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永昆同志对我们撰写的“水牛习惯性膝盖骨脱位的部位和原因探讨”一文提出了不同看法。现就其主要论点与魏永昆同志再次商榷。(一)膝盖骨脱位的部位 根据其脱位的方向,可分为上方、外方和内方脱位,习惯性脱位属上方脱位,故有习惯性膝盖骨上方脱位之称。魏永昆同志将习惯性膝盖骨脱位于股骨滑车内侧嵴上方的称“内方脱位”,脱位于外侧嵴上方的称“外方脱位”。那又如何区别于真正的内方脱位和外方脱位呢?笔者认为还是称脱位于股骨滑车内侧嵴上方或外侧嵴上方为好,以免混淆。(二)习惯性膝盖骨脱位发生的原因 养马地  相似文献   

2.
资料载 ,犬静脉注射部位可选择隐静脉、外侧隐静脉前支、头静脉、颈外静脉和耳静脉。笔者经临床实践认为 :隐静脉位于股内侧皮下 ,保定比较困难 ,且该处皮肤松弛 ,静脉游动性大 ;外侧隐静脉前支位于跗关节外侧 ,注射部位在跗关节上方皮下 ,血管易滚动 ;头静脉位于前肢内侧皮下 ,也易滑动 ;颈外静脉位于颈部皮肌覆盖的静脉沟内 ,外观不明显 ;耳静脉不易扎紧 ,必须与捏压配合 ,且犬耳无法固定。故在临床治疗中试用跖背外侧静脉进行静脉注射 ,证明该部位易保定 ,皮肤紧凑 ,血管游动性小 ,静脉管明显 ,乳胶管容易结扎 ,针刺入静脉准确率高 ,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牛习惯性膝盖骨脱位为中专教材中膝盖脱臼的一部分,其病因、疗术、护理已有专论,其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和经验的报道也不少,唯对脱出部位和原因的研究报告尚少。《中国兽医杂志》1986年第1期刊载张友思的《水牛习惯性膝盖骨脱位的部位和原因的探讨》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觉有必要与之商榷。 (一)脱出部位 水牛膝盖骨脱位是向外方还是向内方,原文作者借以“86例的91个患肢的观察、触摸、测定……”、对股骨关节的精确测量数据,水牛股骨“内侧嵴高而长、坡度大,外侧嵴低而短、坡度小”的特定结构和“用力学的平行四边形中的向量加法”三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全部是向中线外侧偏离,转位于股骨滑车外侧嵴上方”(即外侧脱位)或“只可能向外侧嵴上方转位”而无“膝盖骨向中线内侧  相似文献   

4.
通过光镜观察了用Nissl氏法、Golgi-Cox氏法及Weil氏法染色的15只奶山羊的结合臂旁核簇连续切片。奶山羊的结合臂旁核簇由五部分组成:①臂旁外侧核:位于结合臂的外侧,为凸向背外侧的弓形细胞板,细胞密集多为梭形。②臂旁内侧核:位于结合臂的内侧,为近于垂直的纵细胞板,细胞较分散。③臂旁大细胞核:位于结合臂的腹侧及腹内侧,细胞密集。④“d”区:在结合臂的背侧,臂旁外侧核和臂旁内侧核之间,细胞淡染,但与家兔的“d”区不同。⑤臂核间:为结合臂纤维间散在的细胞。在臂旁大细胞核尾端外侧为Kollker—Fuse核。  相似文献   

5.
(一)病名 牛滕盖骨上方固定一病,名称很多,仅四川省至少就有八种,大多以肢体的一种状态命名,但以“僵筋腿”或其谐音为主。在国外,先称为膝盖骨脱位(脱臼),其中包括膝盖骨上方脱位。但DoIlar兽医外科学认为把这种疾病称为膝盖骨上方脱位不当.因为膝盖骨未离开股骨滑车线,而且固定膝盖骨位置的韧带也未断裂或严重损伤,所以把它称为膝盖骨上方固定。迄今尽管还有叫膝盖骨上方脱位的,但是采用膝盖骨上方固定这一名称的已经越来越多,它既与关节脱位的定义不矛盾,也可与膝盖骨真正脱位(内侧或外侧脱位)相区别。采用正确的病名,可避免概念与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硫磺火针治疗猪风湿性瘫痪8例,均获痊愈。方法如下: 用二号缝衣针蘸上青油,滚上硫磺粉,点燃火焰,立即刺入所针穴位。每行一针,都要蘸油或硫磺粉点火一次。针刺深浅视被针部位肌肉的肥厚而定,一般针入1~2厘米。 全身瘫痪者百会穴一针,抡风穴左右各一针。肩甲软骨前角、后角上方,距脊椎1.5~3厘米处各一针,向下刺入,左右共四针。六眼穴:即第一与第二、第二与第三、第三与第四荐椎间,距脊椎1.5~3厘米处各一针,向内下刺入,两边共六针。紧靠膝关节外侧后方陷窝中,向内刺入,左右肢各一针。涌泉穴:  相似文献   

