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从高校 的视角来看,人力资本、杜会资本对大学生的求职过程、职业稳定与职业发展以及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大学生和高校可通过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积累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背景下,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机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 究基于资本和职业流动视角,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多重考察和检验不同劳动力市场影响劳 动者就业质量提升的因素。研究发现: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的知识人力资本、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 政治资本对提升就业质量有积极作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提升知识人力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弱关系 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政治资本提升就业质量;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主动、自愿的职业流动实现就业质 量的提升,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增加职业流动次数有效提升就业质量;资本因素对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 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就业质量不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 就业质量的作用。因此,要充分了解劳动者的诉求与真实就业状况,帮助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增加资本 ( 人力 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 ) 的投入和积累,以提升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系统考察女性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因素,不仅对揭示其非正规就业选择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权益保护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因素,并考察影响非正规就业女性选择不同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户籍等个体特征、家庭中子女数量等家庭因素以及所在地区等对女性劳动者非正规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本不但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对其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研究建议:应完善非正规就业政策,结合影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因素制定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提升女性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女性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家庭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深受其影响。高校应当在推动招聘信息公开、学生求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做好工作,发挥家庭社会资本的良性影响因子,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同时,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就业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社会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社会人事管理与人才流动形式的变化、高校学分制推行等新的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不仅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而且给高校毕业生就业规范化带来负面的影响,变革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使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能否 提升其就业质量及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究。本研究基于 9 个省份 23 所高校 2019、2020 届本科 毕业生的网上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时间、长远程度对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稳健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长远,大学生就业质量越高。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研究建议:各级学校需要构建需求驱动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明晰辅导员在 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专职定位,父母应重视对子女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贫困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和实现工作贫困群体的更高质量就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利用2017年北京市职工队伍调查数据,分析了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劳动报酬因素对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的总体作用相对薄弱;工作时间因素对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的解释力度较弱;职业发展因素和职业尊重因素对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具有较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在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上的"信号"作用显著。作为致力于服务职工的组织,为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工会应该紧密关注职工工作贫困问题。研究从工会作用发挥视角提出提高工作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和完善工作贫困甄别体系,完善针对工作贫困职工的医疗补贴制度等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力是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文章根据首都部分高校开展的“首都大学生就业力发展调研”的主要研究成果,就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公益创业的起源看,高校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高校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了基本的转化条件.公益创业不仅有助于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要实现公益创业的良性发展,可以从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潜能、强化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智力支持、积极寻求外在资本的有效融入、搭...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水平关系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高校要把学生就业摆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探索"招生、就业、教务、学工"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基础保障、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四大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就业教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就业服务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就业评估从单一注重就业率向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1.
基于460份来自广东、江西、安徽和上海等地高校部分2014-2016届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以风险容忍度高低为分类标准对大学生的风险容忍、行为偏好及其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容忍度较低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低,风险容忍度高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高。个人的行为偏好在风险容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随着风险容忍度的提高,其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必须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其风险容忍水平,适时抉择;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形成合理就业偏好;实施差异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宜的职业期望,确保工作搜寻适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尤其是在职场竞争异常激烈、工作岗位优胜劣汰的今天,大学生要走向社会成为"职业人",就必须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省七所高职院校的8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现状,采用SSPS20,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完成数据处理,探讨经济转型时期影响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社会环境、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五维。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必须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适度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大学生具备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适应力。  相似文献   

14.
《时代风采》2009,(11):17-18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意见和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也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含着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各种因素。目前,研究者期待建立一套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但从竞争的相对性、个体和社会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性考虑,以胜任力理论来指导更符合现实。胜任力理论可以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大学生个性自我发展三者之间无缝对接的问题。基于胜任力理论分析,可以通过构建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和实施大学教学改革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方法,并结合针对高校女性教职工的非结构化访谈法,研究了高校女性教职工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其职业发展所受的众多影响。研究认为,高校女性教职工群体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生育对其存在较多不利影响;基于高校女性教职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和就业特征,生育对其影响表现出有别于普通女性职员的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工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力量,对于消除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成功40业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就业和创业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培养,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通过对目前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的研究,为营造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转型期的中国市场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现在"知"本的阶级上层流动功能弱化、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资本弱势等社会原因,以及农村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能力不足等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社会及个人两个角度,就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社会就业制度改革、农村大学个人期望调整、个人能力提高等四个层次探讨应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对策的问题,对解决转型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意见和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也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广东省为本地大学毕业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使他们在金融危机下,增强应对就业能力,不再感到就业之"寒"。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个人社会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大学生个人社会资本有两个维度:社会活动网络规模、私人关系网络规模。大学生在校成长状况有四个维度:学习成绩、组织实践能力、心理自信度、心理开放度。大学生个人社会资本的社会活动网络规模仅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和组织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与其心理自信度和心理开放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大学生个人社会资本的私人关系网络规模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和组织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其心理自信度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其心理开放度并不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学校及大学生对个人社会资本的重视有助于大学生的在校成长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