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土地法律制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土地关系具有复杂性、重要性、多样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土地关系法律调整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土地法律制度的体系化。我国土地制度的体系构成包括宪法、土地民事法律制度、土地经济法律制度、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制定土地规划法、修订《土地管理法》、建立和完善土地物权民事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的制度“瓶颈”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  沈冬军 《河北法学》2011,29(4):45-5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配置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前提,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的制度"瓶颈"限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进行反思和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重构制度选择的理论前提之后,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协调、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发展权配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初次流转期限与登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权利属性与土地征收等方面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引言所谓农地制度,即农村土地制度的简称,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农村集体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我国现行的以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土地流转制度,历次革命或者变革都与土地流转制度有关.春秋晚期,中国出现了土地出租、买卖等土地流转方式.商鞅变法后,私有土地合法化,奠定了土地流转制度的基础.秦汉以后,中国土地流转制度日趋成熟.但平均地权的思想和多子继承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兼并.近代以后,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经过土地革命、承包制等改革,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流转制度.但是,当今的中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由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依照法定程序,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开发整理,并重新提供给土地使用者的一项制度。本文通过对各地行政规章和学者观点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含义,理清了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认识,并在考察国外类似制度的基础上,澄清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与土地银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国外的土地公社制度对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完善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冻民  李平 《法制与社会》2013,(28):219-220
前海是深圳特区中的特区,其土地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作出了极大的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土地租赁制度创新、差别化土地供应创新、“勾地制度”创新、优先回购制度创新以及公告出让制度创新五个方面。前海的土地管理创新,为土地管理创造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但是在目前的土地管理体制下,也存在法律地位不明、操作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林地制度和土地制度,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印记,表现为权利分离、地物割裂的特征。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要形成制度合理、体系完整、有效有序的林地和土地制度,需要调整研究方法、正视各方利益、尊重制度创新、厘定权利内容、制定所依之法。本文对我国林地制度和土地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制度比较的独特视角,来寻求我国土地和林地制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继而探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苏南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农村已发生了由家庭承包的土地制度到农场规模经营的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土地制度市场化又促发了农场规模经营的土地制度纳入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质变。土地制度市场化是我国农村土寺制度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过程中宏观调控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洁 《中国法学》2003,(6):88-95
土地整理是现代土地利用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虽已大规模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但没有形成详细的法律规范。本文从宏观调控法律角度分析了土地整理关系中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及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包括宏观调控法律规范的选择、计划调控手段、土地整理中生态法律保护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国臻 《法学评论》2007,25(3):140-146
美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功。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在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上,设置了土地发展权,并通过土地发展权移转和土地发展权征购两种制度加以运作,具有注重效率、引入市场机制和土地发展权私权性的特点,对于我国目前土地使用性质改变而产生的发展性利益的分配和权利归属法律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咸鸿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6.9万字。作者考察了英国历史上各种土地法律制度的内容及其历史沿革,提出并详细阐释了英国土地权利制度的"保有权模式"。作者认为,英国土地法始终在土地保有制这一基本法律关系框架下建构土地权利、规范土地关系,法律关系模式的差异也是导致普通法法系财产权制度迥异于大陆法系财产法律制度的根本原因。土地保有制对土地权益的分  相似文献   

12.
邵宗日 《法学论坛》2008,23(3):133-139
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较为发达."公地"和"民地"是两种基本的土地所有权形式.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英威殖民政府先后通过立法,对土地买卖、登记、征用、荒地开垦、土地税收和租用等事项进行法律规制,从而构筑了英租威海卫时期的土地法律制度体系.在土地司法方面,强调该判决在确立土地法律制度渊源方面的法律意义.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有其固有特点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整体、系统的部署。《决定》的改革方案几乎牵涉到土地问题的所有方面:既有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未来的土地权利制度安排和未来农业经营制度安排,又有农地变成建设用地过程中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还有城市化进  相似文献   

14.
樊静  解直凤 《法学论坛》2004,19(1):48-5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资源。沿海土地由于其特殊性,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沿海土地制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物权法意义上的所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也包括土地法中对土地宏观上的管理规制,还包括其他相关法律如环境法对土地权利的行使所作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沿海土地制度的比较研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沿海土地制度的立法建议:鉴于大陆土地权利的法律基础与台湾地区有所区别,故土地权利制度只能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通过用益物权制度可使个人得以对国家所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建议保留并完善土地法,制订专门的海岸带法,以加强对沿海土地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程刚 《行政与法》2005,(9):110-112
土地制度是一个社会的重要财产制度,我国为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调节作用,以提高国有土地的利用效率,因而创立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其目的就在于以土地使用权代替和发挥土地所有权的作用和功能。但是该项土地使用权制度最大的不足就是对土地使用权的期限设定了限制,从而损害了市场作用的发挥和损害了公民的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取消土地使用权的期限限制,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政治化或虚拟化。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大多数其他财产的来源,谁控制了土地谁就控制了人类的未来"。可见土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基于此,各国都重视土地立法。我国应如何根据国情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是关系农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土地制度立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关键在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与补偿:香港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峰 《法学》2007,(8):9-18
香港土地征收制度分为三大部分,即为了政府工程而做出的土地征收,为了私人重新发展业权分散的多业主物业而强制征收土地,和对新界原居民所拥有的土地的征收。土地征收所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包括公共利益与私有财产权之间的平衡、对强制征收土地权力的法律限制、以及对土地被征收者的补偿等。香港的土地征收制度中一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机制是值得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大陆的土地征收制度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强利 《政法论丛》2004,2(6):29-33
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 ,在当前已经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亟待改革。本文论述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背景 ,并在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 ,就在我国现行的宪政框架下如何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兴杰  姚宏敏 《河北法学》2001,19(3):133-138
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土地保护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但现实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现行土地保护法律制度的经济思考与分析 ,提出了可交易的土地保护许可证制度的设想 ,为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法经济学理论分析国家土地督察制度,通过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激励分析表明,土地督察制度的供给属于由中央主导创新的供给型供给,其滞后于土地管理需要.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解决土地产权、干部考核机制问题,土地督察制度的激励机制缺失.土地督察制度是符合效率原则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因此,明确界定土地督察权、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供给新的后续政策、培育"土地维权"中介组织、进行财税、产权配套改革,应该成为土地督察制度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