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罗马法上的债最初起源于犯罪,原始的誓约是债的起源的最典型的形式;罗马法上的债具有强制性和财产性。民法法系国家的侵权行为属于债的范畴,债具有财产性,债法为财产法。传统民法不严格区分债务与责任,根据现代法理学特别是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应将义务(债务)、责任与法裁区分开。德国民法上的请求权理论有科学性,也有局限性。我国应当借鉴和变革侵权行为之债的立法模式,借鉴和变革德国民法上的请求权理论,改变损害赔偿(恢复原状)过于宽泛的内涵,在《民法通则》规定的多种侵权责任形式的基础上,制定侵权责任法,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奠定基础。民法典应以权利为本位,以法律关系为核心,构建科学的民事责任观念与民事责任法体系,构建更加科学的债的观念与债法体系。本文提出了"侵权责任法纲要与部分条文建议"。  相似文献   

2.
柳经纬 《法学》2006,(12):40-50
添附中的求偿关系,在传统的民法中均被定性为不当得利,但是其与不当得利之间存在着诸多区别,最为显明的是添附一方取得新物所有权具有法律上的原因。添附中的求偿关系,不属于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四种典型之债,应属于非典型之债。添附中的求偿关系等非典型之债的存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适用问题,从一个侧面回应了我国民法典编纂中关于是否应设立债法总则的争论,设立债法总则不仅对于合同、侵权行为等典型之债具有意义,对于添附中的求偿关系等非典型之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侵权行为法是未来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草案将侵权行为法部分从债法中分离出来,成为民法体系中独立的一支。侵权法的相对独立意味着它和物权法、债法以及合同法等一样,都是民法内平行的法律规范体系,这样一种体系的建立,正是现代民法体系完善的内容及标志。但是,侵权行为法究竟继续沿用传统的大陆法系立法模式,还是借鉴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的类型化做法,形成一种全新的立法模式,仍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侵权行为之债及其立法路径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明锁 《中国法学》2007,36(4):13-22
侵权行为之债的路径为罗马法所开辟,该路径为多数国家的立法所接受。侵权行为之债有其独特性,发挥着缓解、调整和保护复杂社会关系的价值功用。债在我国有其存在的社会法律和思想文化基础,侵权行为之债的路基宽广厚实、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并可不断拓展和加载新的容量,有利于中国民法法典化。侵权行为之债的路径不是赔偿损失的狭路窄道,而是坚实广阔的光明大道,可以承载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则和条件、各类侵权行为及责任方式、一般侵权行为类型和特殊侵权行为类型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试论共同侵权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侵权行为是伴随债的制度发展起来的,属于债的产生根据之一,旨在保护共同侵权行为情况下发生的受害人所损失的利益。从共同侵权行为本质可以看到法学界对共同侵权理论的探讨和权衡轨迹。共同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是一个牵涉多方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问题,并且关联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街接,同时也是一个反映利益衡量和法律政策的民法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23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十届全国人大也已经将《民法典》的制定列入本届人大的重要议事日程。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债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侵权行为和合同又是债的发生最大量、最一般的法律事实。近世以来  相似文献   

7.
传统债法体系结构一般包括总则,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这是从债的产生根据出发得出的结论,这种模式有它自身的优点,而笔者以为应该对传统债法体系建立的价值取向和具体标准进行反思。债法体系的构造应该着重于债事法律的适用考量,从债法之履行法的本质出发对传统的所谓债的具体制度如侵权行为制度等进行剥离,从而主张现代债法体系只包括合同和侵权行为两编,而不设置债法总则,并且把传统的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作为准契约放在合同法分则部分规定,其他的不典型债则安排在具体的民法制度(包括亲属法,物权法,继承法等)中规定。同时,不设置债法总则,并不是说不要债的概念,对于传统债的概念,本文主张可以放在民法典总则编或者合同法总则规定,这也无不可。  相似文献   

8.
一 侵权行为法是各国民法,特别是债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各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国家利益、社会状况和风俗习惯不同,其关于侵权行为的成立、责任构成和损害赔偿等的规定也就不一样。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法域也是如此。因此,具有涉外因素的侵权行为适用何种法律,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适用原则会导致适用截然相反的法律。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适用法院地法原则、同时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原则。 二 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连结点单一,形式僵硬。以往的“易于确定应适用的法律”的优  相似文献   

