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洪武九年(1376年),刑部主事茹太素向朱元璋进献了一篇万言书,朱元璋当廷让中书郎王敏读给他听。读着读着,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部属用棍棒痛打茹太素,直到皮开肉绽。朱元璋为什么杖责茹太素?有人说是因为茹的文章太空洞,读了六千字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浪费了朱元璋的时间。(参见吴晗《朱元璋传》)  相似文献   

2.
王朴祭     
沈淦 《侨园》2012,(6):47
王朴是陕西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中了进士.他初任吏科给事中,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削去官职.不久,朱元璋又起用他为御史.但由于他生性耿直,照样经常与朱元璋争辩是非,一点也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大发雷霆,喝令武士将他绑出去斩首.到了斩首之地后,朱元璋又将他召回来,问道:"你改不改?"王朴答道:"陛下不因为臣不肖,提拔臣为御史,怎么又如此污辱臣呢?假如臣没有罪,陛下怎么能杀臣?如果臣有罪,又何必再活下去?臣今天只求快点死啊!"朱元璋勃然大怒,喝令将他拉出去,赶快行刑.  相似文献   

3.
张宏杰 《各界》2014,(3):91-94
一 在打天下的过程当中,朱元璋十分重视读书人的作用。善于任用读书人,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囝之初,百废待兴。朱元璋掀起了一次访求读书人的高潮,来充实自己的官僚队伍。  相似文献   

4.
政治棋子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好事连连,先被封为吴国公,后把老对手陈友谅逼进了死胡同,朱元璋大军一路打过去,陈友谅这棵大树还没倒,猢狲就散得差不多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光辉时刻,老朱尤其想和人分享. 王袆来得正是时候. 他是金华守将胡大海的幕僚,来找朱元璋当然是公干:受胡大海委派来禀报公事.王袆和老朱也是旧相识:两年前,老朱攻下婺州时,为彰显纳贤姿态,遣使去请大才子王袆出山.两人商谈机密,筹谋天下,相见甚欢.只不过王袆要侍奉双亲,才没有紧跟老朱,而是暂时“被寄养”在胡大海处.  相似文献   

5.
王庆顺 《各界》2014,(3):80-8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坐稳皇位后,为了巩固皇权,将权杖顺利地传给儿孙,他开始滥杀被他视为“功高震主”的功臣。但,贵为天子的朱元璋却与乞丐王七结为莫逆并“善始善终”。但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察人先省己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打算在郊外狮子山造一座"阅江楼",以记载他统一天下的功绩,昭示后人。当时正处于洪武政权建立之初,天下还不稳定,四野荒芜,老百姓的日子大多过得凄苦。若在此时大兴土木,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朱元璋想到此处,反问自己:我能这样想,那么满朝文武会不会也这样想?他想以此事考核一下,看百官中有多少关心国家和百姓的忠臣,以备日后重用。  相似文献   

7.
察人先省已     
高深 《党政论坛》2008,(20):15-15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打算在郊外狮子山造一座“阅江楼”,以记载他统一天下的功绩,昭示后人。当时正处于洪武政权建立之初,天下还不稳定,四野荒芜,老百姓的日子大多过得凄苦。若在此时大兴土木,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朱元璋想到此处,反问自己:我能这样想,那么满朝文武会不会也这样想?他想以此事考核一下,看百官中有多少关心国家和百姓的忠臣,  相似文献   

8.
非意 《侨园》2013,(3):48
有人说过,坐上龙椅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仍然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小农"出身的朱元璋也常常谈到要藏富于民,不过。他所谓的"富"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一旦越过这个层次,则富人就成了他的王朝稳定的威胁,是他不能容忍和必须打击的对象。朱元璋对富人的压制,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强制性移民;二是罗织罪名。明王朝刚建立时,就强迫大批苏州富民迁徙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他用法律打击大户更是不遗余力。富豪们稍不小心,就会招致横祸。常常是一个得罪,全家遭殃,而一旦罪名成立,则其财物田产都将充公。洪武朝发生了许多大案,其中有许多豪强世家受到牵连。史籍上说:在朱元璋的打击下,三吴地区"豪民巨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不断四处征伐,一路飞黄腾达,很快升任总兵官,虽然战功赫赫,但是,郭子兴手下的其它总兵官对朱元璋不服气。原因当然是他年纪轻,资历浅,晋升太快。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 《各界》2008,(12):2
宋江这辈子,傻事做了不少.但最蠢的事,除了放高俅,就是打方腊.   认真说来,宋江和方腊,似乎是难免有一场恶战的.因为他们两个,都不是那种满足于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毛贼",而是颇想有一番作为的"大寇".这样的大寇,出路无非三条:招安(如宋江),被剿(如方腊),或是居然成了气候,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如朱元璋).……  相似文献   

