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骗贷第一案     
建国以来有浙江“贷款诈骗第一案”之称的何志军涉嫌抽逃出资、贷款诈骗、偷越国(边)境案,日前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后果极其严重,给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亿7千万余元,社会影响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曾飞 《法治与社会》2006,(12):36-38
2006年夏天,四川遂宁,热浪翻滚。遂宁市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降雨量比常年偏少近9成.最高气温超过40℃,大部分小水库及塘坝干涸。农作物大面积绝收。灾情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8月上旬,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行冒着酷暑.来到灾情较重的四川省遂宁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贷款经营、贷款消费等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在人们享受贷款这种现代消费方式时,涉及骗取贷款案和贷款诈骗案件的犯罪案件(以下简称"骗贷案件")亦多发频发。  相似文献   

4.
陈娟 《法人》2008,(2):82-83
只有在银行的决策层必须承担运营效益的法律责任之后,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内控机制才可能建立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爆的,而次贷危机的祸根就是假按揭。在北京,假按揭催生地产富豪、吹大房地产泡沫,甚至在繁华闹市区留下一座烂尾楼。  相似文献   

6.
王攸 《法律与生活》2011,(21):51-53
因一套未过户的房子,“80后”儿子与64岁的母亲对簿公堂:一方认为不孝子游手好闲、一味“啃老”,决定收回房子;一方提出房子是结婚时父母送给自己的,只是没有过户  相似文献   

7.
韦桂华 《法人》2006,(9):94-96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接二连三地发生的骗贷事件,正呈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总结了一些惯常的骗贷伎俩,希望能对银行从业者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8.
2013年2月4日,辽宁省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阜矿集团衡基公司原总经理叶岩松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叶岩松犯挪用公款罪,有期徒刑5年,犯贪污罪,有期徒刑11年,犯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有期徒刑3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  相似文献   

9.
被媒体称为“北京第一烂尾楼”的东华金座,就是排名中国富豪榜第163位的谢根荣留下的标志性建筑。涉案10亿元的谢根荣,因犯贷款诈骗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0.
丁翔  江伟 《中国审判》2010,(10):52-56
从2003年《新财富》的中国富豪榜到2005年胡润百富榜,原北京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谢根荣以近7亿元的个人资产连续三年跻身榜单富豪之列。然而令人瞠目的是,这个曾经的全国政协委员一手打造的楼盘——“东华金座”却被媒体广泛称为京城第一烂尾楼,而他自己也因为制造了8.6亿余元的骗贷大案被一审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虽然目前此案正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中,但谢根荣和他的烂尾楼却成为了剖析中国房地产富豪的一个另类标本。  相似文献   

11.
[案情]某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部主任汪某。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利用职务之便,借"谢秋萍"等8人之名,采取虚构购房合同(协议)、首付购房款收据和欺骗上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方法,骗贷出住房公积金贷款116万元,用于发放个人贷款和其它经营活动,非法获利6万余元。案发后汪某将涉案款项全部归还。  相似文献   

12.
企业改制本应朝着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方向进行。但在改制过程中,巨大的利益诱惑却让某些企业高管另动心思。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起涉案2亿元的骗贷案就发生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王鑫刚 《法庭内外》2010,(10):63-63
8月2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北京市最大一起骗贷案,涉案金额7.08亿元。涉案人员包括北京华鼎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鼎公司)董事长胡毅等10人,以及为胡毅发放贷款的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行)8名支行行长和经理,分别涉嫌贷款诈骗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8项罪名。  相似文献   

14.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何志军抽逃出资、贷款诈骗、偷越国(边)境案在该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该案给银行造成11.7亿余元的经济损失,被称为建国以来浙江贷款诈骗第一案。亿万富豪突然潜逃牵出惊天骗贷大案2006年12月23日,交通银行某分行向杭州市公  相似文献   

15.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1,(16):68-69
房子,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但对一位老人来说,却是一场纠缠不清的劫。如果不是因为房产,汤美英也许已经在国外颐养天年。2002年,一场意外纠纷打乱了在澳大利亚随女儿居住的汤美英的平静生活,一系列的麻烦随即而来,至今仍未结束。在这背后的是一段离奇曲折的有关房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刘哲 《法制与社会》2013,(26):83-84
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就如何认定"婚骗"案中的诈骗行为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述,以期对"婚骗"案中的诈骗行为进行准确定罪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王磊磊  伍洲奇 《法人》2013,(6):40-42
上千万的银行贷款流向成谜,贷款人分文未得却遭起诉还贷——江苏南京一起扑朔迷离的骗贷案件,揭开南京多家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的利益黑幕赵军愁云满面,从没试过像这次一样彷徨无助。爱人刘有云坐在身边,不时的叹息并安慰他。十年来,老两口磕磕绊绊  相似文献   

18.
谢咏 《检察风云》2006,(18):17-19
2006年7~8月,四川遂宁,热浪翻滚。遂宁市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降雨量比常年偏少近九成,最高温度超过40℃,大部分小水库和塘坝干涸,农作物大面积绝收。灾情引起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及媒体的高度关注。8月上旬,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行冒着酷暑,来到灾情较重的四川省遂宁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相似文献   

19.
刘晓哲  晓今 《检察风云》2005,(10):16-17
震惊全国的广东华光企业集团涉嫌诈骗工行南海支行贷款74亿案在沉寂一年多后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这起于2003年8月6日由中纪委、监察部组成专案组直接介入调查,代号“806案”的案子,因其涉案人员多达233人,其中厅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13人,涉案的贷款数目高达74亿,实属历年来罕见,而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据悉,首先揭开南海华光骗贷案层层黑幕的,是那次著名的“审计风暴”。2003年,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佛山南海人冯明昌利用其控制的10余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员工串通,累计从工商银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  相似文献   

20.
“幌骗”型高频交易利用中性的高频技术,扰乱了证券期货市场的交易秩序,而被世界相关国家严厉制裁。美国在首例“幌骗”型高频交易刑事案的司法实践中,从交易模式来界定“幌骗”行为与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之界限,通过间接证据来证明幌骗“意图取消”之主观目的。在我国现行刑法体系内,以《刑法》第 182 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兜底条款对“幌骗”型高频交易行为进行刑事制裁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同时,在证券期货法律等行政前置法上明确其违法性,确立幌骗等新型操纵行为的客观要件;以间接证据为支撑,合理适用刑事推定原则,从其客观行为推定“不以成交为目的”之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