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宇 《侨园》2013,(12):35-35
<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当我给朋友们讲起黄山时,他们都调侃我说像一个人在讲述他的初恋。黄山的美的确彻底征服了我。而我的黄山之行也颇有传奇色彩。深秋的一天,我从北京买了去屯溪的火车票,背上包一个人去了。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下了车钻进一辆小巴直奔汤口。买了张地图,简单研究一下路线,就开始上山了。本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原则,我对缆车自然不屑一顾,其实是  相似文献   

2.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4.
武汉的话题     
舒展 《民主》1998,(11)
我是一个纯种“九头鸟”。17岁就离开武汉去外地求学。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因采访任务两次回到我梦魂萦绕的故土——湖北武汉。俗话说“两座山碰不到一起,两个人却可以奇遇”。两次回武汉的同伴都是同一位画家,他祖籍广东,却从小到大生活在北方;此公对武汉印象不佳:50年代那次,正赶上三伏天,一下火车便说:“四大火炉,名不虚传,把白薯放在马路上都能烤熟!”80年代这次,正赶上三九天,又说室内外可以冻冰棍儿不用冰箱。  相似文献   

5.
葛兆光 《各界》2011,(5):20-24
戴上袖章冒充“红卫兵“当停留在贵阳南站已经一天多的火车,吭吭哧哧艰难地开动的时候,一直窝在座位下面的我高兴极了,把早就准备好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袖章往左胳膊上一套。说来也奇怪,戴上这个袖章,就仿佛日月换了新天,打灵魂里把前几个月的霉气一扫而光,虽然这袖章是自个儿捡了红布缝的,那八个字也是自己悄悄用黄漆写上去的,  相似文献   

6.
一 路遥在去世前几年,就已经生肝病了,肝硬化肝浮水.他找了个老中医,偷偷吃药,不让社会知道他有病,不愿示弱.1991年8月份吧,他把省作协的房子装修好了以后,在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坐火车去延安.一下火车,人腿一软就坐到地上起不来了.于是到延安地区医院去住院. 医院二楼的楼梯底下,有个不规则的小房子,大约有五平米吧.路遥就住在那里.我去看他,我说,你把自己折磨成什么样子了,有了病,怕人知道,这想法真可笑.  相似文献   

7.
剪报情思     
宜修 《侨园》2012,(6):35
今年回国过年,临返美前收拾行李时,爹爹一直守在我的身边.我知道他多想像以往一样,能帮我紧紧行李带、过过秤……但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我不敢多想,免得酸楚的泪不争气.我劝爹爹去忙他自己的事儿,尽管我知道:和他这样近距离的相伴,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爹爹仿佛想到什么,从书柜里拿来了一只大信封.里面抽出来的,全是国外中文报上发表过的我的陋文.那是我从报纸上剪下后,寄给他的.爹爹语气平缓地告诉我:"你发表过的文章,我收到的,一篇不落地全收在这只大信封里."爹爹没有往下说,我更是答应着看了一眼,便赶紧别过了头.  相似文献   

8.
心上的树     
穆青 《瞭望》1986,(35)
(一) 三月底,正是中原大地麦苗返青的时候,我从兰考绕道宁陵,专程去探望人称老坚决的林业劳模潘从正老人。一个月前,他的孙儿潘园林曾写信给我,说他爷爷听说我要去河南,希望能再到宁陵看看。老人的心意我是理解的。这位把一生的心血都浇灌在植树造林上的老人,算来,今年已经是八十四岁的高龄了。 那天,老人夫妻俩听说我要去,一清早就从苗圃回到家里,张罗着在家里接待我。当我走进他家的院子握着他的手向他问好时,我看见老人极力想直起那早已累弯了的腰杆,仰  相似文献   

9.
森林和人     
来到大兴安岭,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地人喝酒那豪迈劲儿。且不说大伙聚在一块举杯痛饮的场面,就说那天深夜我在列车上见到的那个小伙子吧。但见他屁股刚刚落座,便从裤兜里抽出一瓶烧酒,咬下瓶盖儿,旋即掏出一块烤红薯,啃一口,喝一口。一瓶酒下肚,火车也到站了,他却面不改色,步履坚定,径自走出站台,一头钻进了大兴安岭冬日早晨那腾腾的烟雪之中……  相似文献   

10.
时间真快,路遥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些年里常常想起他. 想起在延川的一个山头上,他指着山下的县城说:当年我穿着件破棉袄,但我在这里翻江倒海过,你信不!我当然信的,听说过他还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块石头使劲向沟里扔去,沟畔里一群鸟便轰然而起.想起在省作协换届时,票一投完,他在厕所里给我说: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俩的票比他们多!他然后把尿尿得很高.  相似文献   

