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民事连带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民事连带责任的形式历来为司法审判实践所采用,民法通则中也有规定。由于连带责任是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民事责任,其适用范围也较广泛,因而对之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对于正确执行民法通则、完善我国民事立法,正确处理各种民事纠纷,是很有必要的。一、民事连带责任的性质凡两个以上当事人分别对债务均须承担全部清偿的责任,称之为连带责任。多数人之债中,如果多数债务人中的每一债务人除清偿自己的债务份额外,还须就整个债务负责清偿,即为连带债务。连带责任即连带债务人承担的  相似文献   

3.
民事连带责任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带责任的设定,将各债务人的责任扩张至其他债务人,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连带责任已在合伙、雇佣、担保、联营等各种法律关系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具有继续拓展的趋势。我国(民法通则师其他一些民事法规或司法解释也对连带责任的有关问题作了相应规定。坦是,应当看到,我国民法关于连带责任的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成熟。一、连带责任在合伙关系中的适用对于合伙债务,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此为一般规则。为此,我国(民法通则)第35条第2款规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4.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颁布的《民法通则》,是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基本的民事法律规范。它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标情况,总结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在传统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中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是我国民事活动中一个带有共性的重要问题。民法通则许多作章节中都作了明确规定,在此,笔者仅就连带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和适用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5.
行政民事侵权连带责任是指基于共同的事实原因或法律原因,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职权侵权与个人侵权相结合造成他人合法权利损害,侵权行政主体和侵权个人对受害人共同承担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形式的责任。其构成要件为侵权主体的复数性、侵权行为的复合性、侵权人过错意思的共同性或各侵权行为结合的特定性以及损害结果的同一不可分性。该类连带责任应用于司法实践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法官可通过"主体、行为、结果"三重标准在个案中识别行政民事侵权连带责任。在诉讼程序上,原则上可采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合并审理行政民事侵权连带责任案件。对于赔偿数额,侵权个人就全部损害对外承担连带责任,侵权行政主体以侵权造成的直接损害为其承担连带责任的最高限额。此外,各侵权主体的追偿路径与传统民事连带责任制度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案例情况 为解决当地农业灌溉问题,某市一水库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开始兴建,水库的工程建设单位为某市水利水电管理中心.经公开招标,A公司为施工中标单位.随后,A公司擅自与B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协议,将工程转包给B公司,并收取1.5%的管理费.水库竣工投入使用后,因一次暴雨出现溃坝险情,被认定为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为偷工减料和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7.
邹艳娥 《政府法制》2009,(19):50-51
案例情况 为解决当地农业灌溉问题,某市一水库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开始兴建,水库的工程建设单位为某市水利水电管理中心。经公开招标,A公司为施工中标单位。随后,A公司擅自与B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协议。将工程转包给B公司,并收取1.5%的管理费。水库竣工投入使用后,因一次暴雨出现溃坝险情,被认定为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为偷工减料和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8.
王书君 《中国司法》2001,(11):43-44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证据展 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谁主张、 谁举证”更成为罗马法诞生以来 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则。然而,举证 程序之举证时效问题,在我国民 事诉讼法中却鲜有涉及。此民事 立法之缺陷,不但与国际司法惯 例相悖,也不利于我国民事诉讼 法体系之整合与完善。笔者试对 民事举证时效制度问题作一探 讨。 一、民事举证时效 制度的概念及含义 民事举证时效制度,是指在 民事诉讼过程中,负有举证责任 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或受 诉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向受诉法 院提交证明其主张的有关证明材 料,逾期不提交则承担证据失效 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重要的执政目标之一。实现和谐的大前提是以合适、合理、平和的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的民商纷争。为了因应这一政策目标,人民法院重新举起已经偃息多年的诉讼调解大旗。2004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更加凸现了诉讼调解的重要性,可以说,追求调解结案已经升格成人民法院新的审判价值观。笔者身为律师,在今年来的执业实践中明显地感觉到了人民法院追求调解的气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民事纠纷案件除了仍将以面广、量大为主要特征出现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外,而且许多复杂、特殊或者未曾遇见的复杂性特殊性的民事案件,也将以十分突出的地位,活跃在民事诉讼中。《民法通则》的内容、结构正是为适应民事案件的新内容、新结构而制定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关系似动物肢体与血肉的关系。程序法得不到充实,那些需要待程序法充实之后才能实现的实体法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既然国家已从颁布成文法的高度充分注意到了民事实体法的巨大作用,那末,民事程序法作为民事实体法的生命形式,又该如何以变应变,尽快增立其他相应的民事诉讼制度呢?它尖锐、  相似文献   

