工会建设中,希望工会为自己代言,从而提升工会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该国现实的经济基础与经济、政治制度等的反映 ,但同时也受到该国历史文化传统及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处于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故通过对不同国家法律法规的比较 ,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体认。据此理路 ,简析一下中国和西班牙、葡萄牙三国现行的《工会法》 ,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于中、西文化异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