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倪安和 《现代领导》2004,(11):13-13
与人谈话、交流思想,特别是领导干部做报告,切戒出现“博士卖驴,书券三纸,不见驴字”的现象。它的出典大概是这样的:晋朝有一博士,是个熟读五经的官员,他要卖掉一匹驴子,就起草了一份卖驴的契约。本来很简短就能说明的,他偏偏洋洋洒洒,一写就写满三张纸,可却连个驴字都没有提到。天哪,这样的契约谁有耐心来读完它呢?  相似文献   

2.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两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都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  相似文献   

3.
汪金友 《公民导刊》2007,(10):55-55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  相似文献   

4.
浣熊     
宇文正 《台声》2011,(12):73-73
进海关的时候,那名年轻海关人员循例问了一句:“为什么来西雅图?”循例,我们应该说:观光、旅行或是度假等等字眼,我却莫名其妙说了一句:“来看浣熊!”“什么?”他愣住了,大概这种答案闻所未闻,我指着小孩解释:“他热爱浣熊,希望到能看见浣熊的城市。”显然这答案激起他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有一篇寓言——《秀才买柴》,读后颇有感触文中说,有一个秀才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三个字,但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听不太懂这句话,但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  相似文献   

6.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1):13-15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问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西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部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户主为何不写字.户主都说:“这是陈公说的,‘有事不如无事好’,贴春联本来就是为祈求平安.当然是无事好呀!”原来在两广地区.“字”与“事”同音.乡人误听“字”为“事”.而“有事”是灾祸的代名词.“无事”则是平安之借语.陈宏谋无意漩的一句话经误听之后,其意正好符合乡民祈求平安的心理.所以他们十分乐意接受不写字的“春联”.于是张贴无字春联便相沿成俗.至今已流行了100多年。平安值千金。从旧时的“无字春联”到今天的“平安是福”.平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以何为业?答曰:“糟蹋纸,周一至周五糟蹋稿纸,周六、周日糟蹋宣纸,仅此而已。”一句笑谈却概括了他一生的艺术求索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文章分量不以篇幅长短衡量,这几乎是共识。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讽刺:"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为买驴而写契约,一连写了三张纸,还没有一个"驴"字,可见"博士"废话之多。明洪武九年某日,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道17000多字的奏章,读了过半,仍不得要领。朱元璋勃然大  相似文献   

9.
隐情     
纪检科长苦口婆心好一阵子,见徐洪夫的脑袋还是不开窍,便说了句不上台面的话:“我说老徐啊,那老驴嘬的又不是你老婆的奶子,关你屁事啊。”徐洪夫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吼道:“如果嘬我老婆,我就拿枪崩了他!”纪检科长吓了一跳,他奇怪地看了看徐洪夫,心想自己的话捅着了马蜂窝,闹僵了可不好,就缓缓地叹口气说:“这事,就谈到这儿吧,不过我还得提醒你一句,你的所长职务也是为这事被免的,希望你不要老犯同类错误。”熟悉徐洪夫的同事们都知道,进公安局头几年,徐洪夫办案特守法,从不违纪。自从死了老婆后,老徐的脾气就坏了,动…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洋人问字清朝末年,一位西方语言教授听来华的传教士说汉语复杂难学,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汉语。这天洋教授到达上海,刚一下船就用手杖在沙滩上戳了一下,问身边经过的渔人:“你们管这叫什么?”渔人瞟了他一眼说:“叫‘洞’。”洋教授又问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叫‘窝’。”洋教授又问一位少女,少女说:“叫‘孔’。”洋教授又问一位秀才,秀才说:“叫‘穴’。”洋教授又问一位小孩儿,小孩儿说:“叫‘窟窿’。”洋教授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料到,一个小小的问题竟有如此多的回答,第二天便乘船回国了。找不到…  相似文献   