11.
一件羊皮袄     
《侨园》2017,(8)
正我爷爷是老红军,90岁那年,他知道要去见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老战友了,就把我叫到身边,拿出—件羊皮袄说:小军呀,我恐怕要走了,我有一个传家宝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呀!我见那羊皮袄已经十分旧了,上面的羊毛都快掉没了,还有几个小洞,便问:爷爷,这称得上是传家宝吗?爷爷说:当然,别以为那些金银古董才值得当传家宝,这件羊皮袄不仅会让你懂得如何做人,还会让你懂得人生的意义,能让你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12.
李普 《瞭望》1986,(10)
刘帅早年在川军中的威名,一九八五年我在四川听到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和解放后四川省政协常委中两位过去川军的高级将领有关。其中有一位曾率一旅之众和率一个团的另一位对阵。省政协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他对那另一位说:“那次我上了你的当。你打着瞎哥的旗号,我以为真的是瞎哥来了,只得赶快撤走。” 这位“瞎哥”,就是刘帅。西方记者称他为“独眼将军”。他在川军中多次负伤。二十四岁打掉一只  相似文献   

13.
史晓风 《民主》2006,(10):34-36
旅途学地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春天,我随叶圣陶先生去南方,坐的是火车。我随身带了本地图册,饶有兴味地对照铁路线和站名及其地形地貌阅览。叶先生称赞“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说,小时候学地理,没有地图册,“纸上谈兵”,枯燥乏味。现在有了地图册,渐渐有了兴趣。但不知平时该怎么学。叶先生说,平时最好结合时事学。哪个国家宣布了独立,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哪里在修一条新的铁路,哪里发现了稀有矿藏,哪里出土了重要文物,等等,都可以查查地图,既了解地理位置,又估量事件的意义和后果。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学习方法:摊开一幅大地图,捉一只…  相似文献   

14.
江北 《瞭望》1996,(31)
香港信溢投资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珏先生,讲话做事都讲究一个快字。讲起话来动作颇多,手势既快又有力。问起为什么会这样?他笑道:“国语讲不好,只好借助手势。” 开起车来,他发动快,加油更快,把车开得飞快,总有一股不甘人后的劲头。他说:“车不能开得慢,慢了会常常遇到红灯,那就会既误时又误事。” 记者到香港去采访他,下午2时抵达住地,3点他就要我们到他的办公室晤谈。如果交通顺利,路上也需40分钟。他的好友王宏光先生笑道:“快捷是林先生一贯的作风。”  相似文献   

15.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人们的活动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大。然而,生活在中国大城市里的居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恼人的现实:出门越来越难。 北京:一位家住北郊的新闻界朋友,每天要换几次车去城东南上班,往返需花费4个多小时。他苦笑着说:“我每年光是挤车就用了  相似文献   

17.
落井不下石     
张小平 《党政论坛》2011,(16):61-61
夏天,我随团去日本,导游田中接待了我们。北海道退了潮,羽中领着我们去海边,那里聚集了很多正弓着腰捡鱼的人。大家来了兴致,也加入其中,你捡一条三文鱼,我抓一条金枪鱼,很快便捡满了一桶。歇坐在一边,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如何把那些活鱼制成一顿美味盛宴。  相似文献   

18.
司法界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某特区有一个单位与外商合资经营一个采石场,双方签订合同时,没有请律师参加。合同中有一条规定:外商来我境内每拉一车石子要付十二美元。外商先是开来五吨的车,每车付十二美元。后又开来七吨的车,也是付十二美元。最后又开来十二吨的车,还是付同样的钱。这个单位感到不对头,就问外商:“你怎么能用十二吨的车来装?”外商说:“合同上没有规定是几吨的车,怎么不行?”他们这才知道吃亏了,赶紧去请律师帮忙。律师  相似文献   

19.
书祭     
秋日之夕,我到了周村驻军,想访一位不曾见面的朋友。进得门,指导员一把攥紧我的手,眼圈一红,险些掉下泪来。他说:“李记者,你来晚了……” 来晚了? 落照里,军营尚明,地雾渐起。杨柳如岳,不时有黄叶飘落;蝉声哀哀,悲歌无字。指导员一一指点着:那用红砖垫脚的床,已睡着新兵;那15瓦电台,已交别人操作。物在人亡,我要会的那位通讯战士已在一年前去世了。 对于他,我已无法准确地勾勒他的形象。我只不过受人之托,出于对一个绝望者的同情,给他寄过一本薄薄的书,他也只给我回过一封短短的信。仅此而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6,(12)
正今年5月,我到缅甸的曼德勒市去看望大伯。缅甸的曼德勒省紧邻中国的云南,而云南话我是比较懂的,所以踏上曼德勒的那一刻,我曾天真地想:也许我能听懂一些缅甸语,和缅甸人交流不至于那么困难吧!谁知,一下飞机就闹了一个大误会。那天,当我走出飞机场,立即有几个出租司机围上来,要我坐他的车,我点了一个相貌较好、面孔让人放心的小伙子,答应坐他的车。那个小伙子殷勤地接过我的行李,带我上他的车。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