11.
黄波 《各界》2010,(4):72-74
在朱元璋晚年所编的特种刑法《大诰三编》中,记录了一个奇特的案子:医生王允坚私售毒药事发,朱元璋命他服下自己配制的毒药,待毒性发作,又要其交代解毒之方,用粪清掺凉水为他解毒,次日才枭首示众。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一生,不屈不挠地与贪污作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却每次都是孤身冒进,又孤身而退,功亏一篑.在他整个的反贪生涯中,规模庞大的郭桓案,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朱元璋的道德制高点,看到了他的愤慨与暴怒,但最终,我们没有看到他的理智.  相似文献   

13.
林林 《侨园》2014,(5):45-45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试剑石的传说非常多。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很不发达,人们对试剑石的解释可谓千奇百怪,神乎其神。比如,安徽黄山上,有一处朱元璋"剑下石开"的地方。相传当年朱元璋在一次战斗中被元兵击败,他孤身冲出重围,来到一块巨石旁,悲愤不已,挥宝剑发誓:"不推翻元朝誓不为人。"说完,手起剑落,将巨石劈为两半。石上"试剑石"三字,为后人所书。  相似文献   

14.
鉴于元朝灭亡的教训,朱元璋力图从制度上预防与惩治贪污腐败。他制定低俸禄与低办公经费制度强迫官员保持节俭的作风,以严酷的法律惩治贪污腐败,并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监察系统搜集官员腐败的证据。朱元璋的制度建设虽然对遏制贪污腐败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但即使是在朱元璋时代,贪污行为也屡发不绝。朱元璋过世后,低俸禄与低办公经费成为官员贪腐的正当理由,严酷的反贪法律的执行因为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态度实际上也逐渐废止了,监察制度也变成了党争的工具。尽管如此,朱元璋的制度反腐仍然为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反腐教育应当常抓不懈,反腐应摆脱依赖个人意志的法律,注意保持官员的适当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洪武二十五年(1392)七月,岢岚州学正吴从权,山阴县教谕张恒给,到京城述职。学正,是州官学的长官;教谕,是县官学的长官。他们来向皇帝陈述地方教育情况。朱元璋没有听他们的例行陈述,却先询问民间疾苦。这两人回答说:“不知道。”还认为“这不是学正和教谕职责范围内的事。”朱元璋道:“从前北宋胡瑗任苏、湖官学教授,他不  相似文献   

16.
天健 《各界》2009,(10)
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据说徐达也未能善终,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极为凶险的背疽,按中医的说法,忌吃蒸鹅.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只蒸鹅给他吃.徐达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他继续活下去,只好当着来人的面,流着眼泪吃下蒸鹅,没过几天就死了.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反腐     
明代皇帝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的故事广为流传,他做得尽管有些矫枉过正,但的确收到了明显成效,起到了整肃的效果.在宣扬廉洁方面,他亦有出色的表现.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下令设专人每天五更时在樵楼上吹起号角,并高唱:“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为了防止功臣们居功自傲,朱元璋特令工部制造了一种申诫公侯铁榜,对他们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法行为逐项规定了处罚标准.洪武1 8年前后,朱元璋将自己编写的四本诰书印发给各位官员,让他们认真学习,引以为戒.洪武25年,他又亲自编写了《醒贪简要录》,亲自在奉天门向百官宣读,并颁布中外.每次诛杀贪污受贿的案犯时,朱元璋都要下令刑部将其罪行印发至各级衙门,广为张贴,还下令官员都要到刑场观斩,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钢的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甚独”。万钢虽早已作古,然而,他所说的“畏法度者快活”于今人仍有所启迪,尤其对于领导干部。大凡畏法度者,必不肯违犯法度,干见不得人的勾当,也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半夜鬼敲门,更用不着担心东窗事发后坐牢被、掉脑袋。没有了这些费心劳神的忧愁,自然活得洒脱快活,正所谓心底无私天…  相似文献   

19.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问群臣说:“天下奇男子为谁?”群臣一致推选常国公常遇春,说:“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朱元璋却叹息说:“卿等以常遇春为奇男子么?遇春虽是人杰,我尚得他为臣,惟元将王保保,终不肯臣我,这正是奇男子呢!”朱元璋所说的“王保保”,便是指元末名将扩廓帖木儿。  相似文献   

20.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当过小和尚,后来从军造反,居然打出了朱家天下。朱元璋出身贫寒,身受元末贪官污吏之害。他深知官吏黑暗腐败,极容易激起人民不满,葚至激起民变,危及统治。故而即位以后,严刑峻法处置一些贪污犯。凡守令贪酷者,允许老百姓到京陈诉,贪污脏款六十两银子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