11.
打架     
“为什么打架?”法官问。 “当时我很平静地在电话亭内跟我的女朋友聊天,”小李说,“这时那个家伙走过来了,他要打电话,我不让他打,他就把我从电话亭内赶了出来!” “这也怪不得你发脾气了。”法官想了想说。 “还不只这样呢!”小李补充说:“他把我的女朋友也赶了出来!”打架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某生产队一位老汉,有三个女儿。过去大女、二女儿出嫁,任凭队干部磨破嘴皮,他非要彩礼不可。最近有人给他三女儿提亲,又问要多少彩礼,想不到他竟说:“要一张农校毕业文凭。”要一纸文凭作聘礼,乍一听来,似乎有点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宁拙毋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为重庆八中的学生题词。他说:“其实这四个字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宁朴毋华’,对今日的中国来说,这是一句重要的话。”杨振宁说:“我今天之所以写这几个字,就是希望从你们年轻一代开始,学会诚实。投机取巧是没有前途的,做学问必须诚实,脚踏实地地,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4.
马蝇效应     
《时事报告》2013,(1):55-55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为什么呢?”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自作聪明   一个警察押送一个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风吹掉了。   “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犯人讨好地问。   “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警官气愤地,“你站在这儿,我自己去捡。” 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要过桥。桥头的拱门显得不够高,他担心毛驴车过不去,就从车上拿出榔头,非常小心地把拱顶的石块一点一点敲掉。   警察看见了就告诉他:“世上竟有这样的傻瓜!你把拱门底下的土刨去一层岂不省事?”   赶车人不服气:“你才是傻瓜哩!又不是因为驴腿太长了过不去。是驴耳朵太长了嘛。” 笑话   一位名作家访问日本时应邀在一所大学讲学。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听力不行,因此,请人翻译。在课堂上,他讲述了一个又长又有趣的故事,讲到最后,他停下来让翻译将故事译成日语。那人几秒钟就翻译完了,接着满场哄堂大笑起来。课后,这位作家向翻译表示感谢,并问他:“请告诉我,你是怎样把我那么长的故事用日语翻得那么短呢?”   翻译笑着答道:“我根本就没有译故事,我只是说:‘尊敬的先生刚才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诸位都放声大笑。’” 开得太深   主任医师大发雷霆:“这已是你这个月里损坏的第三个手术台了,史密斯先生!请你以后不要开...  相似文献   

16.
高士其名字由来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后来他把“仕”字去掉人旁,把“錤”字去掉金旁改名为士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改成这个名字。他说:“去掉人  相似文献   

17.
际遇道中人     
今年,就上个月,马政先生退休了。不似一些离职伤神者,他送自己一幅字:“器惟求新,不改其乐。”问其何乐之有?他说:“我的手指进入了‘后工作时代’。”早在半年前,Z公司老板师波无意中识见马政,第二天便告知HR经理:“你盯着点,马先生何时退休,立即给我聘过来。”师波可不是势利眼,专恭迎从权位上退下来的人。“备愚钝,故请孔明。”他要整合的是自己能力半径内的缺项。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救错对象三个年轻人从水里救起一个美国政客,他很感激他们,问他们需要他帮什么忙,以回报救命之恩。第一个说:“我希望进入西点军校,但是,我的成绩不理想。”政客说:“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好办。”第二个说:“我申请进入安那波利大学,但是被拒绝了。”政客说:“没问题,你会进去的。”第三个说:“我希望被埋在阿灵顿国家烈士公墓。”政客说:“公墓?为什么?”他回答:“如果我父亲知道我救了你,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杀掉。”谈名气三个美国商人在俱乐部谈论什么是名气?一个说:“名气就是应邀到白宫去和总统会谈。”第二个说:“…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漫画     
不一样幽默与漫画 王科长家,电话铃响了,小明拿起话筒,稚声稚气地问:“喂,你找谁?” “请王科长接电话。” “爸爸不在家。” “这个小王,星期天也老往外跑。”对方嘟囔一句。 小明歪头眨眼:“喂,你找王科长还是找小王?” “小王、王科长不都是你爸爸,还不一样?” “不一样!”我爸爸说了:“凡找王科长的,就说他不在家;凡找小王的,就叫醒他。”年终总结姚作波幽默与漫画 某航空公司总裁在看秘书送来的年终总结,上面说:“一去年,我公司发生两起航空事故,共死亡二百六十人…”总裁看到此非常不满,认为写得不够委婉,叫来…  相似文献   

20.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吕氏春秋》记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地方缺个长官。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长官/祁黄羊说:“解邓可以”。平公惊奇地问:“解孤不是你的代人吗?你干嘛要推举他呢?”祁黄羊说:“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长官,并没问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