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在我国古已有之。著名的事例如下:一、东汉光武帝时期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25—57年)时,一扫西汉末年政治腐败、冗员过滥的旧习,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其主要措施就是以撤并县级机构为主,兼及裁减中央机构的多余人员。(一)大刀阔斧撤县四百余个“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最早始于春秋时期,当时设置在边地。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推行到内地。到西汉平帝(1—5年在位),共有县1587个,这个数字包括称之为“国”的列侯所食县,称之为“邑”的皇太后、太后、公主所食县,称之为“道”的少…  相似文献   

2.
六、明神宗万历前期明神宗朱翊钧从万历元年(1573)至四十八年(1620)在位,前后共计四十八年。本文所指的万历前期指的是万历元年至十年(1582)之间。万历元年至十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近十年。其间,神宗年少(即位时十岁,张居正去世时还不满二十岁),实际上是张居正主持朝政。在此期间,张居正几次精兵简政,减少冗员。为叙述的方便,我们将这个时期称之为神宗万历前期。万历前期的裁汰冗员,是从万历三年(1575)五月淮、扬二府发大水开始的。《明史·神宗—》载,此事发生后,下令二府有关部门将其贪酷老疾者皆罢之。另外,在万历三年正月和九年(1581)…  相似文献   

3.
二、北齐文宣帝时期 北齐文宣帝高洋,于550年废东魏,建立北齐,他在位至559年,其年号为天保。天保七年(556)十一月,他开始大规模地精简地方机构、裁减富余人员。文宣帝在诏书中对其宗旨作了明确阐述:现在,州、郡、县太多,损害公私,为弊殊久,非改不可。这个问题,从北魏(386—534年,即东魏的前身)孝昌年间(525—527)以后,就特别突出起来。当时,一些豪强大族各拥部曲,自立州郡,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百室之邑,便立州  相似文献   

4.
四、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太宗皇帝》中说:时天下大丰,流离失所者都回到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一年判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到五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当然,这里有美化的成分。但这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确是事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力于唐太宗的精兵简政、裁汰冗员。与东汉光武帝、北齐文宣帝、隋文帝大力精简地方机构不同,唐太宗把精简中央机构作为了主要切入点。唐朝开国初期,朝廷官员多至数千名,冗官充斥,…  相似文献   

5.
五、唐玄宗开元(713—741年)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忆者》“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就是这个时期社会安定、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凝练反映。“开元盛世”的形成,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和玄宗及辅佐他的“救时宰相”姚崇所进行的裁减冗员,是有很大关系的。唐玄宗即位时,他的前任给他留下了极其宠大的臃肿的官僚机构。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得从武则天当政时说起。唐人张在《朝野佥载》卷一、卷四…  相似文献   

6.
8、去美国首都华盛顿从纽约乘火车去华盛顿,本来想看看沿途风光,但上了火车就有些令人失望:车厢内有些灰黯,乘车的人也不踊跃,给人以萧条之感;途中经过的城市,除了一些楼房之外,就是一些五花八门的广告牌子,还有一些堆积如山的报废汽车和垃圾。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一等秘书王双林、钱德存同志将我们接到一家中国人开的饭店——旭日宾馆住下。华盛顿离纽约400多公里,但两地的气温却差别不小。6月的纽约比较凉爽,而华盛顿则有些闷热。进入市区,发现黑人越来越多,马路两旁陈旧的公寓进进出出的大都是黑人。王双林同志告诉我,华盛顿70%的居民是黑人,白人大多住在郊外环境优美的地方。我们住的宾馆附近,黑人也不少。  相似文献   

