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私学教育兴起于春秋时期,两汉时期达到了繁荣,是私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但弥补了当时官学教育的不足,对经学以外学科知识进行了传承,对之后的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代私学教育的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对当代教育问题也有很大的启示,有助于高校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白志红 《学理论》2011,(13):230-231
"创新"的最高层次就是创造。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大学教育应全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从大学生要具备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各种条件,并针对目前高校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视学习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弊端,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洪曼 《各界》2009,18(3)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在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急需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引导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从而不断推进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永贵 《理论探讨》2007,3(5):23-25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开创了新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境界.结合时代特点和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历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可概括为,加强领导是核心,把握方向是根本,明确位置是前提,创新理论是动力,改进方法是关键.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遵循这一规律,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就一定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构成文化实力的基础,是建设世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世界城市应该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是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科学精神的创新型城市,是汇聚学术大师和各方面精英的精神家园.实施世界城市建设战略,要重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要重视发挥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大学人文精神;要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发展人才,提高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学习北京、学术北京和学者北京要成为世界城市的新标志,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杨光宇 《学理论》2011,(5):67-68
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创新都应贯穿始终。要创新就应建立相应的创新体系,建立创新体系是历史提出的任务,同时也有其自身内在的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要不断创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冯立青 《各界》2006,(12):82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1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及其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寻求自身发 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体制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改革步伐,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消除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努力探索新的思路并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对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今天,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手,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1.
实现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领导创新力的提升,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坚持正确的方向,解决现实中的难题;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素养,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既敢于创新,也善于创新;要在组织内部构建协调的关系,有利于减少创新过程的阻力和压力,实现创新目标;要在组织内外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动力,改善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就不能再停留于口号式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于阶段性的教育成果,而要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以求发挥更大效用、追求更久效力。这就要求更加注重运作程序和制度安排。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构思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有了健康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创新的世纪,在这样一个新世纪、新时代,作为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导干部要肩负起自己承担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创新能力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品格,必须努力学习,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并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当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来能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15.
大学学习自由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光 《理论导刊》2006,(8):87-89
学习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学习自由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哲学精神之上,提倡为学习者和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为学习者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和生活追求提供适宜的生长土壤。学习自由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目的是要培养有独立精神、创造精神的人。而创新人才最可贵的品格就是独立思考,思想活跃;善于想象,敢于怀疑;方法灵活,重视实践;人格健全,独立性强。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而,学习自由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实现的新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 ,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必须富于理论的创造勇气和创新精神 ;必须忠于实践 ,忠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与脉搏 ;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这一新精神,有必要对人才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对影响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本文以京山县为例,从县级人才队伍实际出发,对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婉姝  杜桂娥 《学理论》2012,(5):161-162
自主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目前我国缺乏创新人才致使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培养创新人才,路在何方?毫无疑问,创新人才的产生非一日之功,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只有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胡逢清  陈前军  韩波  曾利亚 《学理论》2012,(31):237-23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校园则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对本校的归属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情感基础。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增强大学生归属感的途径和方法。要培育有民办独立学院特色的精神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凝聚、整合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完善奖惩赏罚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发现人才和培育人才是我们常提到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呢?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文凭与水平的关系。 文凭与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文凭,是指一个人现有的最高学府所发的毕业证书,这个证书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历。而水平这个概念,却是指一个人在生产、生活、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技术业务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既在你所具备的学历基础上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创造价值。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所谓人才,就是具备一定学历(文凭)而又有一定水平的人。然而,一段时期,社会上曾刮起过一阵“文凭热”,既不管你有多大的水平,首先你必须得有文凭。这一错误做法,使不少有水平而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拿到文凭的人被拒之各种大门之外,使其积极性的发挥受到影响。 我们有些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往往只重于一个人的文凭而忽略了一个人的水平。就拿现在的文凭来说吧,大部分是靠真才实学得来的,不掺杂水分。但有的就难说民,或是钱买来的,或是混下来的,有这样文凭的人水平又如何?不言而喻。假如用人单位只用文凭取人不看水平,那么,用了这样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肯定是一踏糊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