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枪枪 《法人》2009,(11):10-10
近日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负面记录保留期最长为7年,目前包括电信用户缴费信息、居民水电煤气等缴费信息,都可能逐步地被纳入到征信信息当中。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九省份,通过相关服务平台,即可查到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等三方面的信用记录。无独有偶,最近上海也将地铁逃票纳入了个人征信,因此而造成的个人诚信不良记录,或许将导致不能报考公务员、教师,不能进入大企业工作。规范个体行为,重塑社会诚信,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亦可谓是规则所需。然同时还应注意,作为评价他人的"信用信息"首先当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来源的合法性,否则必会因"滥用诚信"而损害到他人的正当权益。由此可见,让个人征信系统在法律的框架内良好运行,才是其彰显"威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姜涛 《法制与社会》2010,(8):217-217,237
自1999年开始,人民银行按照三定方案的职责要求,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经过几年的建设、完善,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本文从五河县征信实践视角,通过对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作用的实证分析,提出进一步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伟  袁源  姚远 《法治研究》2010,(2):37-42
从个人征信信息受到侵犯的现实切入,分析个人征信体系中信息披露与隐蔽之间的张力。在比较、借鉴欧盟和美国相关立法实践的基础上.反思我国该领域的立法现状。最终针对个人征信体系中的不同主体地位,提出个人征信信息保护立法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5.
个人征信系统与个人信用信息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社会普遍呼吁信用缺失的背景下,加快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金融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征信体系的建设必须以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为基础,而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直接关系到个人权利保护问题。目前,在我国有关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尚未出台,而发展个人征信业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个人征信体系中知情权与信息隐私权平衡的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中心的个人征信体系带来了授信人知情权与被征信人信息隐私权的冲突,平衡二者的冲突是个人征信立法的重要任务.知情权与信息隐私权冲突的本质是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法律理念是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指导,所以,在社会本位、利益平衡、社会和谐理念的指导下,个人征信法律制度才会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征信法律制度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军 《法学》2005,(9):92-98
政府的角色对于征信法律制度能否成为“良法”以及征信业能否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征信制度规则的制定者、征信行业的监管者和被监督者、信用信息的依法提供者、征信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征信市场发展的推动者、征信行业自律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8.
白云 《北方法学》2010,4(5):105-112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使个人信用信息开放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问题凸显出来。征信体系克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效率损失,但也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法律作为一项平衡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在个人征信体系的运行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个人征信体系对个人信用信息提出了既要开放、又要保护的制度需求,一个个人信用信息开放与隐私权保护平衡的法律制度体系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9.
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的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荣 《法学杂志》2006,27(3):59-62
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如何避免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用户利用便利条件侵犯个人隐私,成为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个人征信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和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现状探讨加紧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立法的重要意义,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域外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及对我国征信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个人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个人征信制度是现代信用体系的基础,其中所涉及的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保护是个人征信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所以在我国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合理借鉴域外国际组织和征信发达国家立法保护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的做法和经验,必将有助于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知情权作为信息权之下的前提性子权利为各国征信立法所保护。在个人信用信息收集过程中为确保信息主体充分享有知情权,个人征信机构在收集个人信用信息时应采用告知收集和同意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大部分琐细信用信息和负面信用信息应采用告知收集的方式;对于敏感信用信息和有关财产状况的琐细信用信息应采用同意收集的方式,在采用同意收集方式时应适用默示同意原则。个人信用信息收集后的知情权保护主要体现为个人征信机构确保信息主体查询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仉晓 《法制与社会》2011,(12):55-56
隐私权的保护是个人征信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建立征信制度的国家都在其征信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保护隐私权。欧美均把个人征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阶段、个人信用信息的储存和加工处理阶段、个人信用产品的销售和使用阶段,并在这三个阶段中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本文将以这三个阶段为基础,对欧美的隐私权保护制度进行梳理,然后对我国《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隐私权保护制度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论个人征信中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的保护是个人征信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建立征信制度的国家都在其征信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保护隐私权.欧美均把个人征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阶段、个人信用信息的储存和加工处理阶段、个人信用产品的销售和使用阶段,并在这三个阶段中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本文将以这三个阶段为基础,对欧美的隐私权保护制度进行梳理,然后对我国<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隐私权保护制度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2013年1月21日国务院令第631号公布2.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李奎 《法律与生活》2020,(10):37-37
上了征信黑名单,对生活有哪些影响?该案判决有哪些现实意义?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任战敏律师就此进行了法律解读。任战敏律师表示,在现代法律体系中,诚实守信是一项基本原则。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规范个人信用征信,保障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客观、公正地提供个人信用征信服务,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安全以及正当使用,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齐爱民 《现代法学》2007,29(5):160-167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推进信用经济发展的标志。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信用信息服务的征信机构,收集、处理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行为。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的目的在于打造诚信社会,而大量的个人信用信息收集又使得个人权利面临重大的危险。个人信息之上体现的权利是一种基本人权,它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尤其是人格权。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的目的之一是事先个人权利保护和促进个人信息的合法合理使用之衡平,反映在个人信用信息这一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就是从促进信用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在征信机构的利用和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是一个全国统一的全面记录企业和个人在银行、证券、保险、外汇以及其他领域信用信息的信息交流平台。当前我国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中存在主体、程序、客体三方面的问题,即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的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存在缺陷、异议程序设置尚需完善、信用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因此,应当从主体、程序、客体三方面做出法律应对,即在法律上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中的监管主体地位,规定更加完善的异议程序及其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建设信用信息安全保障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之间信用交易越来越频繁。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企业在寻找贸易对象时都开始注重对方的诚信。为了以较低成本取得对方的企业信息,大多数的企业开始利用征信公司的征信数据,征信公司有了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我国征信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无到有,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建立企业信用、加强企业征信制度建设的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  相似文献   

20.
杨帆 《中国审判》2020,(2):30-33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因开车闯红灯被开了罚单,这算不算失信?如果一个人因在地铁内进食、播放音乐而被纳入个人征信,你会作何感想?这类数据能否被当作信用数据或征信数据?这一连一串问题的背后,是一个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话题——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