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6月1日至3日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成功举办,闽、赣、湘、粤、桂、琼、川、黔、滇9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会聚一堂,共襄盛举,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区域大合作从构想到实践,迈入一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也被称为“9 2”,是2003年由广东省倡导,并得到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八省区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响应,在中央指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四川参与“泛珠三角”合作中的产业合作与承接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进入新的阶段。随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的持续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客观上要求东部地区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实施产业转移。本文对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进行了介绍和分类比较;对四川的产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就四川如何实现与泛珠三角地区优势互补、产业互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期“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栏目刊发了一组重要文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周一星教授等对如何加快深切国际化城市建设问题作了精辟分析。 王一鸣:《深圳应加快深港经济融合和腹地资源整合——兼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与珠三角经济合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深圳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已经大大弱化,深圳要继续保持快速成长态势,就要促进区位优势与腹地优势的有效结合,即深化与香港的分工关系和经济融合,培育深圳-香港双核都市圈,积极参与大珠三角的经济整合,拓展“泛珠三角”腹地资源,使深港双核都市圈成为更大尺度空间的经济中心。深港经济融合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最便捷的路径,而增强深圳对腹地资源整合能力,则更有利干深圳与香港的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5.
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当前被广为关注的“泛珠三角”理论的提出,表明广东对发展的战略纵深问题的思考与实践越来越深入。在“泛珠三角”的“9+2”模式中,有一个区域值得高度关注,即广东西部的西江流域。通过考量沿西江的主要省区和城市,可以发现一条打通泛珠三角纵深的最佳路径——“西江产业带”, “西江产业带”的初步构想是:  相似文献   

6.
对泛珠三角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就国情来讲,就是要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应从战略高度审视"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经济合作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进程的推进,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的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但目前泛珠三角与东盟的合作面临许多障碍,在竞争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背景下,泛珠三角区域要积极调整对东盟的经济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制度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多年来从概念构想、制度安排到机制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透过威廉姆森制度演化的四个层次分析框架及其相互关系,可发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制度演化中在第一层次的非正式制度方面泛珠三角区域各具特色但交融影响;宪法和法律等第二层次的制度为其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第三层次的日趋完善治理机制有效推进了泛珠三角的区域治理;而作为资源配置机制使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且不同层次之间的制度演化互动明显,形成区域合作的制度体系。未来推进区域合作的深入在嵌入性制度层面需要加强民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制度环境方面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加强区域合作的法制建设,在治理机制方面要健全合作架构和完善省际合作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制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规划、实施和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9.
定于今年7月在天府之国四川举行的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合作洽谈会”上,首届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一五”规划纲要》等系列活动和议题,将使“9 2”各成员之间的互联互动、资源整合步伐更加畅顺而且有序。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基本建立了区域合作的两大平台。其后,泛珠区域的多数成员形成了宽领域、多形式的区域合作新局面。——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与产业投资合作。泛珠区域的经济梯度和资源互补,预示着整个区域客货流量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在此推动下,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动作最快,使泛珠区域合作与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杨琳 《瞭望》2004,(23)
长三角和泛珠三角,一个范围小,一个范围大;一个力求争作“宝塔尖”,一个旨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四大商会负责人均表示,回归是香港繁荣的新起点,香港经济前景非常好。曾宪梓:祖国好香港会更好“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会更好。”谈到香港经济前景,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快人快语,乐观态度溢于言表。曾宪梓分析说,香港从一个小地方,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金融、贸易中心,为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背靠祖国内地;其次是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2.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在即,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特撰此文。本文拟就“九七”前后香港法律的构成和特点做一简要介绍和对比。 “九七”之前:多元化的混合体 英国占领香港以后,即大量引入英国法,同时也沿用中国法。后来,香港立法机关又结合本港情况制定了大量的适用于香港地区的法律。这样,香港法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英国法律;二:是中国传统的法律和习惯;三是香港本地法。在这三个部分中,英国法律是基础,香港本地法是主干,中国的传统的法律和习惯起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悦 《瞭望》2004,(27)
位于广东中西部的肇庆, “在大区域中谋发展”,一跃成为“泛珠三角”的前沿,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日本本田、韩国SK等世界500强企  相似文献   

14.
杜新  刘伟 《瞭望》2004,(17)
推动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与发展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需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是规律使然,趋势使然。”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7,(3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6.
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香港家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了解、分析和研究香港家庭变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对于处于急剧社会变迁之中的我国青少年工作,是十分有益的。一、家庭结构变化:物质化的侵扰与情感系统的减弱香港家庭变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家庭结构的改变,日益趋向小家庭或核心家庭。根据香港当局统计处1986年进行的户口统计资料显示:从香港住户的平均人口看,1971年为4.59;1976年降至4.2;1981年降至3.9;1986年降至3.78。从住户组合的百分比看,核心家庭的百分比不断增大,若按严格的区分而不把“单身”列入家庭组合统计,核心家庭户数  相似文献   

17.
思斯 《瞭望》1996,(37)
香港的政治舞台上正经历着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成千上万的港人争相报名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简称推委会)。这是香港历史上港人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真正民主参政,标志着港人从此登上了当家作主的政治舞台。 推委会的神圣职责 推委会担负着推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和选举产生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议员两项重要职责。因此,推委会的组建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会推举出一个什么样的行政长官、选举产生出什么样的临时立法会和一届什么样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也就关系到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政局能否稳定、经济能否进一步繁荣的极关键的重大问题。因此,备受港人关注。 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推委会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规定了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基层、宗教等界;原政界人士和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推委会中各占25%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CAFTA、CEPA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机遇历史交汇,处于“泛珠三角”的广西想要 “近水楼台先得月”,急待转换视角,树立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深港跨境学童是指居住在深圳,但就读于香港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教育机构的香港籍儿童。本研究探讨了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深港跨境学童的身份认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身份识别、行为倾向以及情感归属;出生地和父母"期望"会促使深港跨境学童在身份识别上偏向于认同香港身份,在香港上学的时间、学校活动参与以及积极使用粤语也会促使深港跨境学童在行为倾向上偏向于认同香港身份;而在香港时所体验到的负面情绪和在深圳时所体验到的"人情味"、对深圳和香港港两地"一样喜欢"以及"都是中国人"的认同意识,这些因素反而会促使深港跨境学童对其身份的情感归属不确定。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成为世界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被英国侵占和统治了150年的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届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将付诸实施,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将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香港政权交接这一历史性时刻到来之前,许多变化已经在香港社会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开始洗刷殖民统治色彩 在香港,人们会感到回归的气氛日益浓烈:特区筹委会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许多民间团体自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