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于保障环境人权、实现环境正义、促进印度社会变革和法律制度的创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制度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非对抗制的诉讼模式;原告资格的高度扩张;书信管辖权制度的运用;司法能动主义。与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相比,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更值得我国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公益,公民、法人、社会团体或者国家机关等依据法律的规定,针对侵害环境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的一种特殊诉讼活动。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极为成熟也极具特色,印度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较为成熟,由于印度与中国在文化传统、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等各个方面的相似性,对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上存在着标准过于严格、范围过于狭窄、实现的方式单一等很多缺陷,不利于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制度应当明确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判断标准,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建立三元制的诉讼主体模式,并根据诉讼主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的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无论是从环境的公益诉讼的理论发展方面,还是从环境侵权的现实发展方面,我们必须探索环境公益诉讼的体制,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适用传统的救济方法不能解决环境侵权这一问题时,有的学者提出了环境公益诉讼这种新型的制度。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共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构建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从具体的方面提出了构建这一制度的设想,以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与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可以是与被诉事项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任何人",其诉讼功能或目的是为保护环境公益,救济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侵权诉讼则是为救济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进而造成的人身与财产损失,是对私益的救济。作为应对环境侵权等大规模侵权的群体诉讼制度的代表人诉讼和集团诉讼,具有公益影响的表象,但其制度设计的主要功能在于诉讼经济与效率,是有组织地对单个诉讼的组合,究其性质仍属于"私益诉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纠纷、侵权问题也层出不穷。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公益诉讼纳入立法之中。然而,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比较笼统,只是对这项诉讼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具体的实施规则仍须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本文旨在分析现行立法的缺失的基础上,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为范本,受司法能动主义和环境权社会干预理论影响,结合本土实际形成了鲜明特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放宽;被告资格的明确;书信申请令状等非正式程序合法化;建立调查委员会制度等减轻申请人证据负担;基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采取临时命令的救济方式等。在建立诉讼激励机制以扩大原告资格、明确环境公益内涵以确定公益诉讼目的、合理划分举证责任以减轻原告证明负担、建立判决能动执行制度以创新救济方式等方面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是环境保护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我国环境诉讼立法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环保NGO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劲 《行政与法》2014,(3):65-69
环保NGO作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主体不仅具有正当性,而且具有可行性.环保NGO要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立法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确立环保NGO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明确环保NGO成为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适格条件及环保NGO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建立有利于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公益与环境公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别涛 《科技与法律》2004,(3):107-110
自 2 0 0 4年第 1期《科技与法律》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合作开办“环境法论坛”专栏以来 ,得到了广大的热爱环境资源保护事业的作者和读者的支持 ,使本专栏得以继存。再次重申 ,“环境法论坛”专栏的办刊宗旨是“专业、务实、新颖、活泼”。基于编辑对环境法学术期刊并非一定死气沉沉、拘泥形式的办刊理念的理解 ,目前我们已开设“理论推陈出新”、“立法释法之我见”、“由案说法”、“异域风景线”、“你争我鸣”和“环境法沙拉”等隐性栏目 ,期盼学界同仁恩赐如下大作 :能自圆其说的理论创新者 ;独到的建设性的立法建议和学理性释法者 ;结合新近案例的法治实践 ,并有所理论提升者 ;介绍国内外的各种新近、先进环境法制 ,开阔国人视野 ,并能启迪心智 ,而绝非仅为走马观花者 ;无论旧论新说 ,展开针锋相对的学术争鸣与回应答辩者 ;符合本栏目宗旨 ,不限篇幅与形式的书评、法制信息、学术活动综述、国外学术机构及其成果介绍等。欢迎作者赐稿、赐题。来稿请遵循本刊自 2 0 0 4年以来的以往各期的版式 ,以WORD文档附件的形式发至 :enblaw @yahoo .com .cn专用电子信箱 ,电子邮件“主题”请务必注明“环境法论坛投稿”字样。《科技与法律》编辑部“环境法论坛”专栏编辑  相似文献   

13.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翠梅 《河北法学》2011,29(4):150-154
公共信托理论的发展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确立和构建奠定了学理基础。西方法理中的代际平衡理论和自然权利理论更是推进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此外,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环境法律观念经历了从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再到生态本位的变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正是顺应这种文化的变迁而得以发展。不但如此,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以及经济法的外部性视野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适度的制度设计,使环境公益诉讼得以产生经济正效应,从而获得与其他制度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公益诉讼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司法能动主义理论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将原告资格拓宽到了每一个公民,并且创立了书信管辖权制度、调查委员会制度等,以保证公益诉讼判决的实施。公益诉讼制度实施二十几年来,在创建责任政府、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鉴于印度和中国各方面的相似性,其制度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亮 《现代法学》2016,(4):133-143
当事人结构对诉讼激励的法律构造有着决定性影响。诉讼当事人结构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在民事诉讼中,表层结构以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为其基本特征,决定着诉讼收益的有无;深层结构则表现为当事人在功能上的"三位一体",决定着诉讼收益的归属。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民事诉讼的激励机制内嵌于诉讼制度本身,激励着当事人的全部诉讼行为。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上从对抗走向协作,而且表现在深层结构上"三位一体"的破裂,从而形成社会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原告律师三者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困境由此产生。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高昂代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原告律师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对象,而"败诉方负担规则"因同时具备正诉激励、滥诉预防与行为矫正三重功能而成为激励律师的最佳举措。  相似文献   

16.
李天相 《法学杂志》2016,(8):124-133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着重于对环境公共利益的探讨,但对环境公益诉讼可能涉及的原告利益问题则关注甚少,由此引发了一定范围的理论争议.实际上,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存在着原告利益、被告利益和环境公共利益之间的竞争和一致.多种类型的原告利益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是广泛存在的.保障原告利益能够有效促进环境公益诉讼的常态运行.对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利益的审视和总结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探究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质,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建设具有立法论和解释论层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公益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改革中所面临的共同时代命题,也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比较注重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以个人名义,针对3C联盟主要成员飞利浦公司为专利权人的“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国发明专利,自费提起了宣告无效专利权的请求。随后,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陶鑫良教授、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单晓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朱雪忠教授以及笔者本人也分别提出了同样的专利无效申请。次年12月9日,在飞利浦承诺将该专利从许可专利清单中撤出,  相似文献   

19.
构建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行政诉讼法》和《环境法》的修改中亟需确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可以考虑:赋予检察机关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同等的环境公益行政起诉权;设置更可行的诉讼管辖;合理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增加判决种类,并且允许原被告双方和解;把公益诉讼纳入到法律援助的范围,同时注意平衡环境公益保护与行政权行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