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西是最早全面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拉美国家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巴西放弃了奉行 40多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转而实行贸易自由化。 1 0多年来 ,尽管巴西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 ,但贸易自由化的效果基本上符合预期设想。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在逐渐提高 ,产业内部的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一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期间 ,巴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由 1 95 5年的 1 9%升至1 990年的 3 0 %。制造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带动了GDP的大幅度增长 ,年均增长率达 6 .3 %。巴…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examines individual attitudes in six industrialized democracies to determine what factors condition citizens' support for trade liberalization. We argue that public support for trade liberalization is influenced by politically driven views and individual economic utilitarian considerations. To test our propositions, we develop and estimate a serie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of public support for trade liberalization. That data are derived from The World Values Surveys (1995–1997). We find strong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utilitarian factors—primarily education, but also gender and income—as the principal factors shaping individual attitudes toward trade liberalization. Conversely, while some empirical support is found for political factors such as one's geographic orientation and level of cognitive mobilization, we find that the political predictors of support are weaker overall than the economic interest predictors.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向着以自由市场为基本特征的外向型经济转换 ,贸易自由化是这场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市场的开放给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 ,使拉美成为世界上的新兴市场之一。拉美国家也在不断地总结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在解决新问题中把贸易自由化向前推进。目前它们正与北美国家一道致力于 2 0 0 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一般而言 ,美洲贸易自由化给拉美国家带来的利益会小于北方国家 ,负面效应却会大于北方国家。不过 ,美洲贸易自由化从长远来看显然符合拉美国家的利益 ,可以说是未来拉美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列入了双方的谈判议程。2004年11月《货物贸易协议》签署后,双方加快了服务贸易谈判。经过多轮磋商,双方就《服务贸易协议》文本和各国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达成一致,并于2007年1月14日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 相似文献
5.
论东南亚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各国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各国大幅降低关税水平,减少非关税壁垒,使之关税水平和结构呈现新的变化。东南亚国家贸易自由化推动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提升了货物与服务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促进了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和最终收入的增长,从而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世界性和区域性贸易自由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将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韩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韩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构架下服务贸易协议》,这是继《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之后东盟签署的第二份服务贸易协议。本文拟论述韩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特点,并分析韩国与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贸易自由化对墨西哥制造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是一个劳动力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它在实行贸易自由化后 ,其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速度。本文从比较优势指数、总要素生产力增长和出口增长 3个方面分析这一现象对墨西哥制造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洲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的贸易转移效应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5年将要建成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FTAA) ,囊括了西半球除古巴之外的所有国家 ,这是一个对区内外国家来说前景都看好的巨大市场。根据2 0 0 1年的统计数字 ,中国与西半球国家的贸易总额为 1 0 2 8.2亿美元 ,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 0 .2 % ,其中出口额为 6 5 8.78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拉美国家逐步认识到 ,政府应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干预作用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计划 ,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政府应实行政策干预 ,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提高竞争力 ,使绝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墨西哥的贸易开放在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加快同世界经济的接轨、增强经济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不长的时期内墨西哥经济已成为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之一。尽管贸易开放政策还没有实现其全部目标 ,但已经为墨西哥经济的恢复、稳定和增长作出了很多贡献 ,贸易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世界贸易组织甚至把墨西哥的贸易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样板。但是 ,尽管如此 ,墨西哥在贸易开放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值得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于这一大潮之外。美洲贸易自由化发端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 ,是西半球经济一体化的集中体现。目前 ,参与这一进程的北南美洲国家正在加紧磋商与谈判 ,力争到 2 0 0 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FTAA)。美洲贸易自由化具有“开放的地区主义”特性 ,但与其他一切区域经济集团一样 ,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排他”的内容 ,在运行之后或多或少会给区域外国家带来“贸易转移”效应。面对着一个覆盖整个西半球的贸易集团 ,如何能够保持和发展中国出口品在西半球市场上的占有率 ,看来是中国在…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贸易自由化及其对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自由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在应对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已成为许多国家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自 80年代以来 ,许多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实行多年的进口替代战略 ,转向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就是在贸易 相似文献
13.
14.
主要观点 农业问题一直是多边贸易谈判的关键,而农业补贴又是关键中的焦点.墨西哥自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为提高农业竞争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由"价格补贴"向"收入支持"的农业补贴政策,尤其是实行了乡村直接支持计划,使补贴结构在贸易自由化框架下趋于合理.然而,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现实问题,如农业补贴政策本身的缺陷;土地改革、信贷投资及社会公平的配套改革难以协调;政治环境有待稳定等.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要从安排好开放的次序与程度、加快国内结构调整步伐,做好相关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促进制度创新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10,(1)
<正>Considered as the last chance for human beings to save the earth, the UN Climate Change Summit in Copenhagen has directed world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世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及区域贸易安排中逐步掀起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东盟开始启动区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1995年至2005年,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从643亿美元增加到1030亿美元,增长60.2%;进口从741亿美元增加到1297亿美元,增长75.0%.1999年9月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使各成员国对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有了统一认识:AFT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短期目标是达成所有成员国的服务部门承诺减让;而长期目标是要实现区域内所有服务部门的一体化和所有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自由化.可见,AFTA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已迈人了新的发展时期,自由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问题也呈现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表现形式由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转变;其二是发生贸易问题的对象国已逐步由美欧发达国家向印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大国转变,其中阿根廷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的反倾销,对我国在拉美地区的形象和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密切关注。阿根廷对外反倾销的频率与国内的经济形势、贸易自由化进程和贸易保障机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国、巴西、韩国、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是受损害最严重的国家,无论是单位出口的调查频率、产品的行业公布,还是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以及对受调查企业冲击程度,与中阿双边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的水平极不相称,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即将召开的情况下,韩国农业领域的贸易保护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韩FTA签订的重要问题.韩国农业领域的贸易保护倾向不仅根源于福利国家体制和国家干预制度,还和韩国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政治情况紧密关联,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解决该问题时除了遵循FTA基本原则外,更要兼顾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对韩协调,整合中国农业出口部门,实现对农业领域自由贸易的政治护持. 相似文献
19.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5):670-702
We argue that the global spread of ideas contributes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Building on insights from a rich case-based literature, we suggest an explicit mechanism of trade policy diffusion: US-trained Ph.D. economists, who share a common belief in the benefits of free trade, and who operate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political influence around the world. We offer the first cross-national test of the impact of economists on trade liberalization using a unique dataset recording the country of residence of all 6,493 foreign-based, US-trained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EA) members over the period 1981–1997. Specifically, we measure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sts on the timing and exten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First, we endogenize the date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using hazard and probit models. Controlling for alternative diffusion mechanisms and other confounding variabl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conomists significantly speed up the reform process. Second, we find that countries with greater numbers of economists are more open to trade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All of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s strategy that employs the number of Fulbright grants alloc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instrument for the number of US-trained economists.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 ,然而 ,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是“东西南北”问题。东西关系的实质是政治问题 ,南北关系的核心是经济问题。“冷战”结束后 ,东西方之间军事对抗和政治对立的格局瓦解 ,南北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后“冷战”时代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面临着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大多数国家打破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在地区范围内开展经济合作 ,在区域经济联合中寻求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源 ,以区域经济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 ,成为一种“双赢”的选择。现在 ,几乎所有国家都已加入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