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成单元,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企业,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也必须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科学界定。本文通过分析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的多重目标、多重利益的和谐统一关系,构建了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六条措施,对解决资源短缺和实现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艳霜  周燕 《新长征》2007,(1):19-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规划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循环经济,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智选择和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之一,就“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葛黎明  张立波 《实践》2021,(2):23-2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5.
发展林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林业的时代重任,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挑战和任务,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作为五个统筹之一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全人类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也体现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7.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工,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拉长方式,消费模式”,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发展目标的高度,表明我们已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19)
循环经济,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发展经济增长模式。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贯彻落实一系列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9.
王兴华  李洪波 《新长征》2007,(10):26-27
循环经济,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发展经济增长模式。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贯彻落实一系列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对于解决资源的短缺问题和实现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凡  李树平 《实践》2005,(6):28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林业的根本要求。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追求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潮流。林业发展的问题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生态问题,而且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1992年世界环境发  相似文献   

11.
李滨肖 《求实》2006,(Z4):176-177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共同选择,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保护相协调的主导潮流,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道路和模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强调健康的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即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不超越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胡锦涛同志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一论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和谐诸原则的有机联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合理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过程,而在以往事实与价值冲突的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陷入只关心自身利益、忽视客观规律的发展困境。这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当前,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生态效益与生态公平的统一,真正使事实与价值协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瑾  丰鹏  柏汇崧 《世纪桥》2010,(23):42-43
纵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发展的理解,人类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到现在大力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发展观之演变的论述,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初步探讨我国实现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04,(7):1-1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口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于我们人类自己。尊重自然规律,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托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对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16.
陈劲松 《求实》2005,(Z1):165-166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随后,各地均积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然而,柳州市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生态却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陶金 《奋斗》2012,(12):48-48
黑龙江省广袤的森林和湿地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高等植物2400余种,其中,有东北红豆杉、野大豆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有陆生野生动物476种,其中有东北虎、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有驼鹿、白枕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6种。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寿朋 《求是》2006,(24):48-50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道德素质和水平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生态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与  相似文献   

19.
闫喜凤 《奋斗》2014,(2):20-20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同时,他还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些论断,蕴涵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设四个主题和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这四个主题和内容从不同角度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内容,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