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坤 《理论视野》2007,88(6):27-29
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这个转变强调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建立以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8,(18):4-4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高层的调控思路也相继发生了变化,并且,手段的灵活性也在随之提高。 去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是中国经济第一次提出“双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9,(18):17-17
随着应急式的宏调政策基本到位且初见成效,下阶段政策重心正在由救急、救市转向解决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前景 2008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前景为:美国、日本和欧元区2006年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9%、2.2%、2.8%。IMF对2007年全年的预测结果分别为美国1.9%、日本2.O%、欧元区2.5%,2008年分别为美国1.9%、日本1.7%、欧元区2.1%;OECD的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2007年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则分别是1.9%、2.4%、2.6%,2008年分别为2.1%、2.4%和2.7%;英国《经济学家》的预测结果为2007年美国增长率为2.0%、日本2.0%、欧元区2.6%,2008年美国2.1%、日本为1.8%、欧元区为2.0%。  相似文献   

5.
一、中美两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不同际,布什政府迅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议案,以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此议案一经提出即遭到了普通民众及众多经济学家的反对:一方面,此救助方案是在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华尔街的投机行为埋单,这有违公平性;另一方面,如此大规模的救助方案将进一步扩大政府的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6.
赵涛 《瞭望》2008,(28)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增长明显放缓,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暴涨,全球性通胀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继续动荡,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明显增多。我国国民经济当前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从2003年启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强劲。面对年初以来国际环境恶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的突然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7.
张立群 《求知》2012,(3):14-16
2012年是中国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但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稳定经济增长水平、稳定物价涨幅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将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利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新基础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们完全有条件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经济平衡较快的增长,推动我国经济由平稳向好进入稳定增长、良性循环的轨道。《中国发展观察》(以下为□):2010年9月份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急剧的动荡,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及其他各国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并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再加上比较基数较高等,新一年的中国出口前景难以乐观。加上2010年用工成本提高,中国低成本竞争力优势正在下降,及5%左  相似文献   

9.
关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既不等同于扩张,也不等同于紧缩,而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中性概念.宏观调控的立足点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宏观调控也没有停止和结束的时候,只有依据治理波动情况之不同而有阶段性之分,有采取不同的措施和不同力度之分.1993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进行过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都成功地对经济过热和经济偏冷进行了治理.自2003年下半年,中央开始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了"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全面转向"中性"政策.这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缩、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是松紧结合的组合式的宏观调控.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都在正常区间,不存在什么"软着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稳定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态势和国际环境看,要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就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实践证明,我国近年来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有效的。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社会供求关系开始逆转,有效需求不足替代通货膨胀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使我国经济雪上加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艰巨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正确应对,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了国内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保  相似文献   

11.
张立群 《求知》2009,(1):9-10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是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也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握时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2009年中国经济就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指标已经发布。"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这是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所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中央及时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偏快的势  相似文献   

13.
对通胀的关注,要有短期和长期的研究,要有分类考虑的判断,不能离开防止大起大落、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核心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多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已由增速大幅下滑转向总体回升向好,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的稳定增长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增长不是自动实现的;稳定增长并不意味着没有波动;稳定增长并不要求各地区以同一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05,(11):47-47
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经济季报》认为,由于外贸的巨大贡献,GDP增长率仍然维持在高位,扣除外部需求,GDP数据表明国内需求的增长明显减弱。报告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将有所减缓,但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仍然看好,风险趋于平衡。经济下滑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口需求可能低于预期;二是国内需求减弱程度的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张立群 《求知》2006,(1):19-20
一、2005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物价涨幅明显降低,消费需求继续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投资继续较快增长但增幅趋稳。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顺差继续扩大。总体上看.处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期,其基本特征是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即经济较高增长时,供求总量保持在平衡点附近运动。一方面,需求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引起的源头性需求拉动仍然比较强劲,这就决定了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7.
祁昕 《党政论坛》2013,(3):32-33
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要有一系列科学可量化的标准,此标准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统一标准。但是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重缺失,评价标准主要只是看增加值和财政收入。但多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这两个指标反映出的问题具有较大片面性,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提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绿色增加值理念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以注重科学发展,强调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多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供给约束逐渐转化为需求约束及资源约束。2001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消费需求和能源资源的双重约束日益凸显。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中双重约束的有效手段包括根据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建立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机制,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资源,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李建 《党政论坛》2012,(3):60-62
中国经济专家认为,中国依靠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变。经济学家李扬对近期政府数据分析后指出,中国以往过度依赖出口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因为国内需求没有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太大的影响,依然在增长。他认为,这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因素,是使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它体现了生产的目的和生产的效果,对于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具有指示和测评的作用,从而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GDP增长中的60%左右由消费拉动,消费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来说更是举足轻重。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清淡,有效需求不足成了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