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39年4月底,新四军军长叶挺携邓子恢、赖传珠、罗炳辉等一行,跨越长江至江北巡视部队,巡视期间,叶挺的足迹遍及江淮大地,整顿部队,激励新四军将士东进抗日,宣传抗战,鼓舞士气,至8月初历时三个多月,叶挺才踏上归途.叶挺巡视江北,是新四军军史上的重要一页,但是,叶挺巡视江北的行程起止和具体情形,至今仍有一些情况不为人知,实为憾事.  相似文献   

2.
叶挺在重庆     
初到重庆1939年春天,新四军军长叶挺到了山城重庆,住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兼新四军办事处的机房街70号,这是他第一次到重庆,主要是负责同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的联系和交涉,为新四军募集物资和招聘人员等。事隔不久,这年的秋天,叶挺为解决新四军江北部队的编制和全军经费问题再次来到陪都重庆,进行了更为艰辛的联络与交涉,每每往返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之间。他曾向李济深表示:我们在前方浴血奋战,国民党的老爷却攻击我们“游而不击”。在这种“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的情况下,深感有愧于抗日初衷。我不能忍受这种摩擦,…  相似文献   

3.
1939年2月,春寒料峭,蜿蜒于黄山大小山脉之间的青弋江江面上,一张竹筏上站立着一身戎装的周恩来和叶挺将军。此次周恩来由重庆绕道桂林、衡阳、金华、建德和太平县,行程几千里来皖南山区,是受中央的重托,传达中央的指示和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找新四军的各位领导谈话,调解叶挺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的矛盾,让离开部队出走的叶挺回新四军工作。  相似文献   

4.
1939年11日,刘少奇来到皖东定县山黄庄,主持和领导中原地区新四军部队和抗日根据地党的工作.到皖东不久,即筹划出版中原局机关报《抗敌报》江北版事宜.刘少奇认为办好报纸是中原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要求新四军江北政治部、江北指挥参谋处和各地方党委要善于利用报纸指挥工作.为此,他指示“江北版”要直接宣传中原局的工作方针、工作进程和具体任务等.  相似文献   

5.
1941年1月14日拂晓,在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战斗了8昼夜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部队突围至狮形山北坡,遭到围民党军一○八师的重兵围堵.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4日,由叶挺、项英等率领的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新一、新二、新三支队的各两个团)9千余人奉命由安徽泾县地区出发,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经苏南向江北转移。1月6日,当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第三  相似文献   

7.
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先后于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1940年10月至1941年3月,1943年,制造三次反共高潮,企图消灭中共抗日武装力量、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1940年10月16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皓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正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项英正副军长,限令坚持长江南北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务部队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11月9日,中共以朱、彭、叶、项名义发出复何、白通电(佳电),表示拒绝国民党当局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同意  相似文献   

8.
一幅珍贵的照片,讲述着周恩来的故事 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确定新四军战略方针,促进全民抗战工作,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派,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从重庆出发,辗转来到安徽歙县岩寺--原新四军军部.周恩来在岩寺活动一天后,由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来到黄山.在黄山期间,周恩来看望了在疗养所养伤的新四军战士.当他途经小补桥时,叶挺军长为周恩来摄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在《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第94页上和《大江南北》杂志1988年第5期“历史研究”专栏所刊登的《围绕皖南事变的是是非非——访问南北同志》一文中,作者都认为在1940年5月,中共中央曾电告周恩来等人,要周恩来立即约叶挺到重庆谈话,彻底解决新四军的工作问题,确立叶挺在新四军的实际地位与实际职权,以坚定其在新四军工作。反对蒋介石重新解决新四军问题。经过对有关史料的反复考证,笔者认为藏于中央档案馆的这件电报时间有误。其发电日期绝对不可能是1940年5月,而是要比此早得多。中央书记处的这封电报全文不长,现摘录如下:项、周,叶,廖:蒋在西安向我们同志表示,叶挺已离新四军,因此新四军问题须重新解决,有另派他人去新四军任军长之意。在江北支队  相似文献   

10.
在与叶挺的关系等问题上, 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 周恩来为了保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新四军中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他在军部及其所属机关、部队中,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 2月24日,他在叶挺的陪同下,全天听取了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新四军领导人关于新四军一年来对日作战、军政建设的汇报,晚上参加了欢迎晚会。项英请叶挺致欢迎词,周恩来很高兴。  相似文献   

