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侦破机遇,是侦查破案人员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主体素质的综合力量与导致案件被侦破的一切隐蔽条件的综合力量的有效撞击。无此撞击,即无侦破机遇;无侦破机遇,则不会有案件的真正告破。为实现这样的有效撞击,我们有必要对侦破机遇的形成条件作进一步的探讨。侦破机遇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  相似文献   

2.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家将“经济人”模式应用于分析政府行为,从而创立了“政府失灵论”,揭示了“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进行补救的相应的政策建议。但是,从现代视角来看,“政府失灵论”既有时代的先进性,又有历史的局限性,对其要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借鉴“政府失灵论”的有益成分,要解决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加大反腐力度,消除寻祖滋生的土壤及条件。  相似文献   

3.
依照我们对侦破通讯的研究,就其侦破过程而言,发案、侦查和破案是构成侦破事实的三个情节要素。显然,正是这三个情节要素构成了对侦破事实报道的三个基本叙事单元,就每一个叙事单元而言,均有其特定的内容和与此切合的报道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卡尔·波普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就在这一著作中,他集中攻击了历史决定论的主张,阐述了他的“历史进程无规律论”。 波普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与生物进化过程一样,是不能说有什么规律存在的。他说,“能否有一条进化规律呢?……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否定的,而且,探求进化的‘不变秩序’的规律不能属于科学方法的范围,无论对生物学或社会学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动态观,必须面向未来,才能树立真正的科学价值理念。深化改革须解决“未来之论”,须形成“未来文化”,未来属于善于竞争者。不竞争只有死路一条。在36年前的真理问题讨论中,我们解决了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但是,我们不可能一鼓作气地同时解决行为论问题,解决关系论问题,解决社会规律的更迭论等等问题。现在,是解决这些“未来之论”的时候了。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竞争论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规律探讨张庆峰教学规律乃是教学论研究的中心。教与学这一共同活动中有一系列的教学规律。在此笔者就几个教学规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内在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7.
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需求,只要事物存在,运动是必然的。在“形态之动”中,“动”便是起因,是事物变化的开端;“形态”便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体现,是变化的累积存在结果。没有了“动”,就没有了变化,就没有了千奇百怪的物质“形态”;反之,“动”又是由这些变化的存在而得到维持的。因此,我们解释“形态之动”,需从“形态”和“动”两个基本基本问题的内涵进行理解。一、形态”释义与“形态”的美。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就需要分别理解“形”和“态”的概念。何谓“形”?“形”是事…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犯罪活动出现很大变化,侦破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近几年,破案工作始终在“三三制”上徘徊,即碰上的,带出来的,侦破的各占三分之一,侦破水平亟需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根据敌情变化。把大要案放在侦破首位,针对犯罪活动出现的新特点,采取积极相应的侦察对策,在实战中提高指挥员、战斗员的谋略水平和侦破技能。通过努力,1993年1至10月,共  相似文献   

