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忠杰 《求是》2012,(2):49
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理所当然要从党的创建起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诞生的?党的建立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邵维正教授主编的《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一书,清晰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该书的特点,择其要者:  相似文献   

2.
"东方政策"加速了中共的创建 在共产国际历史上,有一个专门帮助东方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进行革命的政策,简称"东方政策".它由列宁亲自制定,并在共产国际"二大"上以文件形式予以肯定.它在理论上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实践贯彻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国民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耘德 《求是》2001,(23)
20集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以开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和纷繁的场景,生动记叙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前后近十年的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精心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人物们血肉丰满的艺术群像,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重要作品,唱出了一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成功结合的激动人心的颂歌。《日出东方》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思想蕴含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着十分成功的拓展和探索。首先,诗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剧作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倡导科学与民主,到李大钊提倡平民教…  相似文献   

4.
《日出东方》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描映的一部优秀20集电视连续剧。该剧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方面有不少突破,它艺术地再现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该剧对主角陈独秀浓墨重彩、栩栩如生的描绘,看后令人久久难忘。该剧显著特点有三: 第一,把陈独秀作为一位正面人物来描写 几十年来,人们不愿意谈论陈独秀这个名字。199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摆脱出来,走向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走向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首党诞生的峥嵘岁月,更加深刻感受到她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1日,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隆重纪念的日子。80年前,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像一颗闪亮的新星在世界东方升起,给黑暗的中国带来曙光,为在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的中国劳苦大众带来了希望。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前的这一天你就诞生在一条小小的游船上——12个人为你悄悄设计宏伟的蓝图赋予你一个崭新的名字——中国共产党从此 惊风暴雨 闪电雷鸣在古老的东方开辟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你昂首踏上成长的历程——一步一步 坎坷崎岖一步一步 壮丽辉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初 ,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东方诞生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是中国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 ,是中国先进分子自觉的要求和行动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而决不是外来革命输入的结果。一、从建党实践看中国共产党是独立自主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是独立自主建立的 ,不仅取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由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共党员们的建党实践所证明。陈独秀早在1919年就要求 :“社会中坚分子 ,应该挺身而出 ,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为后援的政党 ,来扫荡无政见的无良心的依赖特殊…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之际,回顾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将给人们以新的启示和力量。近代以来,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解放、自由和幸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昂首阔步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发生的这一巨变的史实中,更能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结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10.
陶德臣 《唯实》2011,(10):42-46
在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意义十分重大。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历史大事变的前奏。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是对辛亥革命事业的最好继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1.
墙外商厦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墙内古朴小楼,绿树成荫,清凉静谧。84年前,在这座深处闹市中的小院,诞生了东方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1987年,为纪念广州起义,这里被辟为"广州起义纪念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前夕,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党史纵横》2003,(1):7-10
新式政党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诞生于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特殊会议.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但是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并没有制定党的章程,只制定了党纲.原因很简单,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一所住宅内召开的会议是完全秘密的,会前的准备也大多是靠书信沟通的,没有条件和足够的时间来讨论很多具体方面的问题,因而会议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不可能十分完善.  相似文献   

13.
日出东方,星落银河。咒逝川兮,百年转瞬。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百年的披荆斩棘、玉汝于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驾驶奔向光明和希望的“红船”。  相似文献   

14.
刘畅然 《党史博采》2007,2(7):10-11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是否具备产生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的性质等问题上,至今史学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基本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们对中国近代工人阶级"文化水准较低"这一突出弱点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其实,上述这一弱点具有辩证性、相对性;因而没有从根本上妨碍本阶级政党的产生,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具备产生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从其产生开始就是工人阶级政党.当然,中国近代工人阶级的这一突出弱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性、必要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5.
正站在21世纪的高处回首20世纪,与业已载入史册的任何一个世纪相比,无论从哪个方面评估,最引人注目、催人警醒的事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在进行理论概括时,都认为20世纪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社会主义的世纪。1917年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和4年之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成为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两件大事。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件大事与两条红船息息相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0,(7)
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纲领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主旨,又是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行动指南。但是,这一伟大纲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却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默默诉说着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和创业的艰辛,告诫着世人中国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宣示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条通向真理的光明大道。制定中国共产党纲领是中共一大的会议主旨走进历史的现场,遥看风雨如晦的岁月,20世纪20年  相似文献   

17.
星火燎原之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得以诞生,并逐渐由丰富多样走向整齐划一.在中国共产党党旗还没有诞生的这十年内,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及其前身工农革命军军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旗帜,成为中国革命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从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初心、使命与担当就应铭刻在每一个党员心间,而不能因为出发久了,忘记了从哪里出发。  相似文献   

19.
郑艳凤 《党史文苑》2005,4(3):49-5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近代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要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民主和文明,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它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纲领和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培养、熏陶了早期共产党人,促成了他们思想观念的跃迁。 一、辛亥革命是促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启动点 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①诚然,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国际条件和国内条件、内因和外因所作的科学概述。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