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正>我走过的路与众不同。在大学时期,我梦想成为电子科学领域的产业主力军。但是,在我22岁时,母亲突然过世,我的人生道路也从此完全改变了。我自然而然地弥补母亲的空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不出几年,父亲也同样离我们而去。在我不到30岁的时候,双亲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们的心情是何等的绝望和痛苦,可想而知。让我更绝望的是,陪在父亲身边的人一一离开,而且我的父母由于政治原因受到人们的指责。  相似文献   

2.
王贞勤 《侨园》2013,(10):62-63
<正>1王明慧是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有名的"女能人",泼辣能干。28岁时在牡丹区黄河路附近开办了一家"万家福食品厂"。短短几年,工厂的固定资产就达到了1200多万元,手下员工100多人,多次被市、区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尽管风光无限,王明慧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经营中一直谨小慎微。2011年12月12日,锅炉工小陈对她说:"王厂长,锅炉早该除锈了,我给你说过好几次了,怎么还没有动静啊!""都怪我这段时间太忙,疏忽了。好吧,我们今天就办这件事……对了,门卫王学明曾说他有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1月28日,23岁的王霜获封"亚洲足球小姐"称号!时隔12年后,中国女足再出"亚姐",令人无比振奋。王霜能成为中国足球的骄傲,离不开她"一路开挂"般的人生进阶之旅:7岁练球,12岁入选国少队,17岁入选国家队,她踢进了女足亚洲杯、奥运会、世界杯,并在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上,率中国女足夺得了亚军!原本要被母亲当作"学霸乖乖女"培养的她,怎样蜕变成了名震世界足坛的"中国梅西"?  相似文献   

4.
<正>雷锋"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从奴隶到主人的巨大变化,使雷锋对共产党、新中国从内心满怀感恩和热爱之情。他无数次把党比作母亲,发自肺腑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是您把我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抚育我成长。是您,给了我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您,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您,给了我  相似文献   

5.
记忆如梦     
<正>记得2003年,二姨夫从母亲的老家山西来。时隔20多年再次见到他,他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然而举止神态仍如年轻人一样,问他原因,笑而答曰:"日子好过!"继而滔滔不绝地向离家多年的母亲讲起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发生在家乡那个小山村的诸多变迁。听着他的讲述,一下把我带回到对儿时一段往事的回忆。那是5岁时,母亲带着我从沈阳辗转北京回山西寿阳的外婆家探亲。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是令人恐惧的。车厢里人声嘈  相似文献   

6.
王杰 《侨园》2013,(12):26-26
<正>我在德国留学时,有两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次,我在等车时看到,一对母子从超市出来过斑马线。母亲手提着东西,小男孩走路还不是很稳当。路不宽,斑马线也很短。母亲始终放慢脚步与孩子平行,并且侧脸微笑鼓励他。过了斑马线要上台阶才能到人行道上,母亲站在旁边微笑着耐心等孩子,孩子吃力地上到台阶后,母亲依旧放慢脚步与孩子并肩前行。因为人行道的水泥地面不是很平坦,没走多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孩子疼得流出了眼泪,但母亲没有去扶他,只是弯身面带微笑用舒缓的语言鼓励孩子,孩子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微笑     
正听母亲说,我父亲19岁走出河北雄县李庄头村参军,在部队入团学文化。1960年4月,他从"抗美援朝"的汽车兵转业到国营新光机械厂即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进入80车间即火箭装配试验车间所在地的沈阳棋盘山东部山区的中和村。1967年春天,母亲和我被父亲从乡下接到他工作的地方,再次见到父亲我已6岁。那一年他29岁,一双明澈的眼睛,笑着看我,有一种军人的英气和挺拔。7岁半我上小学,穿的是妈妈缝制的露脚面子的布鞋过冬,吃的是玉米面、地瓜、高粱米……那天,  相似文献   

8.
滑落井底2010年10月28日,两天后就是万灵节了,在英国,这是个最重要的节日。19岁的我,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从伦敦的牛津大学一出来,就踏上了高铁的归家之路,我要在爱丁堡度过这个星期日与万灵节。我刚到爱丁堡的家,母亲却不在家,我想用手机与母亲联系,可手机没电了,我就接上充电器插在客厅电源的接口处。然后,我决定去看看我家祖传用来避暑的小别墅——它坐落在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12)
正今年5月10日母亲节,又是我母亲的生日,母亲仙逝3周年了,我作为女儿,以一颗感恩的心,深切怀念母亲生前曾经为党、国家培养出诸多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母亲是一位受人爱戴、德艺双譬的乡村助产士,她于2014年1月28日去世,享年91岁。母亲出身中医世家,国立高中毕业,新中国成立后专修妇产科医学专  相似文献   

10.
<正>方志敏写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兰",他把祖国比母亲,爱祖国的"佳山水",并用"松、柏、竹、梅、兰"为他的五个子女起了名字。方梅,是他唯一的女儿,也是目前方志敏唯一在世的子女。严冬出生的她,如梅一般,凌寒开放,顽强不屈。"我这一生不在乎别的,就在乎我的父亲"方梅出生在1932年,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她一下生就与父母分离,被寄养在弋阳县一个山坳的农户家里。1935年8月6日,父亲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梅的母亲缪敏也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这之前,方梅一共见过父母两次面,还都是在他  相似文献   

