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文欣 《工会博览》2014,(19):42-42
6月5日,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配合海淀区中级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关于经济补偿的集体争议。在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3名资深调解员以及法官4个小时背对背的调解工作后,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4名劳动者最终达成和解.分别向人民法院提出了撤销诉讼申请,这起涉众劳动争议案件得以成功化解。  相似文献   

2.
《工会博览》2008,(19):16-16
劳动争议是发生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3.
正一、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法律规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自愿调解、一裁两审"的机制,在调解不成经过仲裁裁决和法院一审、二审判决后,劳动争议都会有一个明确结果。与卢虹燕等9名员工发生劳动纠纷的尚嘉援科技公司却很固执,对法院令其支付20万元赔偿的判决不服,又向高院申请再审,近日毫无悬念地被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在9位劳动者一年多的维权过程中,之所以每次都能胜诉,是因为工会组织一直为他们提供免费维权服务,最终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合同期满未续订9名员工10个月后被辞退  相似文献   

5.
工会宝典     
劳动合同定义及其对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劳动组织、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发生劳动争议,化解双方矛盾的方式方法除了仲裁诉讼之外,还有另外一条很重要且很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工会调解。其"威严"程度虽不似法庭,但多了一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调解结果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离职员工未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能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劳动报酬吗?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拖欠劳动者工资。双方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相似文献   

8.
一、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意义重大 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对劳动争议调解的定义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教育、疏导、协商、和解等方法,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深入宣传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把调解作为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摆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全面推进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  相似文献   

11.
正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什么情况下受理举报和投诉?并应当作出那些审查决定?对举报和投诉符合下列条件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受理:(1)有明确的被举报人和被投诉的用人单位;(2)有具体的违反保障法律、法规事实;(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和接受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即增城区管辖范围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后分别作出以下处理:(1)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投诉,应当告知投诉人向有处理权的机关反映;(2)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得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事项,告知投  相似文献   

12.
《工会博览》2004,(14):13-13
《劳动法》第2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相似文献   

13.
维权小知识     
<正>如何申请劳动仲裁?一是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同时要注意的是要留下劳动者自己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方便仲裁委员会决定立案时通知双方。二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相似文献   

14.
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不能适用调解,但仍给出了一个近似于调解的解决思路,即该法第五十一条(现行《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案件被做出判决或者裁定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虽然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权在于法院手中,但是否行使申请撤诉权则由相对人决定,故而在司法实践中,部分行政案件会以“原告撤诉”方式进行处理。2014年及2017年《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正时均作出部分调解规定,但在学术争论中,对于该种制度的完善仍存在不同见解。本文将从行政诉讼和解概念、构建正当性、构建途径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工会把调解矛盾前移至排查隐患,通过民主协商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节约仲裁和诉讼资源,缩短争议处理周期,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商、调解手段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工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法律怎么规定? 《劳动法》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以下情形之一解除劳动合同: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相似文献   

17.
谨言 《工会博览》2006,(17):11-12
日前,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市宣武区劳动保障局、司法局要求在各街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在劳动纠纷多发地、新型企业和非公企业集中的商业街区及社区建立调解工作站,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劳动争议预防与调解工作力度,提高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制度,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制度中还存在的问题,各界专家学者对其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计雯妍 《法制博览》2013,(9):110-111
依照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的规定,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人可以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受理后,经过审查,区别情况处理: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作出拍卖、变卖财产的裁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二审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撤诉,或在二审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但又不肯、不愿或不宜制作调解书,而要求上诉人撤回上诉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当负担义务一方或互负义务的双方拒不履行和解协议时,抑或负有义务一方已按和解协议履行,但享有权利的一方对和解中放弃或变更的利益反悔,又要求按照一审判决执行时,实务中如何处理,由于此种情况不同于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的情形,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在一方反悔不按调解书内容执行时,可以直接执行二审调解书约定的内容。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未对此作规定,实务中各地法院认识不一,做法也不统一,极大地破坏了司法公信力。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更权威的学者注意到该问题,以达到司法实践中的统一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佳 《法制博览》2013,(3):69-70
《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者离职竞业限制协议问题进行立法规范,但针对竞业限制的关键问题——经济补偿金,则规定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未体现劳动法应倾向性保护劳动者的理念,且由于规定的不完善,导致各地司法实践的不统一。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倾向性保护劳动权,如劳动权受损,则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作为代偿措施,从而使离职竞业限制协议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