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乌克兰危机对跨大西洋关系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美欧安全合作整体增强,“抗俄援乌”成为主要任务,“印太”协同性有所强化,但功能性领域利益分化加剧。这主要是因为乌克兰危机加剧了大西洋国家的不安全感、美国力推跨大西洋合作,以及来自于中东欧国家的推动力等。未来,跨大西洋联盟的安全属性将更为突出,联盟功能日益完善但聚合性不足,联盟在各领域的集体行动面临困境,欧洲国家的自主困境会加剧。鉴于其对“印太”秩序和中欧关系带来的冲击,中国应继续夯实中欧经贸合作的市场基础,利用好多边秩序和自由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为切入口,通过考察后冷战时期北约内部有关北约存废的争论,分析北约战略转型的过程,指出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显示其依然是跨大西洋联盟的主要协调机制,北约战略转型基本完成和定型.目前北约已经成为以共同价值为导向,具有明显进攻性的政治-军事同盟组织,其活动范围超越了自身边界.作为西方军事同盟,北约的对外干预将更为主动和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其目标则为扩大西方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性,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保护西方联盟利益,其行动将更注重在形式上尊重联合国,努力与欧盟和俄罗斯协调从而加强合法性.为了有效地实施对外干预,西方军事同盟将运用“巧防务”继续保持军事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吴磊 《西亚非洲》2003,44(4):17-21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一系列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和战略问题。伊拉克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石油安全的一次初步考验 ,它的长期影响也将会日益显现。随着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石油依赖的不断加深 ,中国的石油安全风险系数日益增大。保障可靠和安全的国外石油供应 ,日益成为中国对外战略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做好应对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和油价上涨的物质与心理准备、制定和建立应急石油储备、走国际能源安全合作之路等 ,应该被视为中国主要的石油安全战略手段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权力危机与安全悖论--美国"新帝国"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松  唐平 《国际观察》2005,21(5):66-71
本文在介绍"新帝国"论的产生及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权力观和安全观进行反思,认为其致命的弱点表现在权力危机和安全悖论两个方面,权力危机主要表现在对硬权力运用的不均衡和对软权力的忽视,而安全悖论即是指其主张的以绝对实力追求绝对安全的不现实和不可行性.正是这两方面决定了美国"新帝国"的没落结局.  相似文献   

5.
巴沙尔执政后 ,为扭转不利于叙利亚的中东时局 ,调整了叙利亚对本地区的政策 ,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 ,加强与本地区大国的合作。伊拉克危机爆发后 ,叙利亚逐步卷入其中 ,先是对美国“倒萨”采取不合作立场 ,继续推进与伊拉克的和解 ,继而又在安理会表达强硬的反战立场。其用意则是借力伊拉克问题 ,凸显阿以冲突。伊拉克战争期间 ,叙美矛盾激化 ,导致叙利亚地区政治环境转趋恶化。虽然巴沙尔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使紧张的叙美关系暂趋缓和 ,但伊拉克战争后 ,叙美分歧依旧 ,叙以僵局、黎巴嫩问题等仍将是巴沙尔政府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通过联合国、非洲联盟等多边机制开始积极参与非洲和 平与安全事务,并逐步呈现出一些特点和趋势。中国在对刚果(金)冲突与达尔富尔危机中的行动 参与,较为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对非洲安全政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在两场冲突中,中国政府通过派 遣维和部队、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利用多边以及双边关系、灵活处理尊重主权完整与不干涉内政原 则,对冲突的缓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非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在非洲利益的进一步拓展 以及西方、非洲与中国之间互动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对非洲和平与安全进程的参与必将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多年来,澳日关系的变迁是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表征。澳日不久前签署的《防务与安全声明》无疑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为两国防务与安全合作提供了政策性指导,并将推动两国关系由"建设性伙伴关系"走向准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试析伊战后俄美关系走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11”事件催生了“俄美新型战略关系”,而伊拉克战争则显露了双方的深层矛盾,突显了“俄美新型战略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伊战后,俄美又力图搁置分歧,修复关系,表明避免关系倒退、发展相对稳定的双边关系是两国致力追求的目标。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俄美两国将保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既矛盾又协调,既非敌人又非盟友的关系形态。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3月23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历四年。四年来,美国软硬实力、内政外交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国际战略形势又随之出现了哪些变迁?对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将持续?伊拉克战争本身又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伊拉克战争四周年国际战略形势”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1日是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四周年.四年多来天下并未太平,国际战略格局呈现以下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自2003年3月23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历四年。四年来,美国软硬实力、内政外交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国际战略形势又随之出现了哪些变迁?对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将持续?伊拉克战争本身又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伊拉克战争四周年国际战略形势”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战后中日结盟观存在差异。从结盟功能来看,中国谋求的是生存与安全;日本谋求的是从生存、安全到对外权力的增加、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从结盟对象来看,中国的结盟对象包括强国和相对弱势的国家;日本的结盟对象集中在强国。从同盟地位与同盟管理来看,中国强调地位及管理的平等,而日本对这方面的不平等往往持容忍的态度。从结盟基础来看,中国从以面临共同威胁而产生的共同安全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划界,到淡化、放弃意识形态划界。日本则从以面临共同威胁而产生的共同安全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划界,到淡化意识形态,再到一度逐渐强化意识形态划界。从结盟影响来看,中国经历了结盟利于和平到不利于和平的观念转变,日本则以结盟利于和平的观念为主。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大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全局及其走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美对外用武频率上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更大挑战。国际关系单边与多边之争空前深化。称霸与反霸成为当前世界主要矛盾。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凸显。联合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虽受冲击,仍不可替代。地区合作势头趋于增强。国际地缘政治正在酝酿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3月23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历四年。四年来,美国软硬实力、内政外交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国际战略形势又随之出现了哪些变迁?对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将持续?伊拉克战争本身又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伊拉克战争四周年国际战略形势”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伊拉克战争 ,俄罗斯外交反应经历了强硬—缓和—再强硬的过程。强硬是其反应的基调 ,当前俄美之间的斗争已转向伊拉克战后安排问题。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外经济战略的失败和俄美之间国际战略的严重冲突 ,决定了俄罗斯外交的基本立场 ,对形势判断有误也是导致俄罗斯激烈反应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就全局而言 ,今后俄美之间还必须寻求妥协与合作 ,但由于国际战略利益的冲突 ,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在减少 ,分歧在增加 ,两国间的斗争将长期继续下去。在短期内 ,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环境将趋于恶化 ,俄罗斯外交正进入较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