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组长好干,好班长难当。有人说我:别人整不好的班组,咋你一去不出个把月准保“旧貌换新颜”? 我有个习惯,不管到哪个班,总要先给职工“号脉”。游丝组全部是女工,而且大部分是从别的车间调入的。人心散,不好管理。有一次,这个班的月计划上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恰巧班长这时休产假,其他班长都打怵,没人去。车间找到了我,让我兼任班长。有人担心我玩不转,我也着实难为了一段时间。如何把班组职工的心找到一块儿?我想交心是缩短距离的妙方,于是有事没事就找她们聊。渐渐地从中得知;女工孩子生病、丈  相似文献   

2.
西安车辆厂党委在生产班组实行政工班长制度,建设了一支活跃在基层、不脱产的“小政委”队伍,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工厂现有职工7800人,设政工班长480名。政工班长由政治素质高、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的党小组长或党员、骨干担任,每月领取津贴,在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六项制度:职工学习、思想分析、家访谈心、民主管理、后进帮教和资料管理。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实行车间、工厂两级检查、考核和表彰制度。政工班长在班组管理中起到了理论学习的辅导员、生产经营的鼓动员、职工思想矛盾的疏导员的作用。西安车辆厂在班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在党的政工战线上辛勤耕耘了数十年的"老兵",对今天我们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题写刊名暨杂志创刊三十周年,感到无比的高兴和欣慰。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的创办在当时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4.
我从1974年起在国营贵港港务总公司搞政工——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至今已连续在岗22年了。22个春秋的甜酸苦辣,心里自知,然至此,我对搞“政工”仍然乐此不疲。 七十年代是我国政治工作全方位开展的年代,当时虽然还在“十年动乱”年月,但是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我们党政治工作的优势,功不可没。我们高兴地看到,每当我们在企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从60年代开始做思想政治工作,回顾30多年所走过的路,我深深地感到,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不懂事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党的政工干部;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在带队伍、搞管理工作中能够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我1961年参军时才17岁。当时,大字不识几个的我,从没有见过大世面,外面的世界对我是陌生的,到部队后什么都感到很新鲜。那时我胆子小,什么都很害怕,最怕的算是班里学习会上讨论发言了,看大家讲得头头是道,自己老是不发言又不好,可是发言时什么也讲不出来,心里想好的词儿,到发言时紧张得全忘掉了,…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我从车间调到厂宣传处,从事宣传工作,如今已经有5年了。在这五年时间里,工作中的甜酸苦辣不必多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政工不仅促使我养成了学习上进的好习惯,而且使我更加觉得思想政治工作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早几天,在一个场合,我为了企业政工干部的尊严又与入激烈争论了。一一十多年来,这种争论真不知有多少次,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刺伤我的心。我说,企业政工干部由于普遍政治素质较高,客观上又没直接参与产供销的具体操作,纵然受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他们中大多数人仍保持着良好的风范!廉洁奉公,自甘清贫,你们去看看这些同志的贫寒家境就可以深信无疑了。不料一位一暴发户了即将我这话反弹过来,叽笑我:*难道你不觉得贫穷是一种耻辱么……*我沮丧而沉闷了好几天。今天到织布分厂办事,在织布机前我激动了好久好久,委领的心突然被…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的运载火箭总装厂,转眼间,我已年过五十,从事政工也已经二十三年。这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学习与工作上给了我全方位的营养,指导了我的整个基层政工生涯。从风华正茂到鬓染霜丝,我这个“老政工”真实地享受着工作的馈赠,品味着“政工人”别样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正>初次遇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在学校图书馆的"军队政治工作学科文献中心",以为是一本学术型期刊,但看到封面标题《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二十一)》时,我被吸引了。翻阅杂志,"文化、思考、正能量"等字眼让我欢喜,作为一名准基层政工干部,不正是需要这些思考和见识来涵养自己吗?  相似文献   

10.
我这辈子好像生来就与政工有缘,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就当上了政工干事,结果一干就是20多年。虽然职务、单位有所变化,但“捉刀弄文”的行当一直未离手,对个中的酸、甜、苦、辣颇有感受。怎样才能做到不为酸而软倒,不为甜而腻倒,不为苦而吓倒,不因辣而却步,对工作一如既往拥有热情呢?我的体会是要念好“正”、“静”、“实”三字经。何谓正?正直、正派也。我们干政工的,写文章也好,作报告也好,往往是处在教育者的位置,必须注意为人师表,坐端行正。这是这一行的职业要求,也是党的事业的要求。大约是出于这种职业习惯吧,在发…  相似文献   