9.
权利和侵权行为制度是私法上的两种工具。在以私法自治原则为基本原则建构的民法体系中,权利制度和侵权行为制度均肩负着维护自由意志和社会秩序的功能,立法者需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使其相辅相成。权利是私法的核心概念,权利宣示着个人自由的范围,对权利的侵犯产生了与基础权对应的救济权;侵权行为是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侵权行为是一种禁忌性规则,对其违反则产生民事责任。本文试从民事权利的类型和侵权行为制度涵射范围、绝对权利的侵权法调整和侵权构成的相互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民法的权利技术与侵权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烟草制品侵权之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刚 《河北法学》2013,(2):129-133
烟草危害有目共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采取措施控制烟害,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未把烟草制品侵权作为法律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来对待。为进一步扫清烟草诉讼中的障碍,运用民法侵权行为有关理论就烟草公司生产的香烟所造成的危害构成法律上的侵权进行详细分析,为烟草受害者顺利诉讼提供理论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是借鉴外国侵权行为法和总结我国经验的新成果,是民法通则创立的"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立法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将来侵权责任法会成为民法典的独立的一编,现在需要协调侵权责任法与民法其他部分特别是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关系。侵权责任法从债法分离出来以后,与债法还有一定联系。侵权责任法将传统民法的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变革为多种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其归责原则随之相应地发生变化。物权法第三章规定的物权的保护方式有些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责任方式重合,应当将物权法第三章的有关规定理解为引致规范,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民法中,债是特定当事人间得请求一定给付(或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在债这种法律关系中有两个特定,一是当事人特定,特定的债权人与特定的债务人;一是债的内容特定,即特定的给付。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只能依赖于债务人的行为。债权人既不能向债的关系之外的第三人请求给付,第三人也不对债权人负担给付义务。由此,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法律关系,将与之无关的第三人排除在债之外。债  相似文献   

13.
冯涛  王军 《知识产权》2000,10(1):41-42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一种民事行为既违反了合同法,又违反了侵权行为法规范,导致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共同产生。当产生责任竞合时,行为人应如何承担责任,各国法律对此均未作明确规定。责任竞合问题一直是传统民法学界争议的热点。知识产权法作为传统民法的新兴领域,也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现象,本文拟结合传统民法理论,对该领域的责任竞合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持续性侵权之债债权请求权诉讼时效的起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侵权行为是指对同一权利客体持续地、不间断地进行侵害的行为。因持续性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损害赔偿之债为持续性侵权之债。由于持续性侵权行为引起的损害会随着侵权行为的持续而不断增加,呈现出不断积累的特点,由此决定了持续性侵权之债债权请  相似文献   

15.
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发展趋势田文君涉外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传统的,也是长期以来各国理论和实践中处理涉外侵权行为之债所适用的通用的法律原则。但是,随着涉外侵权行为构成要素各个方面和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发展,单一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已不适...  相似文献   

16.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有异于传统民事侵权行为的特殊侵权,其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在环境侵权领域仍独尊传统民法同质赔偿原则,势必带来对受害人权益保护的不足及对加害人侵权行为的放纵,惩罚性赔偿原则引入环境侵权已破不容缓,本文对传统环境侵权赔偿原则的局限性加以分析,提出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宪法规定,法律主体(公民、法人等)享有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作为基本法律的刑法和民法都致力于保护法律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所以,侵权行为,将会引起刑事、民事法律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评价——民事侵权责任、刑事侵权责任.既然针对同一客体的侵害存在着或然的双种或双重评价,那么,针对两种评价之关系的思考,无论是在理论上区分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还是在现实上正确地适用法律,都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民事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公民、法人)实施侵权行为而承担民事法律后果.刑事侵权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公民、法人)实施犯罪行为而承担刑事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8.
关于侵权行为地法适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侵权行为地法原则在当今国际私法上的地位 侵权行为是仅次于合同的债的发生原因。在关于侵权行为的国际私法领域内,侵权行为地法长期以来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场所支配行为”原则的影响下,侵权行为之债依侵权行为地法早已成为各国立法的通例。从传统国际私法观点看,侵权行为地法原则对于解决侵权行为法律冲突起着普遍的决定性作用自不待言,就是在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9.
共同饮酒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发生在以社交等目的而共同饮酒的当事人之间,部分共同饮酒人对非饮酒不能受到损害的其他共饮人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本文首先引出问题:作为"发生在法律层面之外、仅由私人友谊调整的普通社会关系"之情谊行为何以引起法律纠纷并可为法律裁判之?然后本文从"情谊行为"的角度出发探究了情谊行为何以进入民法视野。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共同饮酒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正当性基础——对作为义务的违反。  相似文献   

20.
日中侵权行为法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拟就日本与中国民事法中的侵权行为做一比较,并从根源上就两国思想的差异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一、作为债发生事由的侵权行为日本民法典规定契约、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是债权(对人的请求权)发生的原因。在这点上日本民法典同中国民法的规定是相同的。其中特别要提到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范围限定于实际产生损害的范围,也就是说不采取惩罚性的损害赔偿,两国的法律在这点上是相同的。①进一步说,将侵权行为区分为特殊侵权行为和一般侵权行为;对于一般侵权行为,采取过失责任主义的原则,在这点上两国也是共同的。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