11.
我忆陈明     
正2019年5月20日,手机的朋友圈传来陈明逝世的消息,顿时有一种"故人云散尽"的伤感。在这位103岁的老人面前,我自然属于晚辈,但也自认为是"忘年交"。1992年末,我母亲被送进北京复兴医院的重症病房抢救。她虽有公费医疗待遇,但这巨额的治疗费却无法及时报销,每天都面临"停药"的警告。陈明通过当年中组部负责人解决了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7,(4)
<正>他告别时,我1岁。妈妈说,我小时候很少哭,但从他确定应征到正式入伍的这段时间内,只要他一出门,我每次都哭得特别凶。老人们常说,小孩子比大人更能感觉到冥冥天意。他是我的叔叔兰光辉。38年前,春节刚过不久,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数天后,他为国捐躯,这一年他19岁。叔叔所在的连队,参战时的定位是“尖刀连”——插向敌人的尖刀。  相似文献   

13.
唐春翔 《侨园》2013,(11):76-77
<正>家被抄1966年8月一天中午,和红卫兵战友又一次"横扫"完毕,我唱着"造反有理"兴冲冲蹦跳着回家。我家在一个大杂院北屋。一进院心蓦地提了起来:自家台阶上堆放着许多从屋里清出来的东西。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屋里的情景使我目瞪口呆:墙上字画耷拉着,地上掘了几个坑,橱子移了位,床被掀翻了。一个高大魁梧的"红袖章",指挥着几个造反派在搜查,他是父亲单位的电工,姓徐。母亲蜷缩在墙角里,惊惶的眼睛里噙着泪水,紧搂着7岁的弟弟,弟弟瞪着惊恐的眼睛。这还了得,红卫兵的家居然被抄!我  相似文献   

14.
罗欣 《慈善》2021,(1):78-78
这首题为《原创——致母亲》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尝试诗歌创作,也是第一次为母亲写的一点东西。2020年11月19日下午,安岳本土知名励志作家、诗人雨晓荷在我们班上作诗歌讲座课时,我即兴创作了这首诗。如果,有人告诉你:"我爱你"这一定是抄袭!原创,在妈妈那里。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菜园     
徐续红 《民主》2013,(8):54-56
母亲有两个菜园: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在湘乡龙洞乡,有一条长达千余米的石灰岩溶洞,传说很久以前洞内出了一条龙。"龙洞"确是藏龙卧虎之地,陈赓大将、谭政大将老家都在龙洞乡。这里离韶山也不远,只有几公里,我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上山砍柴,翻过山去,就到了韶山地界。母亲今年76岁。她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民国二十六年正月初五卯时,出生在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日伪档案记载,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的火车,她虽感到死亡迫近,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态。在生命最后时刻,她最为牵念的是唯一的儿子。她向看守人员要来纸和笔,写下了这封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厕所的变迁     
<正>我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17岁之前一直同父母生活在二百多平方米的独院里。虽然在县城,但是那时候家里的厕所条件很简陋,用"茅房"这个词再贴切不过了,老家方言说叫"茅子"。有记忆开始,厕所就在院子的一个偏僻角落,开始是十分简单的砖木结构,盖上毛毡,风天漏风,雨天漏水,四季臭气熏天,夏季高温蚊子经常叮得我叫苦不迭。因为容器是地下埋的中型陶缸,母亲常念叨:"茅子"  相似文献   

18.
正面前,摆放着一本飘散油墨香味的新书。打开《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跃然纸上:《背着母亲建高铁》——50多岁的职工刘建林奋战在京张高铁建设工地,对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在四川生活不放心,就把她从老家接到长城脚下的工棚,一边紧张施工一边精心照料老人,工友们经常看到他背着母亲在工地生活区走动,他说"我离不开高铁,也离不开老娘"。《长大后也成了你》——张亚希是在抱怨和思念爸爸的日子里长大的,过生日时在铁路上工作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20,(7)
正"我骑上那小毛驴,乐悠悠,歌声伴我乘风走……" 2020年3月3日凌晨0:30分,原总政歌舞团著名艺术家克里木在京去世,享年79岁。克里木创作有《阿凡提之歌》《颂歌献给亲爱的党》《塔里木河》《我的母亲叫中国》等歌曲。在将近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断创作和演绎着新疆特色的文艺作品,今天他虽已离去,但他创作和演绎的民歌经典却留给了热爱和喜欢他的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20.
“打不死”     
杜新 《瞭望》1992,(16)
很难设想,江涛老师夫妇是怎样经受那样的打击的。几个月前,他们那有着“神童”之誉的小儿子江筱圻被淋巴癌夺去了13岁的生命。那天,他似乎明白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恋恋不舍地请求母亲:“妈妈,别离开我,抱抱我吧!”他从母亲腹中来,又在母亲怀里静静地归去。他是在非常清楚死是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