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磊 《法制与社会》2012,(1):146-147
伴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全面崛起还包括了随着而来的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实体要素以及对国际的影响力的崛起.在西方,有一些持现实主义观点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决策者和战略家、他们坚持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挑战到国际的政治现状,和国际秩序产生剧烈的冲突.而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就是为了宣示出国家的中长期战略,以及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疑虑,让其他国家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从而改善或消除对中国崛起的国际舆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和平崛起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需要一个良好的国内法律环境,也需要一个以和平安全为核心价值的国际法律环境,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际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和平崛起的提出,中国的国际法实践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也为中国的国际法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法是在民商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法律现象。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跨越了商业关系、商事关系、现代市场经济关系三个阶段,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与经济法的产生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来说,周边稳定是实现和平崛起最为基本的外部条件。在和平崛起这一战略理念中,和平既是目标也是途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周边政策也应以和为贵,不仅要以亲仁善邻为目标,而且在方略措施上也应与强权政治拉开距离。要想在周边关系中摒弃实力主义,就需要重视国际法的作用,要从法律角度来理解和谐周边的战略理念,将其转化为建构周边关系的法律框架,在此基础上推动新周边安全观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和平崛起"是新近提出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崭新理论.它表现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性深思.这一理论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提炼,又是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6.
一国崛起既取决于一国的国内因素,也取决于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从其发展的国际环境、国内实际出发,坚持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就是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际法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中国要充分运用国际法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这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是目的权利(自我保存)和手段权利(独占万物)的矛盾统一体。自然权利在目的和手段上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必然产生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又必然产生要求克服战争状态、实现永久和平的自然法则。自然权利的这一内在矛盾,通过其自我扬弃,分化为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自然状态中战争与和平、独占与自保的二律背反(正题和反题)和政治社会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对自然状态的扬弃(合题),构成了"权利的辩证法"。霍布斯的权利辩证法,揭示并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交互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令良 《中国法学》2006,(4):110-119
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重要的外部社会基础,而国际法是构建和谐世界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在国家间相互依存和经济全球化的“地球村”里,一方面,国际法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和平与安全的外部环境、建构公正和公平的国际竞争秩序和提供国际合作的法律保证;另一方面,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和对外发展战略势必要受到国际法越来越多的约束。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必然对国际法的和平与发展主题以及人权、法治和民主等普遍核心价值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崛起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敏友 《法学家》2004,(6):17-22
中国"和平崛起"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战略,是一种路线(发展道路),一种政策,一种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孙笑侠 《现代法学》2001,(1):150-151
李龙教授与汪习根副教授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法理学思考》一文从法理学的高度探讨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在把握了时代脉膊的同时进行了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边界争端关涉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极为敏感,如何使边界争端和平解决是现代国际法的重大课题。2008年,在经历了40多年的艰辛谈判后,中俄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终于得以和平、全面地划定,这无疑是国际法理论与实务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学界专门从国际法角度对争端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辛昊 《法制与社会》2012,(13):142+14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安边防工作在我国国防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中俄边境地区,边境线漫长,地理环境复杂,边境地区地理环境对公安边防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公安边防工作的基础,对边防政策和边防活动起指导作用。本文从这两方面分别阐述对公安边防工作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对公安边防工作的巡逻工作、界江管理工作、边境生产作业管理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回归分析是一种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边防检查工作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回归分析的种类、模型建立与求解、相关性检验等相关内容的论述,并对数量进行研究分析,深入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回归分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边防检查出境旅客统计工作中的实例进行分析,预测出境旅客数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得到在边防检查工作中的启示,保证边防检查出入境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4.
国际信誉作为一种软权力的存在已经是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国际信誉是国际形象的核心因素,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发展国际信誉具有重要的国际和国内意义。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经向世人宣布自己走和平发展崛起的道路。所以,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建立良好的国际信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王孔祥 《河北法学》2005,23(5):105-107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在长时间地学习、适应国际法之后提出来的,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和平崛起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国际法的历史性突破,它势必推动国际法的创新,加快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亚是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需要重点经营的地区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都面临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这就需要中国和中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与中亚地区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繁荣与稳定,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邱英伟 《法制与社会》2012,(30):146-147
分析近年来公安边防执法工作现状,为民服务的感情基础不牢,执法能力水平不高,执法不规范、责任不落实是导致是执法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必须从大力强化执法理念,强化执法队伍着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统一完备监督科学机制,规范边防执法行为,提升边防执法公信力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曾哲 《时代法学》2007,5(4):12-17
法伦理学正义价值概念应导入中国和平崛起的法律价值这一在国际法域争论正酣的发展权平等保护问题,中国"和平崛起"是对"和平发展"本质的创新表述,一国崛起的权利即为一国发展的权利。"崛起权"即发展权,而平等的发展权则是人类最基本的正当人权形式之一种。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价值在人权之发展权上应定位为:一曰价值的基础性,二曰价值的母体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间关系日益复杂,国际民事纠纷日益增多,管辖权冲突不可避免。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协调管辖权冲突的途径,是关系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确保国际经济秩序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了产生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的原因,并从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协调及国际间的协调方面提出了解决管辖权冲突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范春阳 《刑警与科技》2007,(9B):170-177
“通信基本靠吼,巡逻主要靠走,守边离不开狗,观察主要靠瞅”——这种传统的边防监控方式仍在人们的脑海中留有深刻的印象。随着“平安城市”和“3111”工程的实施,人们对身边的社会安全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和平年代,边防作为国家安全保障的前沿阵地,部队的安防建设进展的如何?随着军事领域正在以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边境监控是否也实现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下面我们将从自然条件到地理环境、以及从硬件到软件等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的边防监控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