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森 《世纪桥》2007,(10):10-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军事理论、中外传统军事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和建设特点的军事思想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  相似文献   

2.
《唯实》1982,(Z1)
毛泽东同志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科学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他的许多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光辉典范。《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之一。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1936年底毛泽东同志为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思想,建  相似文献   

3.
黄瑶 《党史博览》2009,(12):42-47
在战争年代,林彪提倡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是为了打好仗 在战争年代,林彪是非常注意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尤其是军事著作。毛泽东的一些军事著作,比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十年内战的经验总结;指导抗日战争的《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也包含了十年内战的宝贵经验.林彪作为红军主力部队的指挥员,参加了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和东征.对于毛泽东撰写的军事著作,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熊轶欣 《党史文苑》2013,(14):30-31
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斗争时期,依据不同情况对战争指导原则灵活巧妙、扬长避短地创造性运用,形成科学判断形势、敢于打破常规、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掌握战争主导权等一系列战争指导艺术。深入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革命战争年代,纸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列主义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政治、文化、军事等教育功能。纸媒教育功能的发挥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斗争时期,依据不同情况对战争指导原则灵活巧妙、扬长避短地创造性运用,形成科学判断形势、敢于打破常规、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掌握战争主导权等一系列战争指导艺术.深入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耀眼的奇葩,必然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掌控全局,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判断,注重调查,强调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灵活确定和变化军事斗争策略;善于灵活运用军事原则,敢于突破常规军事斗争策略的羁绊,以奇制胜;敢于斗争,坚定执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政治周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毛泽东主编的国民党中央的机关刊物.此前,学术界对于毛泽东以该刊物作为阵地所进行的政治斗争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是很少关心<政治周报>时期的办报经历对于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实际上,这一时期毛泽东处于中国政坛的高端前沿和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对于国民党新闻宣传的观察非常清醒,他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宣传报告>等文件,系统总结了国民党中央对于新闻事业的经验和失误,这为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雏形,毛泽东党报理论中的对敌斗争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等核心内容,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它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李颖 《世纪桥》2009,(20):56-58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并且首先是作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而闻名于世。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毛泽东以其超人的远见卓识,多谋善断,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发展,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亲自导演了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的活剧,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毛泽东始终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最高领袖,是中国军事斗争的最高决策者,他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正确决策,紧紧地把握住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斗争是局部战争这一特征,将建国后军事斗争的目的与以往的革命战争区别开来,始终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保卫中国国家安全和各项权  相似文献   

11.
苗泉竹  张强 《党史文苑》2007,1(2):4-6,12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耀眼的奇葩,必然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掌控全局,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判断,注重调查,强调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灵活确定和变化军事斗争策略;善于灵活运用军事原则,敢于突破常规军事斗争策略的羁绊,以奇制胜;敢于斗争,坚定执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6):33-34
毛泽东一生酷爱学习,从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代到革命战争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未间断,即使是重病缠身、弥留之际仍然没有停止学习。毛泽东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文、史、哲、军事、自然科学,古今中外,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13.
<正>开国上将陈伯钧(1910—1974),原名陈国懋,四川达县人,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陈伯钧矢志不移,紧跟毛泽东的革命步伐,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也是毛泽东战略思想、军事斗争经验、军事指挥艺术等方面的成熟阶段。因此,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中,在战争规模宏大、战斗频繁激烈、作战形式多样的复杂条件下,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战绩,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现笔者谨就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军事战略思想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重视和提升党的宣传力是传播革命真理、团结革命力量、鼓舞革命斗志、推进革命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拟以湖南省宜章县碕石村青年参加革命为例,从中管窥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如何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宣传力的。  相似文献   

16.
论刘伯承建军作战中的政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集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条战线斗争于一体的人民战争。各个根据地或战略区长期处于被敌分割封锁的环境,往往只能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筹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各项斗争。这些,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军事家们,迥然不同于古今中外常见的只会领兵打仗的所谓“职业将领”,而是文武兼备、军政双能的全面领导指挥人才。其中,刘伯承元帅就是非常杰出的一个。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刘伯承不仅军事指挥艺术精妙绝伦,而且建军作战中的政治艺术也运用裕如,军事艺术和政治艺术在他身上水乳交融,相映成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一位无产阶级大军事家的完整形象。一、人民军事学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的战争学刘伯承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民军事学,是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劣势胜优势的打胜仗的科学。他参与创造并熟练地掌握的这种人民军事学,其最大特色就是军事斗争与政  相似文献   

17.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宝库,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战争以及国防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革命胜利、人民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指南。概括、总结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多卓越领导人为这一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向前 ,戎马一生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创造性地提出一些建军思想和有关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并在自己的军事实践中 ,不断加以应用完善 ,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正如李先念所说 :“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也是毛泽东战略思想、军事斗争经验、军事指挥艺术等方面的成熟阶段.因此,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中,在战争规模宏大、战斗频繁激烈、作战形式多样的复杂条件下,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战绩,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现笔者谨就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军事战略思想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军事思想也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忆往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它的诞生,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第一座丰碑,而且为世界军事理论增添了新鲜内容,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今历史条件下,它仍然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源泉,对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