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问题历来是前苏联和当今俄罗斯关心的焦点之一,光在苏联时期农业体制先后就经历了五次改革。第一次是在列宁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农奴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第二次是斯大林搞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第三次是赫鲁晓夫加强农业投入,开垦处女地和改组农业管理。第四次是勃列日涅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匈牙利经济中变化最大而又高度发展的部门。其主要原因是: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推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合作化形式,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和最新的科学成就,重视农业集约化工作,大力支持和扶植自留地经济和辅助经济的发展,改革旧的农业经济领导体制,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并建立了农业和食品工业的统一领导体制。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农法发[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有关要求,深入总结和推广地方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典型经验,2019年我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创建活动。在各地择优申报、省级初评推荐的基础上,经第三方机构逐一实地核查。  相似文献   

4.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俄国和东欧诸国先后着手农业体制改革,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其中中国农改取得的成果尤为引人瞩目。由于中俄等国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因而农业改革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非集体化、改组国营农场、放开物价、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农业贴补办法等。又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尤其是中国与俄国等国所坚持的道路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本文仅就中国与俄东诸国的农业改革特色作一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5.
赵建军副教授撰写的《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一书于 2 0 0 4年 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共 2 8万字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回顾了 1 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改革的历程 ,主要阐述和分析了印度的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财政金融等部门改革和发展的状况。中篇主要介绍和评估了印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的演变 ,并对中印两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进行比较。下篇题为“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这一篇除了对中印经济发展状况做了总体比较外 ,还就印度反倾销对中印双边贸易的影响、中印两国国家创新能力比…  相似文献   

6.
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0周年的2012年,中国改革发展的整体格局,似乎和1992年邓小平前往南方前的局势很像:改革陷入困境,中国未来发展面临新的十字路口。如果说1992年小平南方讲话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大的思想解放,通过这场思想解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航船驶向一个新的航道,那么,当下的中国确实需要第三次思想解放。南方...  相似文献   

7.
刚上台的苏联领导人常常把改组官僚机构看作解决农业生产中迫切问题的手段。改组似乎为领导提供了增加生产、提高效益、改善管理质量和挽回社会主义声誉等机会。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经济战略,改组的做法近期内似乎无需付出什么代价。为此,赫鲁晓夫1957年实施国民经济委员会改革;勃列日涅夫1965年举行了三月全会。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第一年,经过重新明确农业部门的管理职责后对农业官僚机构上作了一系列微小调整。1985年12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以一个单一组织——国家农工综合体,代替包括农业部在内五个主要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8.
中国、俄罗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其经验的总结和比较深受人们的关注。今年7~8期《国际经济评论》杂志发表了周其仁教授和孙振远研究员的两篇文章。他们分别从产权改革和市场发育的角度以及从改革的指导思想、农民对改革的态度等方面对中俄农业改革作了分析比较。现侧重于他们对俄农业改革的研究观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术界对于斯拉夫、欧亚地区包括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在最近三、四十年中大体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酝酿和开始改革阶段。应该讲当时中国改革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我们对于上述地区的关注和研究,包括对其从六十年代开始的改革教训的关注和研究而积累下来的分析与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改革的成功与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国农业取得新成绩,粮食生产是连续第八个丰收年。总结这一成绩要看到,这是三个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农民有生产积极性,二是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三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是中央一系列扎实的民生和惠农政策的结果,后两个方面还涉及到农民农业生产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1.
应有关方面的邀请,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副博士尤里娅·依里奇娜和研究员、历史学副博士谢尔盖,于11月24日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中苏改革的起点不同谢尔盖认为,苏联的改革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来进行的改革有些区别,主要在于两国改革起点不同,改革任务也不一样。中国主要是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解决吃、穿等问题。苏联则是如何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加速社会发展,改革更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2019年9月22日任命江文胜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一级巡视员、副主任;免去周应华的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一级巡视员;任命宋昱为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一级巡视员,免去其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职务;任命郭红宇为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免去秦维明的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职务;任命赵鲲为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一级巡视员,免去其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职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契约主导制度、行政主导制度和国民权利与自由三个维度对中俄两国的"转轨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文章通过综合转轨度指标和转轨速度分析,指出了中俄转轨的四个基本差异:一、就转轨度而言,由于俄罗斯有较高的起点,其得分大多数时间高于中国;二、就制度建设稳定性而言,中国显示出平稳渐进的特点,而俄罗斯则大起大落;三、就转轨各个维度的耦合而言,中国三个维度的走势相当一致,而俄罗斯的三个维度的数据则有明显的背离;四、从最终结果来看,截至2003年,中国的转轨度指数已经超过俄罗斯1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已经走在前面.这不仅表明渐进的转轨方式优于激进的方式,而且表明三个维度不能各自单项独进,市场化、政府改革和国民对改革实惠的分享必须步步耦合,才能保证经济转轨既稳步又快速地前进.  相似文献   

14.
陈冰冰 《当代韩国》2013,(1):109-117
朴趾源是朝鲜李朝后期实学派文人的代表,他的实学思想在其文学观、商业意识、农业改革及宇宙观方面都有体现。同时,朴趾源作为朝鲜"北学派"的代表,主张学习中国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发展工商业、改革农业等,其实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农协及其对中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日本的农协在整个亚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它在实现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建国到现在农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有待加强。日本的农协对中国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首先介绍日本农协的发展历程,其次阐述日本农协的功能及其特点,最后分析对发展中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革的成功南改革也许会失败。要想改革成功,就得由改革的领导力量和政府掌握明确的方向和具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地着手改革,不仅困难而且会碰到既得利益势力的抵抗。我们所要推进的经济改革目标是民间主导的市场管理方式,是创造自由、开放、有魅力的国家。为此...  相似文献   

17.
《人民之友》2020,(2):98-99
2019年,湖南省发展改革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全省经济工作大局,扎实推进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交出了一张亮眼答卷。GDP、规工、投资、消费、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初预期,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自1966年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阶段,七十年代初期改革工业管理体制阶段和七十年代末开始执行的“新决议”阶段。1984年1月开始,苏联领导决定先在电机工业部、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白俄罗斯轻工业部、乌克兰食品工业部,立陶宛地方工业部等五个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带领人民不断与贫困作斗争,在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可以分为六大历史阶段,即建党初期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救济式扶贫阶段、改革初期以改革带动减贫阶段、90年代末有组织地开展扶贫攻坚阶段、新世纪头十年以高速经济增长加快脱...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经济、尤其是工业的高速发展举世皆知,而日本农业的发展却鲜为人知。其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而日本政府的扶植政策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农地改革 1946年,日本政府接受盟军总司令部的指令,将《自耕农创设特别措置法》、《农地调整法修正案》提请国会审议。国会通过后,于1947年3月开始实施,到1950年结束,就是所说的“农地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