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中 ,对知青心态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整个上山下乡活动。知青下乡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者的心态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被动者的心态中含着迷茫和无奈。  相似文献   

2.
吴志菲 《春秋》2013,(4):9-16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响亮的口号曾流行20余年。这口号是几近2000万人青春岁月的写照,抑或几乎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历史印记。因为这句口号,“上山下乡”深深烙印进无数正值花样年华的知识青年的命运中。  相似文献   

3.
记得10年前,我的一本书《绝唱老三届》要出版,那是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而写的。当时的封面设计者、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主席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十年代湖南女子参政运动,是经受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湖南妇女利用制宪自治之机要求恢复女子人权的自觉行动。该运动的进程尽管一波三折,但由于具备了时代契机、行动主体、舆论阵地和政治合法性等多种因素的因缘际会,湖南女子参政运动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陈春林 《世纪行》2009,(12):14-16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我兄妹三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坚信“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此,我们兄妹成了武汉市首批下放的“老三届”知识青年。我大妹陈润林(已病故)下放到蒲圻县泉口公社.小妹陈杏林下放到老籍黄陂农村.  相似文献   

6.
坤明 《现代人事》2000,(7):35-36
六十年代,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他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山山水水。十几年过去了,当他们韶华已逝陆续返城时,—切已事过境迁。他们成了城市里安家就.业的困难户,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三等公民”。即使给安排了工作。工种一般也是最差的。苦,他们并不怕,下乡这么多年,  相似文献   

7.
龙杜娟 《传承》2010,(30):18-19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作为统战部的主要领导人,李维汉在巩固和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调整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不仅为八字方针的制定及贯彻实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对于推动全国统战理论研究和新时期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6,(4):63-6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城市人口积压,单一经济体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就业的出路越来越窄.1950年代国家开始鼓励部分城镇知识青年支援农村和边疆建设,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10.
卢文忠 《传承》2009,(6):122-123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一场学生运动。战后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观念,是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运动是一次文化变革运动,从解放人性的角度上看,它在与文艺复兴对话。青年学生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与未来的希望,在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变革,推进整个社会实现向后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胡小芬 《青年探索》2016,(2):101-108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是一场由新闻媒体展示的、几乎完全暴露在聚光灯下的运动。青年大学生创造历史的梦幻感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众媒体的大肆渲染。新闻媒体对大学生运动的持续关注,为运动理念的传播、成员的扩募、公共影响力的增长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媒体也依据自身运作机制和价值观念,给大学生运动设置了暴力、反体制、个人崇拜的反战组织的报道框架,迫使运动不断地远离原来的理想,并通过不断地制造新闻来获得关注。这种状况加剧了美国公众对大学生运动的不安全感和恐慌情绪,使得美国社会对运动的反感逐渐加深。而当这场依赖媒体聚焦的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突然失去了媒体的关注时,其自身也迅速解体,大学生运动不仅从公共的视野中,而且也从真实的世界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丁世华 《春秋》2014,(3):20-22
正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最终惊动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并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了23号文件——《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闻讯的知青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字叫萧芸。  相似文献   

15.
<正>从当前来看,俄罗斯社会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市场改革持否定态度。①否定态度表现出持久性,延续了很多年,这一情况本身正在引起关注。显然,在社会意识中形成了某种类似于刻板的论调,或者称为民间表达。这类民间表达与某些特定的名字或者概念黏附在一起,它们正在超越批判和反省的藩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欧美各国于20世纪60年代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其中以1968年的联邦德国为代表.这次学运源自20世纪50年代整个西德所经历的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高度的物质繁荣致使青年人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文化在这段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它具体表现在青年人的音乐、杂志、嬉皮士运动和公社运动上.致使青年文化迅猛前进的因素包括联邦德国大众教育的扩张、时间的充裕和财力的提升,以及大众传媒的扩展等.于是,在青年人群体中悄然发生着由追求效率到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变迁,但这也使西德社会两代人之间产生一条价值观鸿沟.通过对这一对联邦德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代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德国的历史文化继承.  相似文献   

17.
康敏 《八桂侨刊》2018,(1):80-88
中国与婆罗洲的友好往来历史久远,但大陆学术界对婆罗洲的了解和研究却十分有限,这与婆罗洲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都不相匹配。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对有关婆罗洲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汇总和整理后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婆罗洲研究可以大致分为高潮、低谷和升温三个阶段。尽管近年来在研究数量和质量上开始有所回升,但还存在着基本概念混乱、总量不足和选题方法单一等问题。由于婆罗洲本身具有地理、历史、政治、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因而对其进行学术研究也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60年代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实践遭受挫折 ,一方面是因为有毛泽东的反对 ,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包产到户理论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湖南绅士与三十年代湖南的读经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明 《求索》2005,(9):186-190
湖南绅士是晚清以来出现在湖南社会的一个特殊政治群体。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科举的停止和自然减员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因素,这一群体逐渐减少。时代前进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态度、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等都没有因时代的变化而有丝毫的改变,仍然抱残守缺,顽固坚持尊孔读经。何键执掌湖南大权后,倡导尊孔读经,他们便起而响应,纷纷著书立说,创办刊物,发表大量文章,为何键在湖南倡导读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船山学社、湖南国学馆、孔道学校为阵地,开展读经活动,试图将读经推向全省。他们不仅为何键在全省开展读经运动提供了依靠力量和理论依据,而且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大发展时期:批判“唯一在欧洲得到承认的国际法法典”——维也纳条约;揭露西方列强的掠夺性殖民战争,捍卫殖民地民族的合法权益;揭露西方列强外交上的背信弃义,重申国际关系的进步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