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组歌》,是一部热情讴歌红军长征精神的颂歌.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最近,笔者慕名来到位于北京市西郊八里庄的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找到了《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一--76岁高龄的李遇秋老人,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经参加过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时,创作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总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了其中的10首诗谱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相似文献   

3.
莫伟鸣  何琼 《共产党人》2006,(19):48-51
《长征组歌》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创作于1964年10月,首演于1965年8月,迄今已40余年了。40多年来,《长征组歌》历演不衰,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演出史上的奇迹,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长征组歌》创作、演出的历程,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梅宏 《广东党史》2004,(4):27-29
肖华,江西藉的三位上将之一,以文韬武略勇冠全军、闻名遐迩。让他的英名长留人间的,不仅是“红小鬼”的大器早成,还有他那史诗般的光辉篇章——《长征组歌》。 1916年,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肖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里,肖华呱呱坠地。土地革命的风暴席卷整个中国,尤其是“赣水那边红一角”,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4岁的肖华,戴上八角  相似文献   

5.
毕亚涛 《山西青年》2022,(17):59-61
音乐表演是连接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纽带,是音乐活动中不能缺少的一环。而联觉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每个音乐表演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声乐演唱中,从演唱者对乐谱符号的分析理解,再到结合运用演唱技巧把歌曲传达给听众,在这个相对独立而又复杂的链条上每一个链接节点都与联觉这种心理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组歌唱了40个春秋,至今传唱不衰;在国内外巡演上千场次,观众多达百万。作曲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李遇秋,也许是叫着顺口或便于记忆的缘故,在《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中,被简称为“遇秋”。75岁高龄的人了,谈到担任《长征组歌》中大部分合唱和全部器乐总谱的创作,遇秋老人仍那么兴奋。  相似文献   

7.
王宏伟 《党史文汇》2011,(11):12-14
新中国成立之后,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劳动人民新生活的歌曲进入创作热潮之中,并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极为重要的内容。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百花齐放、百鸟争春”的新局面逐渐形成,除歌曲创作的繁荣外,组歌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1,(16):19-20
对信仰的深度诠释如果要我从30年来播出的200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推荐一部最有价值的作品,我会毫不犹豫地挑选电视剧《长征》。该剧站在当代思维高度回望历史,  相似文献   

9.
一丁 《新长征》2008,(7):52-54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办过党刊,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党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既是传达党的声音的“喉舌”,又是动员群众的“号角”,更是领导人民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从创立到发展、从挫折到胜利的真实记录和历史见证。党刊的成长进步和党的发展历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共和周的期刊史上,有这样一页闪光的记载:在毛泽东主席的提议和亲自主持下,中央决定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的第一个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于1958年6月1日创刊。  相似文献   

10.
杨德斌 《新湘评论》2013,(21):61-61
在我军80多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中,长征是我党成长壮大过程中的一个伟大转折,她波澜壮阔的历史功绩永存史册。通过品读王树增的《长征》,让我深刻地回顾了那段恢宏的历史,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意志和革命品质让我由衷钦佩。如果说长征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史诗,那么支撑伟大壮举的精神支柱,则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忠诚品格。  相似文献   

11.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张久卿 《共产党人》2006,(22):48-50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史上和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是中国革命历史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感人的壮丽诗篇。1936年12月至1938年1月在巴黎《救国时报》上连载的由杨定华所写《雪山草地行军记》和《由甘肃到山西》,是最早描写中央红军长征的珍贵文献之一。两文中对于红军筹措粮秣,解决吃饭问题的记述生动、坦率、真实、有趣,看到过的人不多,现将两文有关红军与吃有关的内容进行整理,权当是对中央红军的长征作一“别样记述”吧。  相似文献   

13.
去年回家看望父母,听父亲说,由他指挥的南阳宛运集团公司(原南阳运输总公司)“夕阳红”合唱团排练的大型革命史诗《长征组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上演,获得了圆满成功。父亲还兴奋地告诉我,那天,整场演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全体合唱队员包括乐队都穿着红军服装,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都作为新闻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0年前那场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红军之所以能奇迹般地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指战员有一种“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这种精神始终鼓舞激励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勇往直前。《长征组歌》中的那句“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对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5.
姚群民 《党的文献》2022,(3):124-127
《少年真理报》有关红军长征的报道颇具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1934年11月20日,该报即对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军事行动进行介绍,此后又有连载报道及有关评论出现,内容涉及长征中的重要战役、红军北上抗日目标等。这些报道是目前所见中共报刊在国统区关于红军长征的最早报道,扩大了长征在国统区民众中的影响,也为后来深入研究《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等长征早期报道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06,(11):40-40
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承办的《福建:长征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于10月16日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出。展览分“长征前夕”、“浴血长征路”、“三年苦斗”和“今日长征”4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长征中福建子弟兵的英  相似文献   

17.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机关报,它于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当时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份重要报纸,在遵义会议以前是由邓小平同志任主编,遵义会议以后是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该报为四开铅印报纸,用当地生产的毛边纸印刷,不定期Ⅲ版,最短两天出一期,最长半月出一期(长征途中)。一般每期出四版,遇特殊情况一期出八版,有时还出《号外》或《红星时刊》,在江西苏区发行量达17300份。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壮举。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困境中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踏上漫漫征途。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长途跋涉,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跨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此前后其它各路  相似文献   

19.
傅治淮 《当代贵州》2011,(11):63-63
村支书伍远华说:“是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十谢共产党》不但我们这辈人要年年唱。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要年年唱!”  相似文献   

20.
1964年2月,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患了重症肝炎:当年4月。医生强令他放下一切工作全休一段时间。当时正值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之际,许多部队文艺单位都约请萧华写纪念长征的歌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