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他是大山的"儿子",有着大山的坚韧和倔强;他是电气化铁路的"新生代",有着对铁路的执著和独特情缘。他在电气化铁路事业一干就是11年,在平凡岗位上演绎和传承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就是中铁电化局电气化装备研发中心经理、党支部书记、总工程师——李育冰。  相似文献   

2.
陈蓉 《工会博览》2006,(12):52-52
儿子喜欢读书,从四五岁时起,每逢周末闲暇,就会主动提出去书店转转。这一转就得有人陪——小时候是不敢放单飞的,上学后则重点帮他把关,要是没人拦着,儿子觉得那些书,本本都好。买回来又如何呢?一般来说是头两天新鲜,时常翻翻看看,几天后就进了书柜。迄今为止,儿子的小书柜里有了上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是国际上最早提出国家"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软实力"的概念也随着新奥巴马政府成员的频繁使用而变得家喻户晓。约瑟夫·奈曾出任卡特政府时的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时的助理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奈教授有一个中国孙女,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一个孤儿不到一岁时被其儿子儿媳收养。日前,约瑟夫·奈教授两次在肯尼迪政府学院办公室接受本刊的特约专访。  相似文献   

4.
1983年12月1日.王皓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王皓六岁半时,王忠全拉着儿子来到长春市少年宫学习乒乓球。他起早贪晚接送儿子去少年宫.风雨不阻。  相似文献   

5.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碌碌无为,但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很有成就。他的父亲和儿子责怪他无能,他却对父亲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又对儿子说:“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强。”按理说,这个人说得全是实事,但细细想来,  相似文献   

6.
近日多地发生路人跌进马路"陷阱"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还有人在马路上被"电死":哈尔滨死2人,石家庄3死4伤,大连一名18岁学生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媒体名之日"走路死",很多市民感叹走路都"压力山大".(8月21日新华社) 在繁华都市走路"步步惊心",随时都可能横祸飞来,这种意外的悲剧让人焦虑.如果说,一次两次仍是个案,那么"走路死"的频发,显然不只"偶然"那么简单.无论掉进热水坑的杨女士,还是坠入百米深管道井而死的3岁男童小俊,都是这些"马路惊魂"的直接受害者.他们的死,伴随着公共安全的不确定性而来,也增加着我们的莫名恐惧——谁也不知道,这些隐患若不消除,下个遭殃的会不会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7.
1998年11月3日,美国前总统乔冶·布什的两个儿子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双双获胜。现年52岁的德克萨斯州州长、共和党人乔治·沃克·布什(大布什)轻而易举地赢得州长连任。他的弟弟、45岁的共和党人杰布·布什(小布什)也荣膺佛罗里达州州长的宝座。此次布什兄弟二人同时竞选州长获胜,使他们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洛克菲勒兄弟以来第二对同时担任州长的兄弟,也使布什家  相似文献   

8.
张天潘 《南风窗》2012,(25):88-90
这是一个美丑不分的时代,审丑与审美都殊途同归,后现代文化的特征表现无遗:简单,可消费、可娱乐、可速朽。最近,骑马舞成为了风行世界的招牌动作,而这源头正是韩国歌曲《江南Style》。MV中形象滑稽的"鸟叔"PSY(朴载相)扭动着比他更滑稽的舞姿,以欢快而简单的旋律,快马加鞭地征服了全世界。11月8日,这支MV还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成为YouTube史上最受欢迎视频。《江南Style》里的"江南"指的是韩国首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许多有钱人和社会名流在此居住,并且象征着"时尚"和"富裕"。歌曲描述  相似文献   

9.
广州白云山脚的铁路边有一家仅一百多人的小厂,两年多来产值翻了十几倍,人均产值与人均创税利都达全国最先进水平,“拳头,产品美梦牌、地球牌床垫风行海内外,外商指名要他们的产品。但是,人们也许还不知道,这家声名大振的“白云家具厂”,最初竟是由三个亲姐妹艰难创业出来的。现在,大姐林少琼(四十六岁)任厂长,两个小妹妹林少霞(二十七岁)、林少芳(二十二岁)担任副厂长。于是,有些人吹冷风,说他们是“林家铺子”“姐妹厂”。大姐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只是淡然一笑:“古时还有‘杨门女将’为国捐躯,今天为什么不能有‘林门女将’为国出力?”那么,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新时代的“林门女将”——“美梦”的主人们吧!  相似文献   

