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陈嘉庚,就不会有今日享誉海内外的厦门大学。 抱定“教育为立国之本”,借鉴西方教育以期“建立中国最新、最完善之文化”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故乡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及各种类型的专业学校后,作为构筑较为完善的教育学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倡办一所大学,乃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2.
致敬陈嘉庚     
说到我尊崇陈嘉庚先生,还真是有机缘。我在集美工作过五六年,深切感受到集美人对乡贤陈嘉庚的敬仰之情有多深厚。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我对陈嘉庚先生的故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回想起来,没有这份机缘,我的感情可能不会如此贴近陈嘉庚先生。  相似文献   

3.
集美航海学院是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现在是我国专门培养海上专业人才的高校。学院统战部从1980年起开展了海外统战工作,第一次邀请了几十位旅居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校友回来参加陈嘉庚先生创办航海教育60周年的纪念活动,拉开了与海外民间交往的序幕。十多年来,我们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高校海外统战工作的尝试任镜波集美航海学院是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现是我国专门培养海上专业人才的一所高校。学院地处厦门市的厦门经济特区和海沧、集美台商投资区交界处的著名侨乡——集美学村。而这个学村又是孙中山先生担任大元帅时于1923年10月20...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09,(2):F0003-F0003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6.
文阳 《福建乡土》2006,(1):23-24
王伯兰,字澧卿,自号信天翁(1917—2003年),出生于安溪县一书香门第。其父王家培,字少菁,为本地一饱学之士。秉承家学,伯兰先生一生嗜书、读书、教书,书是他生命的全部。1926年,伯兰之父在集美天马山与陈嘉庚先生一道创办农校,因偶感风寒,药品匮乏,未能及时就医,不幸谢世,时年33岁。其时伯兰10岁,弟仲谋仅7岁。从此,孤儿寡母  相似文献   

7.
“要想居室美,还是到集美”,这是在北京叫得响的一句话。住在北京的人,要买家具就自然会想到集美,集美成了人们买家具必去之处。 集美家具公司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下属五棵松集美家具城、玉蜓桥集美家具城、集美沙发厂、集美饭店等七个企业。其中,以五棵松集美家具城和集美牌沙发最为有名。 五棵松集美家具城位于长安街向西的延线上,占地近8万平方米,是集美家具公司的主体。家具城汇集了500多个国内外知名厂家,设有不同风格的四大家具展厅和一个建材厅;大到卧室家具、办公家具,小到工艺摆设应有尽有。 集…  相似文献   

8.
“陈嘉庚精神”或“陈嘉庚主义”单就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思想而论,其集中体现就是陈嘉庚所一贯提倡的“诚”、“信”、“果”、“毅”四个字。陈嘉庚的经商为人之道,很值得当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下旬,福建省厦门市陈氏研究会代表陈国良、陈枢龙先生第三次到固始寻根。陪同两位老人寻根的固始县有关人员,借此机会拜读了他们赠送的由陈嘉庚先生撰写的《南侨回忆录》,并聆听了陈国良先生讲述的有关陈氏在故里建造“龙湖(池)亭”和“七星拱月”的故事。从中不难推测出,陈嘉庚先生在《南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再联系“七星拱月”,可以得知,爱国华侨陈嘉庚为固始浮光之陈。在《南侨回忆录》中,有陈嘉庚先生对祖籍故地的有关记述: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六日,即1940年4月13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率…  相似文献   

10.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毛泽东和陈嘉庚蔡祥淦陈嘉庚先生1939年冬发起红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团”在重庆逗留期间,中共领导人叶剑英、a伯渠、董必武和邓颖超等到代表协寓所拜访,并在中共驻渝办事处并行欢迎茶会。会后,嘉庚先生询问“若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  相似文献   

11.
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一生俭以奉用,穿粗布鹑衣,吃粗茶淡饭,而在办教育上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人生实践实现了他“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的人生诺言。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在人们的心目中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他虽已作古多年,可人们至今依然十分怀念他。陈嘉庚先生不仅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他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赢得人们的敬重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2.
弘扬陈嘉庚精神的一面旗帜徐晓燕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因为在家乡慷慨捐资,兴办教育及其它实业,而备受乡人尊崇。在他的精神影响下,如今又有许多旅侨胞为家乡兴学育人,施金城先生及其培文师范即是其中一例。福建省安溪培文师范学校,位于安溪龙门山美村,创办于1985...  相似文献   

13.
赴厦门考察,慕名参观了爱国华侨陈嘉庚故居和陵园。 陈嘉庚早年飘泊南洋谋生,卖大米、种橡胶、办工厂,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大业。他仗义疏财,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捐资办集美小学、中学、大学。面临日寇的入侵,他振臂高呼,号召海外华侨捐钱捐物支援抗战。新中国建立后,他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耄耋之年仍为祖国的统一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14.
嘉庚风浩荡     
嘉庚风浩荡任镜波有位朋友跟我讲过,1946年在香港曾经见过一种叫《嘉庚风》的刊物。“嘉庚风”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太有水平了,这是对陈嘉庚先生的社会贡献和社会需要陈嘉庚精神的最生动、最形象的概括。风,本是空气流动的现象。《说文·风部》把风分为人种:“东方曰...  相似文献   

15.
我接触陈嘉庚先生,从一九三七年"八·一二"上海的枪声起到他的弥留时刻终,凡二十五年.早在新加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过陈嘉庚先生的名字,知道有一位大家敬佩的大实业家,爱国爱乡,倾资兴学,可是为人很严厉,从来不笑,他的孩子们都怕他.十多年后,我年二十五岁,以《南洋商报》记者的身份见到他,发现这位有名人物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对记者很亲切,不摆架子,严肃的外形藏着一颗刚正而赤热的心.《南洋商报》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陈嘉庚有限公司"收盘后,报馆易主,就  相似文献   

16.
杨军 《政协天地》2010,(7):54-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两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里就包括当时侨居在新加坡的陈嘉庚。  相似文献   

17.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18.
说出我的爱     
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之一,“侨”是福建的特色,也是福建的社会资源。如果把福建的“侨”比喻成金字塔,在塔尖上的有陈嘉庚、黄乃裳等;在塔身和塔基上的是为数众多、看似普通的华侨和归侨。  相似文献   

19.
云埔 《黄埔》2008,(4):32-33
李英才,广东省恩平县人,1918年出生于曼谷,黄埔十五期毕业。1957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动员纲领后,陈嘉庚先生、泰国中华总商会积极响应,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抗日救国号召。此时李英才已在泰国教育部考取华校教师任职资格,但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毅然辞去喜爱的教师职业,投笔从戎,于1938年春经新加坡中国领事馆通过考试和体检及格,进入桂林黄埔军校第十五期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风光秀丽的福建侨乡南安县梅山镇芙蓉村里,矗立着一幢幢具有民族风格的楼房校舍.它就是已故爱国华侨实业家李光前先生四十多年前独资创办的南安国光中学.李光前先生于一八九三年,出生在南安梅山芙蓉村的一个华侨家庭.他小时在家乡读私塾,十岁时随父南渡新加坡就学,后来回国就学于南京暨南学堂、北京清华学堂和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一九一二年他重返新加坡,受聘于陈嘉庚公司,尔后被提升为经理.一九二○年与陈嘉庚先生的长女陈爱礼结婚.一九二七年,他自创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树胶公司,经营树胶、黄梨(菠萝蜜)生意.由于业务不断扩展,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被誉为星马树胶、黄梨大王.李光前受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