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思悦 《学理论》2013,(14):341-342
在多种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某些当代大学生过分追求自由,忽视校规校纪甚至是法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正确理解自由的含义,厘清自由、责任、法律和校规校纪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由观,在遵守合理的校规校纪的前提下活出自我,追求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人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法治进程中必须重视人权的法律保护,根据我国国情,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基本途径来实现法治进程中的人权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言论自由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其对于民主政治的实现和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我国法律对于这一重要权利的规定却存在着保护体系缺位、保护方式单一等困境与冲突.文章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并着重从言论自由与政府官员名誉权保护的视角,对解决困境与冲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对法律秩序赋予的权利义务没有正确的意识,即行为主体对权利产生的严重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对权利意识的 畸形评价,最终导致犯罪。行为人对法律秩序权利意识畸形评价的程度性差异又导致犯罪指向的差异。要根治和遏制犯罪, 必须消除导致这种权利缺失的根源,改善和创造与法治文化相适应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1)
在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精神的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法治精神的培养能够促进营造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校体制的完善。进一步完善我国理工院校学生法治精神教育的方案: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升榜样的宣传作用;着手生活中的点滴。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是法律的本有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定法律、实施法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法律的人文关怀品质是人们认同和希望法治的重要因素。对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尊重个体的人格尊严,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品质,是现代法律的本有属性和法治理念的重要内涵。法治的精神就是人文关怀精神,法律的人文关怀是法律对人自身命运与价值的高度关注与关怀。法律人文关怀的内容包括对社会个体物质生存、生活和精神生存、生活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合理保障纳税人权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必然途径.从纳税人权利保障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法律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如宪法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不足、财政监督法律刚性不足、财政法律立法权不明晰等问题.保障纳税人权利,要明确税收法定主义指导思想、制定税收基本法、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完善人大财政监督权.  相似文献   

8.
李晓庆 《学理论》2010,(4):161-162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现行教学体系设置以及“法律工具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法律素养的培育方面存在特殊性,应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改进现行的理工科教学体系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从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9.
董晓娟 《理论导刊》2005,(12):76-77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在学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这种不对等的特殊人际关系具有极强的行政色彩。学校的学业管理权是由国家法律授权行使的,承认学校与学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存在,有利于通过司法程序保护高校学生的权利,促进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正义原则,我国对残疾人的宪法权利进行了特殊法律保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特别法律保护机制难以充分保障残疾人宪法权利的实现,这不符合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而完善残疾人群体宪法权利特殊保护机制是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高杉 《学理论》2014,(5):181-18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80、90后的年轻大学生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更加随意。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因为草率的婚前性行为导致的伤害个案也在不断地增加。尽管大学生在性生理上已经成熟,但他们的性心理并不成熟。当前大学生们大胆开放的性行为与高校滞后的性知识、性文化教育导致了他们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为此高校开展广泛有效的性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我国高校不仅要加强性知识教育,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性生理与性心理因素,更要加强性文化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以开启大学生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2.
朱涛  席从文 《学理论》2013,(29):244-245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目前高职大学生存在法律意识严重薄弱的情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培养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即法律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改革、营造法治校园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3.
丁西泠 《学理论》2013,(29):242-243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目前高职大学生存在法律意识严重薄弱的情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培养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即法律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改革、营造法治校园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核心的内容应当是权力以人为本,权力以权利为上。其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法治的主体是人民,法治的客体是权力;法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权力应当服务于权利;对社会主义法治活动进行评价的裁判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是一个知识与理性内化并形成稳定的内心结构的过程,是素质问题,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要重视塑造对法律信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教材设置的缺憾、学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育手段的滞后以及法治建设中的不良现象是影响当前大学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课程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加强法治理念教育的投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校园法治文化,丰富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强有力的后备军。高校大学生的普法和守法又是全面普法和守法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集理论教学机制、文化涵养机制、实践涵养机制以及模范引领机制四大方面内容于一体的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机制的构建思路,提出了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陈思民 《团结》2006,(2):40-42
纳税人权利是在纳税人让渡自己的一部分财产给国家后,所获得的由法律赋予并保证实现的权利。纳税人的财产是国家税收的源泉,所以保护纳税人权利即是保护和培育国家的税源。当前我国的纳税人权利状况,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加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应从国情出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纳税人程序权利现行的《税收征管法》,赋予了税收征纳过程中纳税人权利,但在强制执行时未赋予纳税人程序权利。实际上,为保护纳税人权利,纳税人即使违反税法的规定,需要接受税法的制裁,纳税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利。所以,必须赋予纳税人程序权利,这种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对涉性问题的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大学生评价涉性问题的过程进行研究,得到大学生对涉性问题的两种评价模式,即"与传统背离的评价模式"和"与传统一致的评价模式".这两种评价模式的并存,反映了大学生的性价值观念冲突.价值冲突的成因有三: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型、自由主义性价值观念的传播、性价值观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在性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应当对性的内涵及其本质、性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性自由的科学内涵、性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四个问题进行研究,为性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实是指大学生内心对法律选择的积极心理状态和外在对法律的行为服从。法律是人民的集中意志,法律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人民的遵循,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法律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大厦的建成。当前,造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认真研究并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