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特殊的弱势群体,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从培养积极的心理认知、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翠华 《山西青年》2022,(19):181-183
积极心理学注重从积极的角度去研究和看待人的心理,聚焦于培养人的积极特质和创建积极的情感体验,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提倡个体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积极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建构积极教育模式,有助于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潜力发挥,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品质不是归一点,也不是离散的变量,是由一系列积极特质组成的,是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是人的长处、优点和美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有一定的关联。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并以自然实验法检验教学效果,旨在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掀起的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与主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积极品质的理念之维;以积极情感面对学生,实施正面引导教育的态度之维;通过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方法之维.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变革,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重要任务。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指引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方向,有效解决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载体问题,同时推出共建共享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措施,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4,(1)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应该从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创建积极的大学校园环境三个方面来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积极政府"指政府作为积极的行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中国自大禹治水传说开始,就表现出积极政府的特色。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只是这一优势曾经为近代西方主流价值,也为历史上伴随积极政府产生的负效应所遮蔽,甚至被扭曲,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理解。基于中国事实场景,可以充分理解"积极政府"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和相伴随的消极效应。从中国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看,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府是必要的。只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对积极政府以合理的角色定位,建设一个有合理边界、高效廉洁、能激发和调动全体民众积极性的"积极政府"。  相似文献   

8.
胡蓉  陈若曦 《山西青年》2024,(6):193-195
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学生表现出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感情绪、求职择业等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索。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入手,对高职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引导建设,可以很好地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联系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具体表现,然后从细化心理危机干预目标、优化心理教育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积极心理体验、多方合力营造积极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夏芝 《山西青年》2024,(4):178-180
积极心理学是对心理学传统的缺陷和局限性的一种补充和改变,强调人的积极心态和资源,旨在帮助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借助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强化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分析,旨在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模式,有效促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系统优化,支持人才培养效能的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必须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积极心理体验、选取积极教学题材等策略,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