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水扁与李登辉两人在“台独”问题上,是“殊途同归”,是一丘之貉。在分裂中国的“台独”心路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采用了不同的手段、方式和策略。一、扁李都是顽固的“台独”势力的总代表,并勾结“藏独”分子,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李登辉老奸巨滑,老谋深算;陈水扁狡诈多变,为选票“变脸”李登辉的“台独”思想早已有之,他善于“表演”和“伪装”,直到上台,才逐渐自暴底细。李登辉上台后,马上聘用彭明敏为其“总统府”“国策顾问”,并暗地里纵容“台独”分子,默许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台湾…  相似文献   

2.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命题,其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个体”。人类解放是“现实的个体”与“真实的集体”,“现实的个体”与“抽象的公民”的统一。人类解放是现实个体的公私两重性消解之后,走向蕴含共和逻辑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公”的逻辑起点是“大我”,“私”的逻辑起点是“小我”,共和逻辑的起点是超越“大我”与“小我”的“我们”。  相似文献   

3.
《辞海》中“德”是指道德和品行。而“得”,是指取得、获得,与失相对。古语说:“德者,得也”。“德”和“得”相通,“德”和“得”合一,是中国伦理精神结构的起点;有德才有得,是中国道德精神的精髓。孔子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其中深藏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4.
分析归纳中国共产党90年来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6个阶段,认为“同心”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新的发展。“同心”思想有其严密的逻辑关系:“同心”是前提,“思想上同心同德”是基石,“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核心,“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关键。本文还从我国当前国情、政党关系、民主监督等方面分析了“同”与“不同”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同”与“不同”的关系,“同中求异”,发扬民主;“异中求同”,搞好团结;相辅相成,和谐共容,才能更好地践行“同心”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界讨论热烈的问题,我也做了一些研究,写了一些文字。一天,在阅读有关“大众化”的资料时,脑中突然跳出一个问题:“大众”指哪些人?“大众”的含义是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大众”的含义是首先应该搞清楚的一个基本问题。其实,在当前关于“大众化”的各种论述中,“大众”的含义是已经预设好了的,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有些人在讲“大众化”问题时,把别人当作“大众”,自己是不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刑”字主要在广义的“刑罚”意义上使用,“法”字主要在“法度”的意义上使用,二者无直接联系,“法”即“刑”之说不能成立。“法”与“刑”相通的基础是都与“法度”、“礼则”之意相关。《左传》中“法”字和“刑”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法”不是“刑”,至少在战国初期以前,“法”是内含“正”义的,这种“正”指的是合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7.
对非公上市企业来讲,“故事”是投融资之源,不管是投资还是融资,都需要“故事”;“信誉”是投融资之本,资本市场信誉的含义一是企业信誉,二是个人信誉;“责任”是投融资之果,有“责任”之果,才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果。  相似文献   

8.
何谓“软实力”?一般而言,“软实力”是指能够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持、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管理体系、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硬实力”则是指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有效支撑,只有提升管理“软实力”,才能增强品牌“硬实力”。结合红塔集团当前的形势和工作的实际来说,要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最关键的是要增强执行力,建设优秀的执行力文化,这是红塔集团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封堵”、“删除”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错误行为,回避只会导致舆论反弹。因此,必须积极主动的回应网络舆论,澄清事实,把握“先人为主”的信息传播特点,“及时说”、“尽早说”;二是发挥“主场优势”,抢“旗帜”、“树权威”,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依法执政的实现形式概括为“合法性执政”与“合理性执政”两个方面的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合法性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合理性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必要补充与理论完善。鉴于“合法性执政”不足以全面完成依法执政这一时代课题,仅仅“依现有的法律执政”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认为“合理执政”的提出是必要的。“依完善的法律与制度执法”、“依党规、党纪执政”、依宪法与法律的原则精神执政等都是合理执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合理执政”的现实表现与价值体现。“合理执政”是行政合理性原则在依法执政中的转化,“合理执政”体现了“差别对待”与普通民众对党的合理期待等,无疑,“合理执政”将对我国政党法治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公安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就是要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统一体。“进教材”是基础,“进课堂”是关键,“进学生头脑”是最终目标。“三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注意:1、领导重视;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形成一课为主,其它渗透格局。4、抓好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等。  相似文献   