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聋哑人犯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中,出现的又一个新的犯罪动态。通过四平市铁东区公安分局侦破的以许晶(女)、李德民为首的聋哑人犯罪团伙的调查分析,具备以下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永康书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主题鲜明深刻,通篇贯穿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震撼人心,催人奋进。体会“报告”精神可集中概括为“三强”,即强烈的发展精神、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为民精神。 其一,强烈的发展精神。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就是要发展、再发展。发展是新世纪之初全省工作的主旋律。新的形势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迫使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进,迎难而上。这意味着抓住机遇就抓住了发展,失去机遇就丢掉了发展。这个道理深深告诫我们:要抓住机遇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找最佳机遇;机遇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2.
刑狱诉讼关系并牵涉到当事公民的生死荣辱。自古以来,由于一字之差或一语之误,致使判决阴差阳错的案例真是不胜枚举。例如,“驰马伤人”在古代原属犯罪;而“马驰伤人”则不算犯罪。又如,“其情可悯,其罪当诛”,被告得此判词必死无疑;而颠例成“其罪当诛,其情可悯”,则被告还有一线生机。隐葳在这类法津案件中的语言现象,是否有规律性可寻?华东政法学院潘庆云同志新作《法律语言艺术》一书,在这个前人尚未问津的领域中进行了新探索。作者在法学和语言学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创造性地运用当代语言学的方法和成果,探讨并总结了法律事务中语言表达和交际的规律,堪称匠心独运,启人深思。这本书是国内有关法律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同时也是政法干部、法律工作者和政法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生物科学领先的时代,生物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对人类生存、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的进化相仿,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的发展既面临着众多挑战,亦有机遇可寻。要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侦破事实属于公安新闻的报道范畴,但侦破事实不等于新闻。那么,侦破事实怎样成为新闻呢?现实生活中的侦破事实是非常繁多的,新闻报道者没有可能也无必要把如此繁多的侦破事实都报道出来(实际上有些侦破事实也不允许报道),他们必须经过选择,选择那些直接关系人们的利益或对人们有一定意义的侦破事实。选择出来的侦破事实如果适合传播的需要,就能转化为新闻,成为新闻事实。作为新闻事实,它带有主观  相似文献   

15.
一、加快发展不等于一味加大投入。当前加快经济发展的机遇很好,但不能把抓住机遇简单地理解为仅是上项目、抢时间搞投入。邓小平同志对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曾经指出:“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很深的道理,说明我们讲的抓机遇、抓速度。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实现了“发案数下降、逃犯数下降,破案率上升”的工作目标,主要做法是:精确分析,总结规律,找准命案高发低破的症结;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建立命案侦破督办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打防机制,以刑侦改革促命案侦破;主动进攻,全力开展命案攻坚;多警种相互协同,建立命案防范控制机制;强化“三个保障”,为命案侦破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纵观我国刑事侦察工作的历史,不难发现刑案侦破的主要方法不外乎“由人到案”或“由案到人”两种,对此无论是理论学术界,还是实践部门的同志都会赞同。但是随着当前刑事犯罪出现的新情况,各种案件的增多,大案难破,小案破不胜破,使我们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很多,但主要存在着一个侦破方法问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上诉不加刑”原则李宝岳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基本含义经过多次讨论,学界对此已有基本共识。但是,近期又有学者提出这样的0000观点并被广泛专播,即认为“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上诉的案件,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万事万物的存在,总是有自己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时间的运载的流动了,就标明这个事物已经不存在了。“犯罪”也是万事万物中的一种事物,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的形式。犯罪的世界同其他任何一种世界一样,同样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形式为载体的世界。因此,我们要探索犯罪运动的规律,就不仅要从犯罪的本体去探索,而且还要从它的载体去探索,即还要从时间去探索,从空间去探索。我们知道,犯罪源流理论,从载体的角度来看,乃是从时间的运动上去探索犯罪规律的一种理论。我国储槐植教授的“犯罪场”理论,从载体的角度来看,乃是从空间的位置(范围)上去探索犯罪规律的一种理论。然而时间和空间都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缺一不可的形式。空间的静态形式与时间的动态形式的“静”“动”统一,才构成了每一个体事物的生命形态。犯罪个体也同样是由空间的静态形式与时间的动态形式在对立统一中的生命形态。所以我们有必要把犯罪的时间理论与犯罪的空间理论“合二而一”来进行研究,并且称这一理论为犯罪的时空理论。当我们用这一理论去研究经济犯罪时,则称经济犯罪时空论。经济犯罪个体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历过异常突兀的发展变迁:“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而在近代史上“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都打过我们”,节节失败,步步屈辱,国祚日衰.透视这种沧桑变化而寻其缘由,不论我们的感情多么复杂,都会获得一种共识,即近代以来科技文明和教育事业的落后是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进程而被动挨打的一个根本原因.正是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