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检察风云》2022,(7):36-37
<正>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为车联网产业带来创新机遇。通信技术从2G到5G的跨越,促使以汽车为核心的信息交换速度大幅提升。车联网的业务场景不断拓展,卫星定位、电子围栏、车辆防盗、导航应用、远程救援、OTA升级等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汽车的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为封闭生态系统引入竞争新势力。  相似文献   

2.
正车联网必然是要覆盖公交服务领域,在车联网与公交信息化融合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智能技术配套与运营服务管理、信息数据共享与工作协同体制、公交公益属性与市场商业模式等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未来三到五年智能交通产业的主要课题。车联网中的通信包括人、车、路以及交通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人车通信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图像和文字等交互手段实现,是人与车联网之间的主要信息交互接口。  相似文献   

3.
正IOT(Things of Internet),万物互联,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智慧产业的春风中,车联网蓬勃兴起。车联网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车与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创新的技术发展为构建一个开放诚信、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商用车车联网全产业生态圈提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工信部提出,要从政策层面跨界组织企业搭建车联网平台、制定行业标准。在政策环境不断有利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又提供巨大动力的前提下,车联网开始真正迎来春天。车联网是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车辆的静态和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提供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它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虽然车联网概念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已见雏形。有关专家认为,这个庞大的市场会形成两大格局:其一,科技巨头不会放过车载多媒体平  相似文献   

6.
周昕  颜诗敏 《刑警与科技》2013,(23):119-121
<正>公交一体机作为车辆与中心平台互通的核心设备,将来实现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通过车联网相关技术可进行车辆的实时智能公交调度管理,提供远程驾驶行为规范监控,远程车辆状况实时查询,及远程车辆故障报警及诊断等中心平台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和导航电子地图行业,凯立德都算得上是先行者,见证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从普通导航电子地图到如今面向自动驾驶环境的高精度地图技术进步,从静态地图导航数据发展到联网导航实时信息传送和AI智能技术的应用,历经20年累积,凯立德在电子导航软件领域,开创了多项业内第一,并积累了数千万的车主用户。围绕"有路就有凯立德"的企业愿景,凯立德已将品牌口号升级为"定位我的世界"。随着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的突破式发展,车载导航成为电视、PC及手机之后的"第四屏",从电子化地图转变为LBS服务入口和社交节点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车联网这一美好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然而汽车安全问题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头等大事。车联网的作用远远不只是信息服务,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是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来提高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中国对车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做信息服务这个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是车联网的未来,而在目前以及今后几年内,人力驾驶仍然会是主流。视频分析云平台系统对驾驶安全将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车联网大数据运营服务聚焦于"车联网云服务、智能硬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以"车联网+"为战略,涉及车联网卫星应用、电信互联网、智能硬件方案等领域。在共建全联接的车联网开放生态的过程中,各种应用场景渐渐落地,汽车金融服务便是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车联智云平台,提供一站式风控解决方案2017年8月24-25日,由直讯中国发起主办,携手  相似文献   

10.
正据统计,汽车只有5%的时间处于驾驶中,其他时间都是停歇状态。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早已超过2.7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汽车不断增多,停车场数量有限,如何高效利用现有停车场以解决城市停车难题?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答。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系统车联网是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3月9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倒数第二颗组网卫星。按照计划,2020年5月,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与北斗二号系统相比,北斗三号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其定位精度将达到2.5米至5米。同时,基于北斗的车联网将推动交通智能化、精准化,为货车等车辆提供精准导航等信息服务。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三号进入收官决胜的关键阶段,为全球提供包含定位导航、精准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  相似文献   

12.
祝曙光 《刑警与科技》2013,(19):238-240
<正>站在系统集成的角度,研究开发一套先进的、综合性的、集成度更好地车联网运输车辆智能监管系统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对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系统集成是智能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部分组成。当今社会,公交、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机动车的增长量远远高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这一实际情况,形成了只能依托智能交通来缓解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智能交通是将感知技术、通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大数据存储与计算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整合到交通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具备高效、准确、实时和智能等特性,是改变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智能交通服务水平,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的最佳途径。本平台立足服务测试和演示智能汽车、网联通讯两大类关键技术,实现DSRC(专用短程通信)、WIFI、LTE-V(车联网专用通信)等全网络覆盖;通过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车联网是移动汽车物联网的简称,是指以车为信息节点,利用无线通信、嵌入式芯片等技术手段获取并融合车本身以及道路环境信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行所需的服务,从而实现路线规划、安全辅助驾驶、应急救援、不停车付费、兴趣点查询、休闲娱乐等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贺小花 《刑警与科技》2013,(Z1):104-109
<正>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一个细分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向业务实质和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未来信息通信、环保、节能、安全等发展的融合性技术,是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6.
正将卫星导航应用于智慧农机,是智能交通与农业的深度结合,也是卫星导航的创新应用发展,深圳国脉畅行科技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公司以卫星定位终端产品供应商、位置信息服务平台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位置服务运营商为主,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车辆位置跟踪和相关行业应用产品研发和运营服务,是国内最早以软件即服务方式提供车辆定位跟踪监管服务的位置服务运营商,目前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互联网+带动下,车联网快速来到我们身边。真正的车联网应该是多个信息系统一体化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信息是互通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它是是将汽车作为信息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等手段实现人、车、路及环境的协同交互,实现智能交通。以此,记者最先接触的车联网产品OBD,就在市场校验中,逐渐淘汰,淡出我们的视线。几家欢乐几家愁,车联网在2016年将彻底爆发。因为之前困扰车联网的三大问题主导缺失、技术  相似文献   

18.
站在系统集成的角度,研究开发一套先进的、综合性的、集成度更高的车联网运输车辆智能监管系统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对提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监管水平和运输车辆运营单位服务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对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人们日常出行安全将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卫星导航同质化的现象一直存在,服务是突破口。而在现阶段,服务集中体现在在导航的精准性和人性化方面。当然,提供最为完善的服务,还需要抵制山寨产品。如此一来,产品技术、软硬件功能集成和服务完善后,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将迎接大发展。OBD是车联网落地项目之一,它的应用必然要考虑到人性化。尤其在雾霾污染如此严重的当下,它的尾气检测功能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建设,交通先行。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智慧交通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实例化,因而也遵循物联网架构,其应用系统包含前端的感知层,中间传输层及到后端应用层。车联网应用城市交通建设也带动地方信息服务、设备制造、核心芯片技术产业的长足发展,可以通过试点、标准化和规模推广的路子推动车联网技术的产业化。物联网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将各核心交通元素"联"通,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以及各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