12.
修志历来有“众手成志”之说。众手成志之“众手”,各有所指,各有所用,侧重不同。一是领导“推手”:重视修志工作,人力物力支持;二是供稿人“托手”:提供资料翔实,打好坚实基础;三是专家“拉手”:出谋划策,解疑释惑;四是编辑“抓手”:分工负责,各把一路;五是主编“控手”:谋篇布局,总体把握。“众手成志”,只有众手都出力,并且形成合力,发挥集体智慧,才能成就一部高质量的志书。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软”实力、是化人的。“人”字两画,一撇一捺,表征的是“人”之为“人”的两个支柱:物质与精神;“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洞开的是文化涅菜、文明蝶变的秘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凝炼和揭示的是文化春色倍还人的规律。拥抱21世纪文化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必须“硬”!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共产国际、联共(布)究竟是什么关系,过去一直鲜为人知。共产国际解密档案公开出版后,这个问题才得以弄清。实际上,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热情关注、真诚支持的,他们关注“毛泽东的军队正在扩充”,认为“湘赣的形势相当好”,讨论了“援助朱毛问题”,表彰朱毛红军是“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盛赞“井冈山根据地是最强大的根据地之一”,还论述了“朱毛会师”、“永新困敌”、“大柏地战斗”等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更新观念,解放人才。“党管人才”,是一种新思路。因此,更新观念是关键。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抓“第一资源”。变“官本位”为“能力本位”,按照知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变“管人”观念为“服务”观念,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给人适如其份的所得”;主张“合乎比例的不平等”;强调国家的总原则是正义,“法律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善”。亚里士多德发展为,正义就是“比值相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强调城邦的终极目的是“至善的生活”。’但是,无论柏拉图所说的“合乎比例”,还是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比值相等”,都是主张在“公民”范围内,奴隶则不在其列:因此,他们的公平思想,既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州官能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国人“理直气壮”为从众腐败辩护之“理”,从根上讲,正是反对礼制不公的“造反有理”的“理”。它不以“法”定是非,而是以“劫富济贫”为目标。与此同理,今天许多国人“打倒贪官”,也主要是痛恨待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是捍卫法治正义。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人”的理论来分析“两车”盗窃行为,可以看出,盗窃“两车”的低成本和对“两车”极大的需求是导致“两窃”泛滥的原因。提高“两窃”成本,减少“两车”需求是控制“两车”盗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与法在“本位与工具”视角上形成了“法本位”法理命题。法律在其“工具性”上,首先是“以人为本位”,即人与法在本质层面上是“人本位一法工具”的“原生关系”;进而,在法治社会,法律又在其“权威性”上,升华为“法本位”,即人与法在运作层面上是“法本位一人工具”的“转换关系”。法律的至上权威,需要权力授权渊源上的民主性强力支持。当然,在立法和本质层面上的“人本位”永不能被替代。有了“法本位”这一“人本位的有效化身”,则“以人为本”也就获得了其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罪犯矛盾冲突是监管改造基础工作之“永恒”主题,也是为“安全为天”的责任政策关注之核心与焦点。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监禁社会现象,其演变是为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之结果。借以福柯“真理游戏”之“考古”与“谱系”观,罪犯矛盾冲突之演变实乃“主体反抗权力”之具体表征。具言之,其“内因”是为罪犯主体“反区隔”之表征;而其“外因”是为罪犯主体“反规训”之表征。究其消解方略,针对“内因”就在于“人格”论述之“向善”之建构代之以“向恶”之建构;而针对“外因”就在于规训权力运作“异化”之消除及“囚”属性场域之互为制衡。然此乃为权宜之计,惟有引导其“苦行…关怀自身”,才能体悟“生存美学”;惟有真正使其“自身”建构为伦理施为者,才能在对规训权力之“审美超越”之反抗中实现反抗之“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