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着手于裁判文书的公开工作。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标志着裁判文书公开进入全面开放阶段。裁判文书公开,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的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裁判文书的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裁判文书的受众越来越广,法官不能仅仅将裁判结果向当事人展示,也需要将整个审理过程及结果向社会公开,裁判文书的改革和提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由最高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周道鸾编著的《法院刑事裁判文书样式和实例评析》一书,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该书除对最高法院《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外,主要对全国各级法院广大法官制作的一批优秀的刑事裁判文书实例以修订样式为标准,作了比较详细的评析。   周道鸾教授还编辑了《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一书。内容包括:最高法院院长谈裁判文书改革;法官纵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具有改革和创新意义的民事裁判文书实例 (评析 );可供参考的港、澳、台地区法院和美国、德国民事裁判文书 (…  相似文献   

3.
《中国审判》2013,(8):21-21
<正>2000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裁判文书公布管理办法》,提出有选择性地向社会公布案件的判决书和裁定书。2001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并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若干规定》,较为完整地规定了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本辖区内的情况制定通过出版物、局域网、互联网等方式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的具体办法,逐步加大生效裁判文书公开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案例指导制度设立后,为满足司法实践需求,有必要重视普通案例的参考功能。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后,传统制度框架下普通案例存在的局限性得到了有效克服,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为平台,普通案例的参考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为确保普通案例发挥预期的参考功能,需要明确其法律定位,同时在裁判文书上网的背景下,有必要重视普通案例裁判文书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司法的本质是实现民意,但由于民意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加之我国民众法治观念淡薄,尤其需要理性的司法加以引导。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并将裁判文书上网公布,久而久之就可以感化民意,引导民意走向正确的方向。民众法治意识增强后又可以反过来支持司法,实现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基层法官在对裁判文书上网的认识上不存在原则性的障碍,其对待裁判文书上网的态度和其应对裁判文书上网的能力相一致,因其能力不足而在态度上显现出并不积极的一面。裁判文书上网对基层法官而言存在工作量增大、职业压力增大、能力与需求不相称、内部考核压力大等挑战,应从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心、提升自身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效应机制等方面来助推基层法官积极投身于裁判文书上网这一伟大的法治工程中。  相似文献   

7.
蔡正文 《特区法坛》2004,(11):27-27,29
根据《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所提出的裁判文书改革重点和具体要求,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叙事清楚、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判决条文言简意赅、无懈可击,树立司法权威,实现民事审判司法理性、公平与正义。笔者就遇到一些民事裁判文书,并非符合最高法院要求的那样,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对此问题进行点滴归纳,以便今后在司法文书制作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1999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51次会议通过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并决定于1999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最高法院为全面执行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大力推进控辩式审理方式,加快裁判文书改革的步伐,使裁判文书成为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9.
裁判文书上网对推进司法公开而言意义重大,但裁判文书上网又是一项全新的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探讨解决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深入开展并实现预期效果,乃至真正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无疑非常必要。本文拟就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从应然的层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原则vs具体:裁判文书上网的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的核心,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又是目前裁判文书公开的重要形式。虽然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普遍性和便捷性能满足公众对于司法知情权的需求,但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相关人员的隐私权造成侵害。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裁判文书公开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但也使得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碰撞更为激烈。通过比例原则和可分割性原则,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并赋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权,以此对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中的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予以平衡。  相似文献   

11.
黄忠 《北方法学》2012,(6):87-94
裁判文书的上网是落实审判公开的一项有力措施,但其对隐私权的威胁亦不容忽视。裁判文书的全文上网原则上应预先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当然,若裁判文书涉及公共利益,则隐私权也应受到限制。但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裁判文书上网时,仍应对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予以保密。被害人、证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予特殊保护。调解书原则上不应通过网络公开。  相似文献   

12.
裁判文书的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和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裁判文书的改革,核心是判决书说理。判决书应该说理,1999年最高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曾予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布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维护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今年起有选择地向社会公布裁判文书。特制订公布办法如下: 一、公布的裁判文书是指本院各审判庭审理案件所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 二、裁判文书的公布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渠道: 1、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的裁判文书,商请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报刊予以公布。 2、对具有典型意义、有一定指导作用的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定期地在人民法院报、公报上公布。 3、日常的裁判文书可随时在人民法院报网和我  相似文献   

14.
关于行政裁判文书,最高法院除制订了从1993年起实施的试行样式外,一直没有制订统一的样式。开展行政审判10多年来,对行政裁判文书的改革尝试从没有停止过。在此期间,虽然摸索出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好的做法,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没有在根本上从行政诉讼的特点出发,制订出一套符合行政案件要求的裁判文书样式。笔者认为,应该转变观念,摆脱旧模式下的定势思维,根据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和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特殊要求,制订出一套符合行政案件要求的裁判文书样式。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只对行政案件一审判决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何挺 《法学研究》2022,(3):175-193
裁判文书上网为研究者提供了观察我国司法实践的便捷途径。通过对重要期刊发表的刑事法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虽然裁判文书上网对法学研究有助推作用,但其尚不能完全满足学术研究探知经验的需求,相关研究在方法运用方面也存在短板。基于裁判文书的研究,在裁判文书获取、抽样、研究设计、数据分析与运用、研究发现与结论适用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并且缺乏针对裁判文书这一特殊数据来源的特殊方法论关注。考虑到我国法律数据所受的现实环境制约,裁判文书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因此,应当在遵循实证研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正确看待裁判文书所能提供的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应对裁判文书总体不清、代表性存疑等问题,并迈向真正具备大数据思维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把裁判文书说理提到了新的高度。裁判文书是司法的"最终产品",说理部分是裁判文书的灵魂。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是对裁判文书制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诉讼目的、彰显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必然要求。全省法院要切实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意识,不断提高说理能力,努力  相似文献   

17.
裁判文书上网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衡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裁判文书上网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关系之困惑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加强和完善审判与执行公开制度,研究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和执行案件信息的网上查询制度"。此后,各地高、中院陆续建立裁判文书上网制度,该制度现已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三级法院的日常制度之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09,(6):F0002-F0002
全国法院:6万件判决书上网公开目前,北京、河南等地法院,已经建立起功能完备、全面公开的裁判文书库,向社会提供查和下载,接受各界监督。截至4月10日,全国各地法院已公布  相似文献   

19.
<正>裁判文书是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的"窗口",是体现法官办案质量和司法能力的"名片"。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开,不仅是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共识,而且得到最高人民法院从技术、制度和实践等方面的全力推进。如何提高裁判文书质量?这样一个法院老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和迫切地摆在全国法院和法官面前。一、提高裁判文书意识对裁判文书质量现状,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总体而言,近年来法院不断加强审判管理,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在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对1992年制订并在全国法院试行了十多年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中的民事裁判文书样式进行全面修订并即将出台之前,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有关制作民事裁判文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如下探讨意见。一、裁判结果:展示不同意见为时尚早我国法律对于裁判文书能否公布合议庭或者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人的意见没有明确规定,学者们普遍认为,草率地在裁判文书中公布少数人的意见,既不利于定纷止争,而且极有可能使败诉方将怨气转嫁到法官身上,引起伤害法官等损害法官权益的行为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但是,许多学者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