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必须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要正确地理解和实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不动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指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只有确保公  相似文献   

2.
倪汉娟  李学雍 《唯实》2001,(4):34-35
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是否适应一定时期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 建国50多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可概括为:从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走向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结构;再由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结构走向单一公有制结构;最后又由单一公有制结构走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一主多元结构。最后得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运用邓小平理论,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所有制改革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一是确立“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把它与公有制结合所形成的新的结构定为“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虽然混合所有制概念是最迟见于党的正式文献(十五大报告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但却是最具有生机活力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就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这种所有制形式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其所固有的优越性。一、混合所有制将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展的主要形式从1979年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确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二是所有制改革,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有制基础,包括调整所有制结构,寻找最大限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前一方面的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从计划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后一方面的改革也有重大的进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并涌现了以混合所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进行了大胆有  相似文献   

5.
所有制改革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对原来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改革;一是调整和建立新的所有制结构。对这些问题,邓小平不但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和设想,而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公有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按照十五大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除继续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和行业外,一般竞争性行业将放开搞活,让多种经济形式平等竞争,共谋发展。这种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结果,将会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这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一,国有经济适当减少了,但公有制经济比重并不一定减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应当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我们过去对公有制的理解存在偏差,以为公有制经济比重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并将公有制分为低级形式、高级形式,甚至把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其实,适应现阶段发展生产力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果国有经济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从“有益补充”升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变化,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证明,在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加大力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为了适应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过40年特别是2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特点决定必须与不同的所有制相适应。在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无论哪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新思想、新观点。这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前,我们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只从原则、本本出发,片面强调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以为公有程度越高,就越是社会主义。因而抑制其他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整与完善整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二是对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创造新的公有制构成形式和新的实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两方面的改革几乎是在同时进行,但前一方面进展较为顺利,而后一方面的改革在城市则步履维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公有制改革的基本内涵,即究竟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改革认识不清,把握不全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问题作了明确的、完整的、科学的阐述:“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这为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如何在发挥公有制“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补充”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监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建国以后一个很长时期内,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内,片面追求“一大二公”,搞“穷过渡”,以至所有制形式单一,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所有制结构已经有了较大改变。199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占54.6%,集体所有制占35.6%,其它所有制占9.8%;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合商业占55%,其它所有制占45%;在城镇劳动者中,全民职工占70.2%,集体所有制职工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和主张。他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以下几引此书,只注页码)“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111…  相似文献   

13.
卫兴华  黄瑾 《新视野》2002,(6):10-12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特别指出“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对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打破传统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格局,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与非…  相似文献   

14.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是判断我们社会性质的一个根本标志。”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其主要标志:一是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理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因此,从本质上讲,包括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等改革在内的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这既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第一,党的十五大第~次明确规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并非一般的、抽象的公有制,而是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规定性的公有制。这较之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确立几个认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我们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客观依据所有制问题,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它究竟采用怎样的结构和什么样的实现形式、要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国后,我们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它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一定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这一伟大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劳动群众高昂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但是,我们在取得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成功之后,头脑发热,忽视了我国的国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的20多年里,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犯了"急性病"和"穷过渡":在农村,急于将互助合作性质的高级社拔高为"一大二会"的人民公社;在城镇,急于将集体经济提升为国有经济或者成为事实上的"全民",排斥、限制、甚至企图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连"炸油条"和"磨豆腐"这种小规模的零散经营也必须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促进生产力更大发展的科学论断,对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科学界定,从理论到实践对所有制这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当前改革攻坚阶段我们党的又一次理论突破和认识飞跃,是我们党第三次思想解放的重要标志.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是什么 ?人们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这就是:促进和鼓励城镇集体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和"三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大力发展,促使他们与国有经济一起,构成共生共存、产权渗透、平等竞争的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先后对西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进行了改革,在坚持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调整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单一的公有制格局,发展了包括全民所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成分。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西部各省区共有 10种形式 (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20.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只强调一面,否定或者忽视另一面。我们在学习《决定》,理解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时,除了要正确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之外,还需要对如何理解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平等竞争,保持共同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l、应当充分认识巩固和发展各种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国有经济一样,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公有制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