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寻亲记     
本文作者是一位记者,记录的是他爷爷的故事,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作为奶奶的丈夫,作者父亲的父亲,当爷爷"被迫"移台,就注定了爷爷一个人悲剧撕扯着一群人疼痛的神经。这样的疼痛感往往体现在墓碑上后辈人名的缺失,或者族谱上分支的空白,更甚者,对岸海岛上逝者年龄的错误。所有因为两岸分隔造成的故事永远不会有结尾。在历史的空白处,只剩下海峡的一湾涛声,在历史和人们的心间永久回荡!  相似文献   

2.
永文 《八桂侨刊》2003,(3):42-43
永文,36岁,生于台湾鹿港,东吴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当老师。因其多篇小说在台湾《联合报》上获奖,有明星教师的称号。1988年专事写作。此篇写的是她的亲身经历。她至今未婚。  相似文献   

3.
寻亲记     
今年的4月16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侯镜如先生之子侯伯文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从香港给永城市委统战部长吴冬梅发函,请求帮助查找其一个永城亲属的下落。他在信中说:"我父亲侯镜如(侯心朗)是永城县(现为永城市)侯楼村人,他的一个外甥李介仁,解放前加入中共,在华北地下党刘仁同志带领下,和我父亲秘密接头策划国民党92军北平起义,  相似文献   

4.
的确,爱,是不可忘记的,爱情小说也因此百读不厌。在当代台湾文坛,女性作家占有很大比例,女性作家以爱情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更是丰富多彩。读者通过这些作品,不仅能获得一定的艺术享受,而且可以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领略台湾的社会风情。 大陆去台老作家胡品清的《夕阳中的红帆》,写的是抗战迁校途中一对大学生的爱情故事,读起来却象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虽有飞机轰炸,手指流血,也一点不使人感到恐怖,这一切只作背景轻描淡写地带过,而重点却突出两颗年轻的心的苏醒、爱的潜流,以及后来的情的互诉,诗与歌的吟唱,真是绚丽多彩而又罗曼蒂克。这些似乎与“抗战”的环境很不协调,其实  相似文献   

5.
寻亲记     
寻亲记梁建华3月22日,马来西亚旅游团一行30多人到雷州市旅游观光。旅游团中有一名雷州籍马来西亚华侨何亚历先生,借着这次回雷州旅游的机会,很想寻找回失散了70多年的故里亲人何道。旅游团安排在雷州逗留的时间仅有一天,次日还要到海南旅游。何先生对能否在一...  相似文献   

6.
7.
阎崑 《台声》2011,(5):74-77
4月14日下午,由台湾著名作家邱秀芷率领的台湾女作家大陆参访团一行抵达郑州,开始为期8天在河南和北京的参访和交流活动。本次参访团的成员多为女记者与作家协会台湾分会的成员,几乎清一色具有媒体工作的资深经历,有不少人还曾是台湾主流媒体总编辑、主编、主笔,所以称这个团为“媒体老总团”似也贴切。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15日至6月底,我应台湾政治大学的邀请,由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赞助,赴宝岛作学术访问,为我的研究课题《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搜集台湾女作家资料。  相似文献   

9.
台胞寻亲记     
初秋的一天,一辆红色“的士”在省台胞接待站所在地滨江饭店门口嘎然而止。车内下来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双手捧着一面写有“惠我良多”四个金色大字的锦旗达到省台胞接待站,并激动地说:“我与亲人离散五十多年,接待站和冯先生不辞辛苦帮助寻找,终于得以团聚,我真不知怎么感谢才好。”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山西省翼城县隆化镇卫家河村曝出一条新闻:“马学忠要认祖归宗了!”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向老马祝贺。可是老马的养母马大娘,心里却像翻倒了五味瓶,不是个滋味:“儿子要走了,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今年50多岁的马学忠,是马大娘从小拉扯大的。1943年,日本鬼于烧杀抢掠,马学忠的父亲拖家带口,从河南滑县逃荒要饭来到山西翼城县。当他们来到卫家河村的土地爷庙前时,全家人饿得再也走不动了。刚生下8个月的马学忠饿得奄奄一息。为了让儿子活命,母亲忍痛把他给了马大娘。马大娘用8升谷子换了个儿子,别提有多亲了。取了个奶名…  相似文献   

