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佳丽 《法制与社会》2012,(26):257-258
近年来,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影响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舆论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给司法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微博时代”实现司法公信力建设新的跨越,是摆在全体司法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将结合“微博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探讨如何降低“微博时代”网络舆情可能对司法公信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寻找法院借力微博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社会空间中,微博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平台。及时有效地引导监管微博舆情发展,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形象的构建,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文章分析了当前微博舆情带来的挑战和引导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完善微博舆情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良好社会公德和媒介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环境下公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环境下的公安微博发展现状,选取了20个公安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提炼出了公安微博的影响力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发文数量与频率、微博功能与内容、内部重视度与推动力、信息发布水平等,外部因素包括传播媒介与形式、受众范围、恶意炒作、外部推动力等。并运用SWOT分析法,从这些方面针对当前公安微博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展开论述,得出四组提升公安微博影响力的策略,以期为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环境中开展工作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4.
尹朝存 《中国司法》2012,(5):104-106
随着网络社交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以微博为代表的交流平台正在成为新时期的信息资讯中心和社情民意集散地。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微博已成为仅次于媒体新闻的第二大舆情源头。政务微博在得到网民追捧的同时,政府的沟通和决策能力,以及行政管理能力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以北京市司法局政务微博为样本,深入分析当前“北京司法”等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重点就政务微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探讨。一、“北京司法”微博平台的上线与运行  相似文献   

5.
微博已成为我国社会舆情的重要来源。微博舆情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舆论正确走向,以有效化解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谭语 《法制与社会》2014,(7):115-116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凭借自身的便捷性、及时性、低门槛性在全社会迅速风靡。微博所引发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颠覆性转变,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司法当然也无法置身世外,近年来,司法领域所掀起的微博舆情一轮接着一轮:微博曝光启动司法程序;微博之直播司法审判;微博舆论压力引发再审程序……微博对司法特别是司法公正、司法公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通过对微博影响司法方式的探讨并着力分析了微博对于司法公开、司法公正的强大影响,力求为建立微博及微博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快速化使得舆情变得越发不可控。边检微博的设立是各级各地边防检查部门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的一项新举措,目的是借助微博接收广、传播快、互动强等独特优势,拓宽自身"发声"与"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为舆情应对工作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然而单纯掌握边检微博舆情应对的技巧性策略,未必治标又治本,一些相关因素也是决定收效是否良好的关键,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8.
政法快讯     
政法类微博影响力报告发布公安排名在首位《政法类微博影响力报告》4月11日发布,政法舆情的部门热度分布排名依次为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微博问政的意识和力度与此成正比,专家提示不能把开微博当作赶潮流走秀。  相似文献   

9.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的新平台,对于塑造政府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务微博的出现对政府形象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面临形象工程导致“僵尸微博”大量存在、管理团队不够专业使政务微博陷入舆论漩涡、舆情应对能力不足造成信息传播不及时、网络安全风险影响政府形象等困境.本文认为,应从突出政务微博内容的亲民性、加强管理的专业性、注重舆情应对的及时性、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环境和公众参与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是政法机关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微博涉诉舆情危机主要表现在:一是微博的碎片化,易导致涉诉信息失真。微博信息篇幅短、细节少等碎片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微博发布方  相似文献   

11.
张方杰 《法制与社会》2012,(21):194-195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逐步成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作用于司法领域的涉法网络舆情,是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涉法网络舆情一方面具有监督司法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干预司法审判活动,损害司法公信力的负面作用。近年来,虽然国内法院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和管理日趋复杂的涉法网络舆情。因此,进一步加强涉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论文针对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存在的失真与失灵问题,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建构了非干预在线评估模型;并以2013年广东江门鹤山反核事件为例,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平台收集互联网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和评估项目选址地网民的风险感知与负面情绪,能够有效解释和预测重大项目所面临的社会稳定风险。据此,论文进一步提出一种线下线上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微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其在舆情和群体性事件的转移扩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呈现出明显的微博因素,微博参与应对群体性事件具有角色优势。因此,必须从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培养微博意见领袖;与传统媒体有效互动;提高公职人员媒介素养等方面入手,提升运用微博应对群体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胡行华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3,(24):275-276
国内关于依法推进"微博问政"具体路径的实证分析和论证的总体上不多,而依法推进"微博问政",既是促进"微博问政"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助力政府在汹涌澎湃的微博舆情面前自我减压的必由之路。深化"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研究,应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从而提出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的依法应对"微博问政"的相关理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知网(CNKI)自2009年以来收录的189篇期刊为研究对象,在国内涉警舆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Excel、Citespace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涉警舆情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现研究不足,为相关研究指明方向,促进涉警舆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持续上升,给安保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首先,从安保环境、安保要人、安保执勤队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舆情对安保工作的影响;进而,深入探究了安保工作中存在的网络舆情风险因素,认为"安保主体和安保措施"是网络舆情产生的源头和根本;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五点应对措施,分别是树立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进一步改进安保工作形式、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五个方面,为安保部门应对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监察》2015,(3):66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运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用于研究、分析、预测政治经济活动和社会现象。此次专刊报道,我们以中央纪委、地方纪委以及其他权威部门公开发布或社会媒体、专业研究部门收集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新闻综述、舆情分析、个案述评等方式,全面、深入分析党中央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判断,解读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任务和要求,帮助读者更清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全会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用户越来越多,涉法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涌现,对社会政治生活形成多方面的影响。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涉法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与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探讨健全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体系,管理控制与引导规范制度,完善我国网络空间的法制化、制度化的途径。其中,出台管控的法律是根本,健全引导的体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期发生的网络涉警舆情的案件和国内著名学者的观点研究总结,对网络舆情、网络涉警舆情和网络语境下涉警舆情引导分析研究得出看法。并以长沙市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得出引导网络语境下涉警舆情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已成为政府职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暴恐事件网络舆情为研究样本,基于实证分析,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案例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通过三个研究类目、十个研究子类目,对暴恐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整体到具体的分析,提取关键要素,总结影响暴恐事件网络舆情的关键结点,对症暴恐事件后舆情传播阶段及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进行剖析,为政府应对暴恐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