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丽 《青年论坛》2008,(1):120-12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俸的努力与探索,我国区域经济先后经历了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与战略转变。本文通过解读国民经济的十一个五年计划,全面总结了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为新时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目标、途径、措施和发展方针等方面.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韦丽华 《传承》2008,(8):46-47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目标、途径、措施和发展方针等方面。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思想初探王文臣王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缩小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我国经济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从毛泽东的平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到江泽民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各有特点而又一脉相承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平衡布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应遵循既发挥市场机制的驱动和基础性作用、又发挥政策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原则.有效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措施的完善与创新:确定合适的增长点,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强宏观调控,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立法、完善机构设置等方面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利益.积极发展跨区域联动与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强化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公共生产与服务的区域均等化,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思想并且付诸实施.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的现象,为了解决此种矛盾,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思想经实践验证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李传兵 《传承》2010,(9):8-9
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思想并且付诸实施。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的现象,为了解决此种矛盾,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思想经实践验证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指向历来是我国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问题。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把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其中,关于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设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富裕还是贫穷,是邓小平同志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邓小平从批判“贫穷的社会主义”开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了协调有序的发展观 ,以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为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为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 ,以正确处理发展和改革 ,稳定的辩证关系为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谋求可持续发展为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南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宝贵的探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是均衡发展模式、非均衡发展模式以及协调发展模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有助于西部大开发和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关于西部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华 《思想战线》2001,27(2):7-10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改变西部落后的面貌,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关于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思想.从毛泽东的平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到江泽民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三代领导人各有特点而又一脉相承的西部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 ,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两个大局”战略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既是对过去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深刻总结 ,又是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所作的战略思考 ;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上海》2008,(1):38-3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围绕金融如何进一步支持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经各方一致同意,2007年11月30口,沪苏浙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在沪共同签署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地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本文将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北京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张成刚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996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7.
由张信、夏连仲主编的《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辩证法》一书,最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六部分构成:给论;第一篇,邓小平经济建设中心论的辩证法;第二篇,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论的辩证法;第三篇,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论的辩证法;第四篇,邓小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论的辩证法;第五篇,邓小平辩证法思想概论。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该书在国家课题中跨哲学和经济学研究邓小平理论。在很多方面具有独创性。该书牢牢地抓住了“一个中,G,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在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体现,很好地展现了邓小平理论以改革、稳定…  相似文献   

18.
回顾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学习研究邓小平振兴中国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对进一步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与实践1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邓小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发展观王复兴撰文认为,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邓小平同志以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睿智和胆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他认为,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发展观,首先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现。邓小平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又指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他强调: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快点,不可能总是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观点,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带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邓小平经常思考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长远发展问题,1989年6月他“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①。国内外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改革与建设的新实践,特别是湖北省宜昌市把经济社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为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城,这就必须把协调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思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