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培华  潘井亚 《群众》2015,(4):23-24
<正>"政之所系,所为惟民。"江苏一贯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六大体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使人民群众普遍得益受惠,人民群众幸福感也显著上升。各地在创新民生工作中,不断推动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幸福江苏的新画卷增光添彩。太仓: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径在苏南发达地区,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已经总体得到基本保障,而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支撑的"文化养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重  相似文献   

2.
今年全国各地的"两会"频传民生幸福指数,一时间幸福指数大有盖过GDP之势.比如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给人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幸福指数不仅挂在政府官员的嘴上,而且白纸黑字上了政府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政府自我加压,让"幸福"正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实在.  相似文献   

3.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实在在的监督实效交出了一份幸福成色十足的民生答卷。促进就业,守住“稳稳的幸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人民群众守住“稳稳的幸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就业工作支招,多举措尽全力保障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4.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余进军 《前沿》2013,(8):60-61
民生幸福是任何一个国度和任何一个社会都想要达成的目标,民生幸福不仅代表人民能够过上幸福满足的生活,这其后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的体制与现状是否合理与完善,好的社会体制才能对民生有保障,才能让人们安居乐业,感到幸福。本文从伦理视野下的民生幸福观和民生幸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进而论证民生幸福的伦理确证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蕴含了民生幸福的基因。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应有之义,民生关怀则始终蕴含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作为扎根于中华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民生幸福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7.
范荣 《现代领导》2010,(12):22-23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坚持把民主促进民生作为推进幸福江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把民主与民生作为人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建立民主促进民生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以民主促进民生、以民生巩固民主。以民主的方式、民主的程序、民主的力量来解决民生的难题。幸福江阴建设成果普惠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8.
扶松茂 《人大研究》2022,(11):33-3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建设实践使全体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要积极补齐民生短板弱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将人民需要的民生清单转变为人民共享的幸福账单。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民生建设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民生建设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这不仅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的现实要求。在始终坚持党全面领导我国民生建设的根本遵循下,  相似文献   

9.
刘兴远 《群众》2012,(10):20-22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民生是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内容更多,提法更新,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要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共和国总理把对民生的关切和重视提升到人民生活"尊严"的高度。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民政部门如何在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责中,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本刊特摘要辑发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对民生民政的关注点以及一些建言建议,供各地民政部门在解决民生的实践中,把代表委员们的智慧转化为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11.
洪丰  杨平 《公民导刊》2011,(4):9-10
一直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都在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上下功夫、做文章,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民生重庆"、"幸福重庆"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重点:第一,确立以人为本,崇尚民生幸福;第二,倡导共建共享,保障民生权益;第三,坚持科学发展,夯实民生基础;第四,关注民生热点,实施民生工程,这些构成了人民利益观中极具时代特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善治与民生幸福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性。发展好民生幸福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善治理念的必要前提和最终目的,是检验善治政府行政能力的试金石,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和现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实现最大幸福。因此,建设善治政府,发展好民生幸福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国策,"为民谋福"应成为善治政府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 《群众》2012,(10):4-6
民生幸福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产生了良好反响。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我省在增进民生幸福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杂志记者对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引起强烈的共鸣。如何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联系梅州民生建设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首先就要落实好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最基础的民生权利。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使人类创造出了宪法,民生幸福因此成为宪法产生的逻辑起点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我国宪法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以民生幸福为价值指南进一步完善宪法,特别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依法保障民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关注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进完善城乡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相似文献   

18.
渠慎坤 《群众》2023,(23):25-26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责任,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刘俊祥 《人民论坛》2012,(Z2):24-25
改善民生和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民生指标"好才算政绩好,这已经成为省委书记们的共识。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新阶段,这种民生政绩观,是他们精彩政治人生的内在动力和民生梦想的最好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之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把这个"中国梦"变成现实,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卫民福 《群众》2012,(2):17-18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积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民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