7.
自1989年开始,笔者试用卡那霉素、盐酸洁霉素等注射液在苏气、肺俞、膻中诸穴注射治疗猪喘气病67例,治愈62例,治愈率达92.5%,复发的仅4头,复发率不到6.5%,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治疗方法 ①选穴:苏气穴:脊背线上第4、5胸椎棘突之间及两侧各3穴,入针深度1~1.5cm。肺俞穴、髋关节的水平线与右侧倒数第6、7肋间隙的交点上,入针深度为2~2.5cm。膻中穴:两前肢内侧正中,胸骨体下方,入针深度0.5cm.②药  相似文献   

8.
我所收治因跌倒使股部受伤而引起肌肉萎缩发病近10个月曾用普鲁卡因封闭、镇跛痛注射、葡萄糖水针及水杨酸钠等长期治疗未愈的病骡一头,经用复方水针自家血液试治,获得较好的效果。 症状:驻立时左后肢常提举离地面20—30公分高,持续3—5分钟,着地不到一分钟又提举,着地时患肢颤动。膝关节后上方约15公分处股部外侧肌肉挛缩,并有明显萎缩表现,  相似文献   

9.
1984年第2期《兽医科技杂志》摘登了“猪皮下脂肪内寄生囊尾蚴病一例”一文,该文作者强调:“特别是在皮下脂肪内亦见到有囊尾蚴寄生,这是书刊中没有记载的寄生部位”。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兽医卫生检验》一书中介绍: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臀肌、股部内侧肌、腰肌、肩胛外侧肌、咬肌、舌肌以及膈肌和心肌,重症的可见于食道、肺、肝、胃大弯、淋巴结和皮下脂肪中,个别的也见于大脑—脑实质或硬脑脑下,甚至蹄部筋腱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双峰驼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分支及分布情况。发现胫前动脉是动脉的主干延续,其主要侧支有胫前返动脉、小腿骨间动脉、外侧踝前动脉和内侧踝前动脉。足背动脉的侧支有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跗穿动脉和趾伸肌腱动脉,其中趾伸肌腱动脉在其它家畜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单蹄兽的膝盖骨上方习惯性脱臼屡见不鲜。对本病多采用手术切断膝内侧直韧带或用削蹄等方法治疗,我们改用无水酒精注射于患肢松弛的膝直韧带旁,操作简单,效果迅速确实,收到良好效果。 脱臼的整复 对于一般习惯性膝盖骨上方脱臼的整复,可驱赶快步行走,或让它跳越小沟,也可让患畜做急速后退运动,膝盖骨多可自然复位。如果膝盖骨固定较牢固,自然复位困难时,可用一园绳缚在患肢系部,将绳长端拉向颈基部,并绕过对侧颈基部拉紧绳端,将患肢向前上方牵引,使膝关节直伸,然后将膝盖  相似文献   

12.
鸡是具有爬行类许多低级性状的高等脊椎动物,其舌下神经核位置偏外,舌下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自胞体发出后先拐向内侧,再行向腹外侧形成舌下神经根。大鼠舌下神经核背侧组及腹侧组分别支配缩舌肌及颏舌肌以及它们的舌内在肌的运动神经元,其轴突均不向内拐,直接行向腹外侧构成舌下神经根;只有腹外侧组,即颏舌骨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仍保留向内拐的行程。这一比较解剖学事实说明了哺乳类颏舌骨肌及其运动神经元的保守性,从而提出了舌肌进化顺序的假说  相似文献   