11.
八零后的我,从事政工三年,但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结缘已有20年的时间了,20年里,她像一位人生的导师指引着我前进。受文学功底深厚的启蒙老师和干了一辈子政工工作的父亲影响,我从小热爱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12.
1989年7月一个极平常的早晨,我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乘车一路颠簸前往我单位设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轮南油田工程指挥部从事职工教育、宣传工作,至今已有五个年头。 我们承担的油田建设施工任务,都在塔里木沙漠里,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期大部分在炎热的夏季。夏日的沙漠,日气温都在40℃以上,地表温度高达60—70℃,异常干燥,而且经常遇到风沙的袭击和成群飞虫的侵扰。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施工,各种困难、职工的各种思想可想而知。为激励职工的劳动热情,实现所承建工程按合同工期交付使  相似文献   

13.
我生在红旗下,长在党的怀抱中,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海运集团城安围船厂当钳工。不到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从钳工转为政工。 那是1991年9月,刚到船厂不久,有一次,我针对厂里一些中专生认为文凭低、没出息,而产生自卑、消极心理的现象,写了一篇杂文《中专生没出息吗?》投向《广州海运报》,不久稿件被采用了。初战告捷,我看着署有自己名字的“处女作”,足足兴奋了几天几夜,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写作冲动油然而生。接着,我又以身边的工人师傅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为修好船、快修船,经常加班加点完成抢修任务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参加工作以来,除了4年学徒,思想政治工作就一直伴随着我。在班组当过政工员,在车间团支部当过宣传委员,在厂团委和(集团)公司团委,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的重要职责,在生活公司当副经理时又恰好思想政治工作由我负责,在接待处当副处长时又被选为处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委员,1993年到煤化工公司任党委书记,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就成了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弹指一挥间,专兼职政工已伴随我30年了。30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风风雨雨、几起几落:加强──削弱──加强;肯定──否定──肯定。因而,为思想政治工作骄…  相似文献   

15.
我干政工已十五个年头了。  十五年来,经历了“莺歌燕舞”的春天,也经历了“淡化、削弱、改造”的冬天,虽风风雨雨,历经坎坷,但初衷不改,沿着既定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不觉已近“知天命”之年,眼见得两鬓染霜,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政工。在不少同行迷惑、后悔、哀叹声不绝于耳的情景之下,我心平静,无怨无悔,守候着这方净土,忍受着这份清贫,与同事们辛勤劳作,苦中找乐,不知愁滋味!  组织选拔,天降“大任”。记得我刚开始干政工那阵子,是“政治统帅一切”的年代,也是最火红的年代。1984年,省里下…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我开始担任企业政研会秘书长。25年来,我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其导向、启示和激励作用,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干部的职务不能完全代表觉悟。当了领导干部,决不能放松思想改造,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是地位变了,党性原则不能变,要经得起名利地位的考验。我担任厂级领导、局级领导后,一直坚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坚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走过了既辉煌壮丽又坎坷崎岖的奋斗历程。这其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激励作用。我此生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缘。1968年2月参军不久,我就在连队里办黑板报,后来又到团、师政治机关做通讯报道员,一直到后来在原总政宣传部和军事科学院,都是从事这方面工作,而且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当年考大学,考取的是热门专业财会,但我还是说服家人,托熟人转了专业,学了中文。当时,我只是觉得整天跟10个数字打交道枯燥无味,而每天舞文弄墨其乐无穷。上大学时,闲得没事就涂抹些文章,试着往报社投稿,偶然也发表几篇豆腐块文章。然而,在我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工厂工作时,才认识到当年我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不现实。我这学文科的,在工厂班组里简直是“一无用处”,车钳铆焊,样样不会,检修设备连个技校生都不如,除了有把力气,十八磅的大锤一口气能抡十几下,可和我一起分到班组、学会计的中专生没两天就去了财会科。我在班组呆久了,写作…  相似文献   

20.
沈殿成 《侨园》2001,(2):4-6
祖籍辽宁海城,成长于首都北京——上小学、中学、大学,当过工人、农民,其间因家庭在台湾有很多亲属,又经历了诸多磨难;利用家族关系,取得了几个国家的护照,最后又放弃了那几个国家的“公民资格”,入籍香港——这就是王彼得先生。继承财产定居国外后仍挂念着祖国的发展,经再三考虑代表家族回国投资,发展实业,并且很多资金投向了贫困地区,为此引得家族成员很是不理解——这也是王彼得先生。王彼得,真的是一个挺神奇的人! 周游列国后最终选择了回归香港 1950年,王彼得出生于我国的宝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