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启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将坚持八大原则:一是普遍选举原则。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村民,不受民族、性别、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等限制,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平等选举原则。保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男女平等,各民族平等;三是直接选举原则。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消村委会成员;四是差额选举原则。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在探索加强村委会建设中采取由个人组阁村委会班子的做法,或由支部书记指定村委会的主任和其他成员。我们认为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推广,而应迅速予以纠正,这是因为:1、“宪法”和《村委会组织法》都明确规定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组织法》还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据此,村委会成员只能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决定。显然,由个人组阁是违法的。2、不符合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中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  相似文献   

3.
开展村民自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稳步推进村民自治,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村委会选举与农村稳定、村民自治与经济发展、村委会与党支部、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与选举结果、乡村社会精英与一般村民、法治与人治、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等方面的关系,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然而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村委会领导成员未经村民选举,而是由乡镇党委直接行文任命。笔者6年辗转两个乡镇,对村干这种任职办法见到不少。这种违法之举仍有市场的原因主要是:一、群众民主意识差,法律知识贫乏,对于自己的直接管理者可以由自己直接选举的规定不了解、不理解。有些群众认为,上边信任谁就必然会委任谁,B已投票不起作用,自动弃权。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集体实力趋弱,村委的服务功能和群众的需求相去甚远,差…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 ,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制度 ,对于维护农村的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行村民自治 ,有利于加强村委会建设 ,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村委会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础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村级组织…  相似文献   

6.
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是国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战略性措施。然而,在具体实施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部分乡村干部干预、操纵选举,侵犯村民的民主权利;家族、宗派势力斗争激烈;落选干部及个别村民出于个人恩怨,干扰、阻挠新村委工作;个别地方“村霸”把持村民选举…… 请看下面一组怪镜头── 怪镜头之一:审讯民主 时间:1998年12月4日 地点:三门峡市灵宝川口乡北庄村 村民们正在按照法律程序实施换届选举。 选举结束了,产生了村委会候选人和村民代表,村民们都为自己的权…  相似文献   

7.
依据现有法律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乡镇人大无权对村委会开展包括评议在内的日常性监督工作,但在特殊情况下,乡镇人大可以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对村委会进行监督。一般情况下,乡镇人大评议村委会工作于法无据。村委会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既非政权组织,也非乡镇政府派出机构,乡镇人大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只有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才有权评议村委会工作。  相似文献   

8.
楚汉 《广东民政》2010,(1):5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委会组织法》)1988年6月起开始试行,经过近11年的试验性实践,1998年11月经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施行。该法主旨是要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进程,让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是怎样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正是这一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依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全面实行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法律保障。村民委员会,是各级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强化村委会自身的建设,把村委会建设好,对于团结、动员和带领广大村民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村委会组织法》的学习,我认为要把村委会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马龙县在民主选举“村官”、实行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对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为弄清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笔者曾深入该县部分村民小组、村“两委”、乡(镇)和县民政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淡、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文试就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作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创造。我国人口众多。又大部分在农村,就是与国际大都市接轨的上海,农村农民人口仍占相当比例。所以,搞好村民自治,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选“村官”由群众说了算,对于推进国家和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是1982年宪法赋予村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20年来全国农村普遍进行  相似文献   

13.
阚满荣 《群众》2007,(7):66-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农民群众的自我组织,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村民小组是在村委会领导下,协助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贯彻执  相似文献   

14.
黎莲芬 《前沿》2011,(12):123-125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自治是民主选举的保障。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施行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7次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对保障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政府对村委会选举干预过多、贿选现象严重、村民实际参与率不高是当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定位,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行使选举的民主权利;通过立法把两办《通知》的精神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加强组织工作,保障每一个选民的参选权利等对策是改进和完善我国村委会选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这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实行村委会直接选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当家作主的有力保障。如何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精神,搞好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于1999年10月制定和通过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工作在浙江逐步展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村委会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干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第四届村委会选举后,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制度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对之抱有较大的希冀,但同时对于村委会的性质有着较为普遍的模糊认识.尽管选举前党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动员,然而仍然有一部分村民对于选举的意义不理解,对于选举活动比较冷漠.选举后的村民自治状况不是十分令人乐观.这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选举在我国农村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将我国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农民依托村民自治选举法自主选择管理自己事务的领导人,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与权利。  相似文献   

19.
村委会直选女性失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家朋乡从今年3月开始,用一个月时间,对所辖的11个村民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和《省村委会选举办法》的规定,通过全乡村民的民主直接选举,共选出村委会主任11人,副主任6人,村委会成员29人。从选举结果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许多难点问题,如“乡政”与“村治”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村委会选举不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没有普遍建立起来等。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乡村之间“指导”关系的范围、要求及责任,明确村民自治的具体程序和制度。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政治素质与民主法制意识。要为农民反映和解决问题搭建平台,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