13.
作者取奶山羊下丘脑,连续切片经尼氏染色后光镜观察。视上核位于视束的背侧和后内侧,为一不连续的核团,前部称视上核主部,呈弓月状,后部较小,呈三角形,称视上核后部,两者之间有0.95mm的间距。核团内细胞密集有突起,核大而圆,核仁明显,尼氏体深染,呈团块或细粒状。大细胞居多,约占70.8%。室旁核位于第三脑室室周,核团呈楔形。细胞形态同视上核,大细胞约占44.2%,多分布于核团外侧,称为室旁核大细胞部。小细胞多在核团内侧,称为室旁核小细胞部。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以来,我们用小儿头皮针于猫股内侧隐静脉进行输液,治疗猫病653例,其中呕吐、下痢、严重脱水占85%,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具体操作 将病猫用布卷裹法侧卧保定,暴露任意一条后肢在其下方,在股内侧从跗关节之上沿隐静脉剪毛消毒,术者左手固定输液肢使其伸直,右手持已消毒并事先排过空气头皮针的针柄,由助手右手夹压隐静脉的近心端,使静脉血管怒张,左手持注射器。头皮针顺着静脉回流方向,平直向前进针,此时若针头已在静脉血管内,可立即看到头皮针的塑料管中有血液回流,然后根据针头进入血管的情况再前进适度,术者右手的拇指及食指在猫腿上固定针头,以防移位。助手将头皮针的针座接在抽好药液的玻璃注射器上,慢慢地把药液推进静脉内。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79年以来,取鼻尖穴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治疗马骡便秘1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治疗方法 取鼻尖穴(位于两鼻孔内侧上缘联线中点一穴),30%安乃近10×2支为一次注射量,小驹可适当减量。畜主保定头部、穴位处常规消毒,术者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提起穴位处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向前上方刺入穴位2~3公分,注入安乃近,拔针后用棉球稍压片刻以防药液溢出,然后畜主放开保定的头部。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085年第3期刊登的《浙江家鸭体内发现谢氏平体吸虫》一文(以下称张文)后,认为原作者可能把虫种鉴定错了。 谢氏平体吸虫(Hyptiasmus theodori Wit,1928)是寄生于家鸭鼻腔、鼻窦内的大型吸虫,它具有平体属(Hyptiasm Kossack,1911)的所有特征:生殖腺位于虫体后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卵巢位于两睾之间或与后睾同一水平;卵黄腺在肠联合处也形成联合;子宫曲超越肠支外侧达体边缘等等。同时也具有它自己独有的特征:肠支起始部很窄,而后逐渐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1980年10月16日,在许昌市兽医院收治一例骡纤维肉瘤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病史 该畜约一年前在右膝关节内侧发现一指头大的硬性肿胀物,逐渐增大,近四个月增长显著,经常出血,影响运动和使役。 (二)临床诊断及手术疗法 患畜营养中等,精神尚可,心肺、肠音和口色未见异常,体温38.2℃,心跳54次/分,呼吸36次/分。右膝关节部有一瘤状物,由外侧经背侧绕至内侧向腹股沟处延伸,突出体表,体积20×15×8厘米,无活动性,质地坚实,表面凹凸不平,表皮破溃,并附有痂皮和凝血块,去掉痂皮和  相似文献   

18.
作6只驴脑干连续切片,Nissl氏染色,光镜观察。驴结合臂旁核簇长8.1~9.0mm,由结合臂旁的3个核柱组成。内侧臂旁核尾极平核簇尾极,长约6.3mm;外侧臂旁核嘴极平核簇嘴极,长约7.5mm;臂旁大细胞核见于核簇中部稍前,长约3.3mm。内、外侧臂旁核有大、中、 小三类细胞,胞体长、短径分别平均为45.2μm和30.8μm、23.2μm和18.3μm、10.8μm和9.6μm,大细胞形态多样,中细胞多呈梭形,小细胞卵圆形。臂旁大细胞核有大、中两类细胞,大细胞与上述相似,集中在核腹侧;核背侧楔状延伸部主要由中等梭形细胞组成,胞体长、短径,平均分别为32.2μm和9.4μm。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64~1978年间手术治疗牛、马眼皮样瘤五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肿瘤形态和患畜症状 家畜眼皮样瘤发生于上(下)眼结膜及其穹窿部。也有的在巩膜缘向瞳孔延展或生长于眼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等处。瘤体表面颜色与皮肤一致,上有被毛。呈钝圆形。触之中等硬度,切面淡红色。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皮样瘤。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之氧化物酶复合物),冰冻连续切峙,对六只成年罗斯母鸡的间脑及毗邻端脑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样物质作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LHRH核周体主要分布在隔区、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和下丘脑视前区。另外,在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内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室旁核、丘脑背侧核、终纹核以及前连合核,均有零散分布。核用体多呈梭形、多角形、也有卵圆、不规则形态,直径在12.0~14.4μm,胞质内有探褐色不规则的免疫反应阳性颗粒。LHRH阳性纤维呈深褐色念珠状,膨大部直径约1.4μm。一般纤维颗粒小而稀少,着色浅,在隔区交织成网,在隔外侧核有许多纤维与侧脑室腹内侧缘平行成束,在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及第三脑室灰质带内形成背腹向的疏松纤维带,僵区及后连合处,也有较多的纤维。纤维终末支颗粒粗大、密集而深染,主要集中于正中隆起,多呈栅栏状分布。此外,可见终未支深入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血管腔内。皮质连合床核及周缘密布LHRH核周体和纤维,为鸟类所特有。鸡脑僵区及后连合处有较多的阳性纤维,在前人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