11.
1939年2月,皖南山区,虽然尚春寒料峭,但已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从重庆出发,绕道桂林,跋山涉水,亲自送新四军军长叶挺回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泾县云岭。他此行肩负党中央重托,要妥善地解决新四军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共虽很早就认识到皖东在华中抗战中的战略价值,但因对鄂豫皖边的特殊关注而又呈左右观望之势。武汉会战后,鉴于桂系在大别山站稳,各方才开始推动江北军政力量向皖东集中。新四军军部关于江北部队集中皖东的共识,是1938年底张云逸北上与皖省当局协商后逐渐形成的。中央层面关于江北部队向东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则延至1939年4月方始确立。稍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设立及高敬亭事件的落幕,为经营皖东奠定了基础,也确定了皖东作为“华中武装力量领导中心”之地位。刘少奇率中原局进驻皖东,虽感到皖东已失最佳时机并提出“向苏北发展”的替代方案,但在具体推进中又发现缺乏皖东的巩固,“发展苏北”也难有着力之点,转而聚力经略皖东。  相似文献   

13.
孟俭红 《党史博采》2023,(2):47-51+65
<正>作为新四军的首任和第二任军长,叶挺和陈毅发生交集始于南昌起义,叶挺是起义领导者,陈毅是追随者。南昌起义后,陈毅引兵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缔造红军,共同革命;叶挺赴广州再谋起义,遭受错误处理后流浪海外十年并脱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成为唯一被国共双方都能接受的新四军军长,工作中却处处不顺;陈毅为新四军第1支队支队长,支持叶挺,共谋新四军向东、向北发展。皖南事变后,叶挺遭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五年多;陈毅出任新四军代军长,打开华中新局面。1946年叶挺出狱,不幸遇难;陈毅征战鲁苏,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14.
叶挺再度出走引起的风波3月15日周恩来走后,叶挺集中精力处理日常军各。一是主持编写了《关于新四军对敌作战说明书》,总结一年来新四军进入江南作战的战绩和经验;二是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二届参谋工作会议讲在会上以《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为题,发表了演讲,提出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认识战争,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来分析战争,了解近代战争的特点。这篇讲演,从宏观和理论上阐发了关于战争的性质、意义及其发展前途,提出要重视军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参谋会议过后,中共中央批准了项英关于设立新四军江北指挥…  相似文献   

15.
1939年周副主席和叶挺军长等一行,从重庆至桂林经江西吉安、上饶于2月23日到达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当时,我在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工作。我们接到通知,军部定于次日召开欢迎周恩来副主席的干部大会,教导总队的干部和学员都要参加。大会在军部驻地罗里村对面不远的陈家祠堂隆重举行。它实际上是我们军部的大会堂,里面有能容纳几千人的大会场,舞台设备等也很齐全。  相似文献   

16.
193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长叶挺刚吃罢晚饭,机要处的译电员就向叶军长递上一份急电:“希夷所购械弹运经上饶悉数为战区长官部扣押 十万火急 秀文”。 原来,新四军组建之初,蒋介石即百般刁难,不准设师,只批准设置旅级支队  相似文献   

17.
1940年12月底,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为向北移动,进行了战斗编组,组成了三个新编纵队.第1、2、3纵队的司令员分别为傅秋涛、周桂生及张正坤.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那是1939年冬天,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在军部驻地罗里村一座小桥上,给我们拍摄的。这座小桥是叶挺军长为方便群众过河,发动大家修造的,当时群众称它为“叶挺桥”。照片上有5个人,惟一的男同志是秘书兼机要科  相似文献   

19.
正1939年12月的一天傍晚,滁县地下党送来一份情报:"明晨,方边联队长经珠龙桥、施家集,到周家岗一带,寻找新四军主力。"时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4支队司令员徐海东得到情报后,对几个团长说:"等鬼子们来了再说吧。"见徐海东不慌不忙,4支队的几位团长一个个疑虑重重,心里挂着大闷葫芦。看鬼子自残第二天上午,徐海东命令部队撤退,他说:"鬼子来势凶猛,扔点烂衣服、破鞋子,赶快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2月,徐海东甫抵皖东,抱病指挥部队作战,一举粉碎了日军对皖东的第一次大“扫荡”,为民族的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说徐海东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抱病“请命” 敌情,敌情,一道道火烧火燎的情报传到了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部:敌人从南京、蚌埠一线抽调了2000多名日伪军,进到滁县城(今滁州市)、沙河集、全椒县城,即将对皖东进行一次大“扫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