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我国目前涉外税收法律规定,解决涉外税收争议采取复议和诉讼两种方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都规定,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按规定纳税,然后再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如果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涉外税收争议由上级机关复议的方法是行政解决方法,诉讼是司法解决方法,行政复议是司法解决的前置程序. 近年来,尽管法律规定纳税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各级人民法院已设立行政审判庭,受理经济行政案件,但涉外税收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制度我国的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是以《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和《税收征收管理法》为实施依据的,两法一条例构成税务复议和诉讼的完整制度。我国的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一) 税务行政复议实行两种复议程序。(1)复议前置程序。纳税当事人未向税务机关申请复议,或未经税务机关做出复议裁决,都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既便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也将以未经复议审理为由,不予受理诉讼;(2)选择复议程序。纳税当事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税收保全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不服,既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起诉的程序。缴清税款或滞纳金是申请税务行政复议的重要前提条件。纳税当事人对税务机关征税决定不服,如果没有先按规定缴纳税款或滞纳金就申请复议,税务复议机关则依法可裁定其不符合复议申请条件而不予复议。税法所以确定先缴税后复议这一前提条件,是因为,第一,出现纳税争议并不能就认定税务机关的征  相似文献   

3.
纳税人需要尽可能低的税收遵从成本,而税务机关希望纳税人最大限度地遵从税法,征纳双方在税收征管的博弈有个理性选择的契合点——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因此,研究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与纳税服务的相关性,探索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来推进纳税服务工作,通过改进纳税服务措施来降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形成二者间的良性循环,对我国企业、税务机关和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税务机关规定的税收筹划报告制度,因为缺少上位法依据且与《立法法》冲突而存在合法性瑕疵。不管税收筹划是否可能过于激进而容易出现避税、逃税的情形,税务机关都应当遵循税收法定主义之程序保障原则,不应当加重纳税人的程序性负担或者非法获得税收筹划信息,因此,税收筹划报告制度不能成为我国税务机关获取税收信息的制度性工具。目前,发票是我国税务机关获取法定税收信息的主要法律工具,区块链发票为发票记载信息的增加提供了技术空间。如果通过立法改变发票的记载内容,信息博弈的格局将随之改变。事先裁定制度将为税务机关获取税收信息提供不同于税务免费咨询的新路径,但是,税收法定主义的程序保障原则表明,事先裁定制度不应当成为税务机关获取税收信息的制度性工具。  相似文献   

5.
一、代扣代缴法律义务概述扣缴制度属于征管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征收的方便与防止税收的流失,而设计的将与纳税人发生利益上联系的货币支付方确定为扣缴人,向税务机关给付税款的征纳方式。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非居民源自我国的税源以及国家间税源的管理,加大跨国反避税工作力度,防止税收流失,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在国际间经济流动与税源流动日趋增多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税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国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体现了国家、集体和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关系是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主体在行使管、征、查、处的行政职权中与纳税人之间发生的一种行政关系。1992年9月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确立了税收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7.
纳税人权利之保护是各个国家税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纳税人权利保护官制度则旨在设立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外的第三人从中协调,以更好地沟通两方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此项制度在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已经设立。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极力主张应当导入这一制度。本文将对此项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国外立法例做简要梳理,并从我国的既有法律制度、机构设置及诉讼情况等方面分析在我国建立纳税人权利保护官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彭艺 《法制与社会》2012,(33):34-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税收成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民主法治化的浪潮洗礼下,纳税人权利日益成为呼声甚高的一个命题。但是,当下税收法制环境并不如人意,征税机关作为国家征税主体在税收活动中侵害纳税人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纳税人权利得不到十分有效的保护已常为人诟病。本文试从第三方——税务代理的角度来探讨税务代理制度对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其能够在税务代理制度下对纳税人权利保护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自1992年颁布实施以来,经过1995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历经12年,《税收征管法》第88条所规定的纳税争议复议前置制度一直遭受学者的质疑与批判.2013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就《税收征管法》修改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当纳税人兴奋于《税收征管法》第三次修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时,却因纳税争议复议前置的保留而无奈感叹其“犹抱琵琶半遮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税收征管法第30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税务机关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此条所规定者,乃纳税人的一项权利,即多缴、错缴税款的返还请求权。在一...  相似文献   