7.
论治安学科建设(续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治安学的问题与困境 尽管治安学研究几乎从零起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公安学科的其他学科相比,从治安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治安工作实践需要来看,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不少问题。 (一)学科名称与研究对象不确定 公安高等学历教育初创时,专业称治安学,但是当时主要从狭义上或者说是从公安专项业务出发来界定的,也就是作为与刑事侦查相对应的两大业务之一的治安管理业务,因此,所编的专业教材一直称为“治安管理学”。后来,治安学专业改称治安管理专业,名称归于一致。如今,在教育部组织的最近一次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论证…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四年 三十七岁 二月 调延安《解放日报》社,任副刊部副部长,主编文艺副刊。 三月二日 发表文艺短论《秧歌的艺术性》,载《解放日报》。 九月 为了与工农兵结合,深入实际斗争生活,报名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随军南征。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同志热烈欢迎他,安排他在司令部秘书处担任秘书。 十月 参加南下支队干部训练班学习。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倡导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同时,反复强调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列举中国化的作为科学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自然要首推《实践论》和《矛盾论》。据此,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有一条规定:所有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除了通读《邓小平文选》外,都必须通读毛泽东同志的“两论”。据说现在有些大学生数典忘祖,以至于连“两论”也没有认真读过,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跨世纪的中国有志青年,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从事何种工作,之所以必须熟悉毛泽东这位东方巨人六十年前写就的两部开拓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10.
石兰摘编 《黄埔》2014,(3):68-69
7.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是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全国劳动模范 陕西省雷仁义 陕西省渭南市社桥街道办事处五星镜村党委总支书记周百堂 陕西省商州市红门河乡小韩峪村党支部书记牛玉琴(女)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金鸡沙村农民石掌雄 陕西省府谷县高石崖乡天桥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经济  相似文献   

12.
第三章 注视今天:情感的律动 叶华醒和戴群的故事 我是在章太炎先生的故居才注意到叶华醒的。 那是在余杭的仓前镇。去仓前的路上,余杭的同志就不停地夸耀他们的家乡: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文化之乡……特别是文化,让他们谈起来眉飞色舞。比如离仓前不远的良渚镇,就有号称“文明的曙光”的良渚文化;比如就在我们要去的仓前镇,就是近代的大思想家、学界泰斗章炳麟(太炎)的故乡;比如清末的那个最著名的冤案……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年生于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市),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诗人。她自幼便有诗名,及长,在诗、词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成就,尤其擅长填词。她所作许多传诵千古的词章,使她得以和大词家苏轼、辛弃疾鼎足称雄于两宋词坛。 由于早年生活优裕,因此她的早期词作清新明快,内容大多描写自己的少女、少妇生活。如《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相似文献   

14.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史中,涌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们以脍炙人口的诗篇,为繁花似锦的两千年中国诗坛增添了几多姹紫嫣红,也为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增添了更多流光溢彩。现在,本文扼要介绍其中十位的事迹和诗作。 陶婴,春秋时鲁国人,是士人陶明的女儿。她年青守寡,辛勤纺织以扶养孤儿。有位鲁国大夫慕其才德,托媒向她求婚。她断然拒绝,并作《黄鹄歌》来  相似文献   

15.
从海湾战争到这次伊拉克战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我们这期特组织解答了有关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和推进国防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叹:改革家怎能忘记赃乱死多门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名垂青史的改革家,但其中有些人结局悲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出污泥而有染,忘记赃乱死多门。他们一方面从事政治、经济改革,一方面自己又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从而授人以柄,为反改革派的反攻倒算打开了缺口。如西汉著名政治家、经济改革家桑弘羊,其盐铁官营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等一系列经济思想和措施,对以后我国封建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但是,他居功自傲,处心积虑为自己的兄弟谋取高官厚禄,名将霍光反对他这样干,他怀恨在心。贪欲恶性膨胀的结果,最…  相似文献   

17.
18.
苏蕙,字若兰,东晋时前秦武功人。自幼聪慧善诗。她的丈夫窦滔,任前秦的安南将军,镇守襄阳。窦滔带着宠姬赴任,与苏蕙数年不通音讯。她写了一首长诗,织在锦帕上寄给窦滔。这首诗构思精巧,文字排列别出心裁,无论纵读、横读、顺读、反读,都成诗句。全诗八百余字,按照不同读  相似文献   

19.
李师师北宋末年名妓李师师,本姓王,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李师师色艺双全,貌若天仙,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由于她与亡国之君宋徽宗有密切的关系,又加上《水浒传》中说她与水泊梁山的宋江也有关系,于是便成了宣和年间一个人人皆知的风流人物。虽然正史不屑于提到她的名字,但在笔记小说、野史传闻及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的故事也随之带上了一层传奇乃至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甄妃甄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曹植曾做一首《洛神赋》来赞颂她的美貌。传说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仙人,手执玉如意,立于其侧。临产之时,只见仙人入房,玉衣盖体,遂生甄氏。甄氏三岁丧父。曾有相士刘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之责,乃不可言。”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她成了曹军的俘虏,后又成为曹丕的妻子。公元229年,正值壮年的曹丕终于登上帝位。甄妃此时已经年逾四旬,色衰而失宠,不久便郁郁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