11.
科恩寻亲记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一位年满50岁的人工妊娠孕育的人,历尽艰难,千里寻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血缘之根,这则故事再次唤醒了社会应认真考虑怎样对待人工妊娠孕育的孩子的寻亲、哺育、心理和法律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还是刚刚进入80年代,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许多台湾作家的作品在大陆发表,大陆学术界对台湾文学走向非常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文学发展仍然很陌生,因为大陆作家的作品还不能进入台湾。海峡两岸隔绝近40年,多么需要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的桥啊!台湾作家施叔青女士,在当初两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就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在台湾采访施叔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中年女性形象。满面春风,佩侃而谈,面对着来自彼岸的记者放松而随意,笑意一直挂在脸上。她的小说集里收有她的不少生活照片:…  相似文献   

13.
步入古稀之年的刘女士,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53年前,17岁的她只身离开营口到了台湾。从小刘女士就是个孤儿,姨妈把她带大,表姐伴她长大,表姐是她最亲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思亲之情愈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2002年7月11日七午,一位头发银白,步履蹒跚的老人背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来到商丘市睢阳区委统战部,请求区委统战部、区台办帮助寻找他的亲人。这位老人就是离家61年,去台53年,今天又重返家乡的台胞何鸿声先生。  相似文献   

15.
游艳红 《台声》2013,(7):86-87
5月10日,我接到了一个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统战部的求助电话,请求帮助台湾阳明大学生理学科教授贾爱华博士寻找在大陆的亲属,她希望回到故乡河北省石家庄市,了却一桩魂牵梦绕的心愿——代父回乡,寻找亲人。听闻此事后,我和石家庄市台联的同事都特别重视,同时对贾爱华女士渴盼寻找大陆亲人的心情非常理解,对其饱含,对家乡思念之情,也由衷的感佩。  相似文献   

16.
我没到过澎湖,所以没有见过天人菊。据说天人菊于每年5月绽放在澎湖最贫瘠的土地上。但此次驻点台湾,我却见到了撒播天人菊的人——台湾女作家欧银钏。撒种天人菊 每个星期三清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欧银钏都要匆匆踏上台北飞往澎湖的第一个航班,去给澎湖  相似文献   

17.
傅宁军 《台声》2002,(7):32-34
谁都知道,小说人物与小说作者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前者只是后者创作的艺术形象。但当我与朱秀娟结识的时候,从这位著名台湾女作家的言谈举止间,看到了她孜孜以求的个性、爱憎分明的坦诚,以及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深层思考,却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大陆出版的长篇书名《女强人》。如果说“女强人”这个词不带偏激的贬义的话,应是指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勇敢地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那么以朱秀娟的成功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写作率性而发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朱秀娟作品系列”,出版了朱秀娟的4部小说:《花落春不在》、《女强人》、《…  相似文献   

18.
张炯 《台声》1996,(12)
朱秀娟女士是台湾作家中有特色的一位.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她迄今创作小说、散文二十多种,且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不仅荣获1984年中山文艺奖,而且连续多年成为台湾的畅销书.关于她的创作,大陆学者撰写的多种台湾文学史和小说史,都给予相当地位.因而可以说,她的名字对于关心台湾文学发展的祖国大陆广大读者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22日,四川丰都县民政局办公室来来往往办事的人特别多。9时许,办公室突然出现一个衣着肮脏、满脸漆黑、只有两只眼睛转动的小男孩,看上去年纪不过十三四岁。开始人们认为是小叫化讨饭讨到办公室来了,便叫他到外面去要,并用手往外推。小孩见人们讨厌他,心急流下了眼泪,乞求的目光,投向正在伏案办公的叔叔、阿姨们。正在忙于算帐的秘书股负责人秦大蓉、谭川丰等出于民政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叫孩子坐下,大蓉走到他面前,轻言细语地询问情况。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有没有家?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小仔见这位阿姨和善,有…  相似文献   

20.
安东尼·史蒂文斯(Anthony Stevens)及艾尔弗雷德·柯林斯(Alfred Collins)等人,不约而同指出过,父亲是儿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是儿子模仿、学习的对象.从他身上,儿子学会了辨别性别身份并进而建立起自身的性别角色.从另一角度来看,儿子又是父亲有限生命的延续.透过儿子,父亲才能实现他未竟的愿望、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