10.
工友 《工会博览》2014,(32):51-51
国庆节前夕,我和院领导来到了兰新第二铁路兰青段慰问在那里参加联调联试的职工。短短几天,在跟职工聊天时听说了这样几件事,真的很感人。我的儿子叫石墩儿小石的媳妇快要生产了。28岁的他激动不已。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当爸爸了,乐得他合不拢嘴,同事们也都为他高兴。就在这个时候,兰新第二铁路联调联试开始了。小石承担的任务是负责动车综合检测,这可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啊。是照顾即将生产的爱人,还是去参加联调联试?一时间小石没了主意,他在走与不走之间纠结着、徘徊着。想来想去,还是背着媳妇,默默地做着出差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成(都)线上、在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郑州北站电气化工程中,处处留有中铁电气化人的足迹,也正是这支铁军为中国的铁路电气化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6月8日《人民日报》)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篇话题作文,即怎样看待"老规矩"。这个题目出得很有现实意义,很值得人们思考。的确,不独北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承载着一辈辈人的精神遗产,滋润并养  相似文献   

13.
儿子喜欢听故事,在我看来,他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就是超级故事迷。大概是儿子两三岁的时候,妻子对我说:“你那么会编故事,就讲点儿给儿子听嘛!”我想想也对,自己小的时候不是常坐在院子里听老人们讲故事吗?许多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有的甚至对我影响很大。于是,我开始试着给儿子讲故事,我本以为儿子那么小,什么也听不懂,可儿子一听  相似文献   

14.
回忆录     
董行 《法制博览》2010,(3):43-43
最近我看了一个谈话节目,讲的是两位退休老人养着啃老的儿子、媳妇和两岁的小孙子。一次老太太生病住院,小两口不但不照顾,甚至都不到医院去看看。老人们很是心寒,于是决定“断供”。不想这惹恼了儿子,儿子便想出一个坏主意来惩罚老人——卖老人的孙子(他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正春节是最大的民俗,合家团圆、看望父母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为了能够买到一张车票"回家看看",楞是把亿万国人折腾得上下都秃噜掉一层皮。即使是这样,一个现实又让人无比纠结和无奈——7天时间加起来只有1天时间陪爸妈。(2月6日新华网)七分之一的概率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多,而一篇"这辈子你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的报道中有网友感叹:"我在外地上班,每年只有春节能回家一次。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妈妈能活到85岁,那么,我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还不到一个月,这个结果真是太残酷了。"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2)
<正>"民营铁路"的故事早已不再新鲜,但相比那些无果而终的项目而言,余干物流专线是难得的正面样本。2006年,罗岑铁路的权益被出让给民营资本,成了国内首条"民营铁路"。此后,中国铁路建设的热潮中民企投资人的身影不断。但时至今日,"民营铁路"真正被修到"跑火车阶段"的并不多。相反,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么和罗岑铁路一样沦为"烂尾工程",要么民资被国资全盘吞下,"民营"色彩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充满阳光、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老男孩";一个在铁路建设事业上历经严寒酷暑、酸甜苦辣,奋斗了十几年的电气化老职工;一个参与过大秦二期、京郑、武广、广深、京秦、京沪、大秦4亿吨改造、侯月、京郑五次提速、兰州枢纽、西格二线等工程建设的建设者;他就是今年42岁的中共党员张献昆。"我们行"——为梦想驻守高原2013年,张献昆带着队伍参与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开始接触网"四电"工程的建设,甘青线上的青海省乐都县,是所有的作业队驻地中海拔最高的一个队。那时,张献昆作业队还在担负着宝中线大修工程的重任,同时他们也  相似文献   

18.
当得知340路司机张军的妻子李艳平(医生),为抗击“非典”奔赴一线,家中只留下两个五岁的双胞胎儿子无人照看,客三分公司工会将了解到的这一情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4,(3)
<正>放眼世界政坛,在位时前呼后拥、风光宜人,退位后亲信纷纷被抓,甚至本人走上审判席,是不少卸任领导人的人生剪影。自8年前那次遭遇病危后,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便将余生交给了谢巴赫康复中心。在小自己1岁的老对手阿拉法特去世近10年后,沙龙才以86岁高龄撒手人寰。回顾沙龙一生,军界、政坛均有建树,丰功伟绩自不必赘言,而涉嫌卷入"金钱换选票"、"沙龙门"、"希腊岛事件"、"交换战俘事件"等腐败丑闻,也让他的光辉岁月蒙尘。沙龙还算幸运,其本人逃过检方起诉,病倒后更博得以色列人同情,使其本已被判刑的儿子,以病榻前照顾父  相似文献   

20.
朋友想培养儿子的音乐细胞,买了电子琴后又买钢琴。不久后学电脑“蔚然成风”,又咬咬牙买了电子计算机。电子琴和钢琴从此孤零零像弃儿似地躲在屋角。朋友住房和钱包本不宽松,所以每每谈到儿子,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半辈子打工,自己并未享受过什么,一切都抛给儿子了。瞧眼底下儿子的东西:最多,最费钱,使用率也最差。这种说法,许已点中家长们心里那本“难念的经”。分析小孩用品,使用期大都比较短,有的仅仅因孩子“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