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湖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湖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方面法律意识仍然淡薄,政府对其投入的经费较少,保护的工作方式单一,法律保护欠缺,立法层次较低。建议加强宣传建立各种有效的传承机制,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法规构,建知识产权法在内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也比较滞后,法律适用水平较低,各省保护不平衡,互相缺乏联系与沟通,保护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欠缺、整体性与系统性不足。对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研究不仅为了解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现状,建立符合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法律保护机制和提高法律适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增加西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维护西北地区共同的文化生态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定位、立法概况和法律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论述如何建立符合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特点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连续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将文化遗产界定为由物质文化遗产(即通常所说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化)组成,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就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着力解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精辟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丽江纳西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在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代背景下,丽江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丽江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它的生存空间也日益缩减。这不仅损害扭曲了非物质文化的本来意蕴,而且也加剧了文化资源的破坏与毁灭。着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加强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治理念,选择产业化、市场化之路,重视学校的教育传承和学术研究,增强公众参与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意识就能够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表现形式丰富、艺术价值高,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乐山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重申报轻保护发展、线路设计内容较为单一、部分地方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缺少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为非遗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突出乡村非遗旅游重点区域打造,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大力开展"互联网+非遗旅游",促进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但我国目前缺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性法律规定,难以满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应该通过立法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国外主要有文化遗产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三种立法模式,我国应该在《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法律框架下,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政法规。在法律原则方面,应该确立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就地保护,活态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本原则。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还应该解决农业文化遗产的权属、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一个地区,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是法律滞后、资金和人员不足、重申报、轻保护等,应该全面调动政府、专家学者、企业以及民众等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府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谈知识产权法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量极为丰富的国家,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日益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缺乏法律的保驾护航,又缺乏保护人才。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的责任与义务不容回避,这就对高校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提出了创新与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郭娜 《社会主义论坛》2006,(9):50-51,57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扩大世界各国人民和社会团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加强立法,建立相关制度法规,进一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经济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上的所有权,可以是个人即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国家,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是集体、群体,即集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不同所有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可以制定相应的单行法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甘肃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其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河南省政府在保护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制定地方法规条例,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发动民间合力;加强宣传,防止“保护性破坏”等措施的实现,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属性决定了仅仅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应尽早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既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又要强调民间的广泛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监督方面,应确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以更好地规范和保障政府权力;在法律救济制度方面,应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以有效地保障公民维护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知识产权立法在保护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却忽略了对"源"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是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之"源",因此,加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立法和司法保护,将有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以中国皮影戏的保护为视角,探求建立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8.
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然而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文中从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宣传、资金、人员、开发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延边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尤其是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延边州乃至吉林省重要的遗产项目来源。近几年来,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进文化强州建设,实现延边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面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日益加剧,很多流传几千年的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面临"人亡歌息"的处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专门立法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保护工作尤其是立法保护工作紧迫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