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强伟 《法学》2023,(1):124-138
在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程序中,长期存在“优先主义”和“平等主义”的论争。我国法上的查封优先与平等参与分配之混合模式根源于有限破产主义的立法模式。从“优先主义”与“平等主义”的立法基础分析,在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二分、个人破产制度即将建立的背景下,优先主义是我国未来民事强制执行立法的最优选择。《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虽采纳了优先主义的表述,但未明确查封债权人的实体优先受偿地位。为贯彻优先主义,查封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应同样享有优先受偿地位,但受到破产法对个别清偿行为的限制。此外,在个人破产法出台前,民事执行程序中应当保留参与分配制度,以实现对债务人财产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下称破产法)产生于80年代中期,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破产立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一)《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太窄,不符合市场主体平等原则。《破产法》第2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全民所有制的破产还债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不是法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不适用本章规定。”现阶段,我国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与取得法人资…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破产法》中对1986年《破产法》作出了很大的修改,其中,将旧法中的“和解与整顿制度”修改为“和解制度”。本文就是从比较说明的角度,介绍新《破产法》中“和解制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破产是市场经济在其竞争、优胜劣汰等规律下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破产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法律,它通过对债权人、债务人等利害关系人权益的保护,使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等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企业破产法,但是尚没有制定个人破产法(本文中对个人破产法与自然人破产法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就使得很多因个人债务纠纷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无法在个人破产制度下得到合理解决,并严重影响到企业破产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2020年,法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件事,就是在个人破产制度建立方面的进展和试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个人,但个人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存在市场的准入与退出,包括破产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个人破产法的呼声愈加高涨。在数届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会议上均有代表委员提出个人破产立法的建议或提案。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中提出“研究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全面个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 一、对几种学说的介绍对于具有破产清算组这种职能的机构,各国破产法都无一例外地在破产程序中加以设置,只是名称不尽相同。如日本破产法称之为“破产管财人”,德国现行破产法所称的“Kankuruerwalter”,美国联邦破产法和英国破产法中所称的“Trustee”以及法国破产法中所称的“syxdic”都是管财人的意思,我国台湾现行破产法称之为“破产管理人”。尽管各国破产法对其组成及职能的规定大致相同,但学者间对其法律地位却各执己见。归纳起来,有三种较有影响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想(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想(上)汤维建引言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是破产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国破产法无不首先就此作出明确、肯定的规定。从国外法制看,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有宽有窄,不尽一致,并由此形成了三大立法主义:一是商人破产主义,二是一般破产主义,三是折...  相似文献   

8.
“资不抵债”是确认企业破产的要件之一,它不能脱离“不能清偿”而独立地作为破产原因;但是,“资不抵债”可以作为申请企业破产的独立要件。各国立法在资不抵债要件适用过程中都进行了限制。在现行的《合伙企业法》与《企业破产法》框架下,合伙企业可以适用“资不抵债”的破产申请要件,但要对适用范围、债务范围、资产范围与形态、申请权利等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负债群体的现实研究表明,个人破产在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广泛的主体基础。以无产可破为理由否定破产则违背了个人破产法的基本精神,也不符合个人破产法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0.
庾晨 《法制与社会》2010,(34):338-338,343
破产重整人的选任是企业破产重整进入实质性程序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选任模式表明了各国破产立法不同的利益倾向。美国的DIP模式与英国的管理人模式是破产法“债务人主义”与“债权人主义”的体现,相关规定比较完善,可供我国尚未完善的破产法制度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破产制度作为我国破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法的方式加以规定已成为必然。本文从个人破产的主体范围、破产原因和破产财产界定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破产管理人是传统大陆法中的概念,我国现行破产法称之为“破产清简组”。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和理论准备的薄弱性.现行破产法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在破产清简组问题上,不仅名称内涵浅显单一,难以涵盖破产法的多种功能,而且清简组的组成成员极不合理,尤其是在对破产清算组的监督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本文认为,我国新的破产法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06年8月27日新《破产法》出台之前,国内就有许多学者呼吁要在新破产法中加进个人破产的规定,其依据主要是完善破产法体系,与世界接轨。然而,这种被学者们认为不得不加进破产法体系的制度,真的能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吗?本文通过调查,对我国目前是否需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制定我国破产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探讨了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认为破产法应适用于个人破产 ,并应当将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破产原因。作者还探讨了和解、重整和破产清算三种程序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应建立破产管理人制度 ,由专门的管理人管理债务人的财产 ,破产法应强化破产人的责任 ,承认自然人的免责制度。关于破产的域外效力 ,作者认为应采取有限的普及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部《企业破产法》20年“难产”,是技术上难以操作还是另有隐情?如此漫长的立法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此次审议通过的《企业破产法》有哪些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客观现状,探讨了目前阻碍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主要问题,从对个人破产制度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破产法》,尽快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此外对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已颁布实施十年有余。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节经济关系和整顿经济秩序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发展,作为依附于经济体制之上的一种法律制度,必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问题。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企业要“规范破产”。这一精神的贯彻将使亏损企业破产行为在今后会逐步走向经常化。因此,研究破产法适用问题尤为必要。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试就其中若干问题略陈管见。一、破产企业职工的失业救…  相似文献   

18.
海商法与破产法交叉适用过程中各类实体法律与程序规则冲突暴露,实体法律的冲突表现为船舶物权与破产财产,船舶债权与破产债权两方面;程序规则的冲突表现为海事诉讼专门管辖与破产程序专属管辖,船舶扣押程序与破产自动中止制度,船舶拍卖程序与破产财产变价分配程序三方面。这些冲突影响到实践中破产程序的有序、高效处理。在“充分尊重非破产法规范”“在破产特殊要求情形下改变非破产法规范”等破产法基本原则下进行法律解释,或可成为弥合两法适用冲突的途径,进而通过体系化、系统化整合后对司法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指出:“中国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也有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工资最低”。中信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纪鹏感慨道:“中国有80%的国有企业搞得不好,而在搞得好的20%企业中,却有相当多的企业家结局不好。这到底是企业家个人问题,还是制度因素?” “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太穷了,良心和道德救活不了中国企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格鲁斯曼博士一语中的,振聋发聩:必须给企业经营者以激励。 当然,如果说中国企业经营者没有被激励有失公允,问题是,政府往往以“父爱”的…  相似文献   

20.
吕冰心 《法人》2006,(10):54-55
新《企业破产法》对民营企业最大的影响是把民营企业纳入破产法的调整范围中;该破产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性对待取消了历经“三审”、持续12年的《企业破产法》终于在2006年8月27日出台了,针对这部为众人所关注的《企业破产法》,我们于9月4日采访了破产法专家、新《破产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的李永军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