11.
民事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经过一定的期间,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制度。它本身就是一种法律事实,可以成为取得或丧失民事权利的原因。其因事实状态和法律后果的不同而有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之分。凡占有他人财产达到法定期限即依法取得所有权的,为取得时效。因其前提是善意、和平、公开、持续地占有他人的财产,所以又称占有时效。凡权利不行使之事实状态,达到法定期限,权利人即依法丧失其权利的,为消灭时效。因其常涉及诉讼问题,所以又称诉讼时效。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没有确立取得时效制度。设立时效制度的目的,首先在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一定的事实状态在社会上长期存在,其本身即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但是,这些事实关系,如非财产所有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对物之自主、善意地占有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关系,从法律上讲却是不稳定的。消  相似文献   

12.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为彰显我国司法特色的一项重要民事诉讼制度,其法源主要存在于《宪法》、《民事诉讼法》、《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多年司法实践的运行证明这一带有前苏联职权主义色彩的诉讼制度在维护司法公正、对案件当事人实行事后权利救济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理论界及实务界始终存在着对其结构性设计合理性的质疑,主要争点在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否因其固有的职权主义特征干预了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同时也打破了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在诉讼系属中的权利平衡状态,以及民事抗诉是否造成了对原判决既判力的冲击,因此出现了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利、弊、存、废之争,加之我国民事诉讼体制正从职权干预型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型过程中,相关争议已无法回避,且业已引起立法机构的高度关注,并列入民诉法修改议题。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虽然此次修改旨在缓解目前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申诉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对民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于我国在民事执行方面的法律监督存在着立法缺失,从而导致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对执行难、执行乱也是反映强烈。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而在我国检察监督是最为有效的法律监督形式。本文拟结合新《民事诉讼法》,对目前基层检察机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面临的困境、建立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及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构建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改革某些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已势在必行。一、某些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之弊端1.执法严肃性不够民事审判工作中影响执法严肃性的习惯做法主要有:一、法院包办调查取证,诉讼当事人坐享其成,把那些本应由原、被告承担的举证责任和费用转嫁给国家,加大了法院审判人员的工作量;二、法官轻视庭审,偏重案卷材料,先入为主,带观点开庭,影响了法官的公正形象。法官不是在法庭上通过举证、质证、辨论来了解案件事实,辨别是非,而是将事先由法官查证的材料拿到法庭上去走形…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是代现民事诉讼法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其内涵为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在一定范围内处置其民事诉讼权利和民事实体权利。这是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之处。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长期以来,重刑轻民、刑民不分,从无独立的民事  相似文献   

16.
举证责任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的民事举证责任在设计上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当针对不同种类的举证责任采取不同的完善措施,以求更加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二审程序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二审程序的良性运作对于充分发挥二审法院审判监督职能.确保裁判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完善民事二审的运作机制,仍不乏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此,笔者拟就四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问题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35条亦规定:“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办理民事申诉案件时广泛调查取证,千方百计收集新证据的做法有悖于民诉法之本旨,而且严重背离了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之定位和目的;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审查与调查取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民事调解案件应纳入检察监督范围所谓民事调解,是指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但当前民事调解制度也存在不足:一是现行调解制度缺乏法官与诉讼参与人必须遵循的程序规范;二是对自愿、合法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严格的界定。而由于这种程序规范和实体标准的缺失,当事人在签收调解书后反悔,从而不断申诉的现象常常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杨盛 《法制与社会》2011,(21):32-33
连带责任是各国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指具有特定法律关系的多数债务人中的任何一人,均须对债权人承担违反法律规定或约定义务后所产生的全部强制性法律后果的一种共同责任。连带责任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连带责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连带责任的性质、效力、分类以及与其他类似责任的区别。并对完善我国连带责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