11.
在培养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时,必须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培养公民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需要完善现有的税收法律体系、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水平、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工作。本文指出对公民作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税务机关的优质服务、公民对税收立法的参与、公民对税收使用过程的监督和完善的公共福利体系的建立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8,(1):78-91
纳税信用修复制度允许失信纳税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恢复正常纳税信用,契合纳税人权利保护、税收效率提升、征纳秩序优化的法益目标。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失信惩罚与修复激励、行为修复与信息修复、纳税人纠错与政府认可的统一。当前我国纳税信用修复制度在立法方面位阶较低且相关立法衔接不畅,在申请方面主体范围偏小、实体条件较低且程序条件不明,在处理方面主体单一且期限规定、异议处理机制缺失,在结果公示方面程度偏低且自主解释说明机制缺失,在监督方面对税务机关的事中监督不力且对纳税人的事后监督缺失。因此,应完善纳税信用修复法律体系,健全纳税信用修复申请机制,规范纳税信用修复的处理机制与公示机制,加强对税务机关的事中监督与对纳税人的事后监督,扭转税务机关与失信纳税人因失信惩罚而陷入的"双输"困境为"双赢"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层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呈上升趋势,同时纳税人署名举报与匿名举报、新闻媒体明访与暗访次数均呈上升态势,这说明了在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下,公民法律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因此降低或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是近年来税务机关努力工作的目标,也是每个税务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税收代位权和撤销权,是指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或滥用财产处分权而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时,由税务机关依照合同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欠缴税款纳税人的债权或是请求法院撤销其行为的权利。其理论根源于民法债权债务说,但税收代位权和撤销权又具有公法之债的特点,为避免其被滥用,应当对行使该权利的构成要件、行使方式等有所限制,以保障私法秩序不被公权力随意破坏。  相似文献   

15.
论税收撤销权中的第三人利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王华 《法学评论》2005,23(1):114-120
税收撤销权中存在税务机关、纳税人、第三人等当事人。第三人与税务机关之间本无任何法律关系 ,仅与纳税人之间存在财产交易关系。由于税收撤销权的行使 ,第三人从中得到的财产利益不复存在 ,从而成为其中最大的利益受损方。本文认为 ,税收撤销权保全税收债权的功能固然无可厚非 ,但是第三人的利益也需要尽可能地保护。为了防止税务机关滥用权利 ,侵害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税收撤销权不仅应当满足实体要件 ,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规范。我国立法虽然对此有所要求 ,但实践中究竟如何解释和适用 ,人们在观念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 ,非常有必要从第三人利益保护的角度 ,重新审视税收撤销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纳税人知情权的提出是源于2001年修改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该法第7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第8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政策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本文试图透过纳税人、税收政策、知情权三者的关系,来探讨纳税人对知情权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基层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呈上升趋势,同时纳税人署名举报与匿名举报、新闻媒体明访与暗访次数均呈上升态势,这说明了在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下,公民法律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因此降低或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是近年来税务机关努力工作的目标,也是每个税务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纳税人宪法权利之享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传统的征纳关系中,纳税人作为义务方。这种认识误区与我国具体的税收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产物。根据税收的最初由来、契约观念、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等原因,可以得出纳税人享有民主立法权、民主监督权等宪法性权利的判断。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纳税人的宪法性权利,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建立相应的听证制度、申诉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等等来保障纳税人宪法权利的实现。转变纳税人纯义务地位观念,认识到纳税人的宪法性权利对于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务与法律》2005,(1):32-32
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3月25日颁布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管理,这一办法将于颁布之日起实施。这是国家税务总局首次在制度上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包括负责调查核实纳税人登记认定事项的真实性,清理漏征漏管户,了解掌握所管纳税人的合并、分立、破产等内容。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各地税务机关规范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和执法行为提供了依据: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规定,税收管理员原则上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税和违章处罚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税收刑事司法监督的环节和重点 税收刑事刮法实体规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保障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刑事制度规范和维护税收征管秩序的刑事制度规范。与此相对应,税收刑事司法程序也有两种:一是维护税收征管秩序的刑事司法程序,包括税收刑事案件的移送、侦查以及提起公诉和审判、执行等环节;二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即职务犯罪)的税收刑事司法程序,包括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