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芳 《人民论坛》2015,(5):143-145
劳动者职业稳定权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就业权所享有的,能够在某一工作岗位上持续稳定工作,没有法定事由不被解雇的权利。该权利并非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一项权利,但从宪法规定的劳动权和政府所担负的促进就业的义务中可推导出来。国家是职业稳定权的主要义务主体,但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的相对人,也具有无可逃避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平等就业权纠纷”作为独立案进行审理以来,我国在女性劳动者权利保护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保证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独立的人格及地位,对劳动力市场稳步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对平等就业权纠纷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法院采用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由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地位上的不平等性,原有的审理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对女性劳动者损害的弥补。因此,对原有的审理模式给予建议,筑起女性劳动者就业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实现真正的就业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荣 《人权》2013,(5):46-47
就业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劳动者的工作权利。"  相似文献   

4.
尽管《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基于种种原因,而对劳动者实行就业歧视。对此许多劳动者往往保持沉默。其实,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侵犯平等就业权,劳动者有权起诉【案例】2012年3月15日,根据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要求,姚虹过关斩将后以笔试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了面试。  相似文献   

5.
以《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为主体的涉及到劳动者权益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劳动者基本权利大致有六项,按主次归类,笔者认为,就业权,薪酬权,作息权构成了劳动者的核心权利,这三项权利在上海等当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达的城市以及宝钢等这样已步入了良性循环和发展的国企中,已基本得以实施和落实。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视角下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湖湘论坛》2009,22(4):104-108
非正规就业能满足企业灵活性用工、降低用工成本的需要,也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一种重要就业形式。现行劳动法律未能对非正规就业予以规制,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不能享受与正规就业者相同的劳动权利,因此,应扩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主体范围,将“非标准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制定非正规就业的专门法律法规,为非正规就业者提供法定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7.
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是保障人生存权利的一种体现,也是基本人权的一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条文并不多,且对于违反平等就业权的行为也仅仅是以有限列举的形式加以规制,且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户籍歧视这一被公众所熟知的行为并未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国内户籍歧视第一案"再次将以户籍歧视为代表的就业歧视行为置于公众的视野下,也暴露了我国现有劳动法律的不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就业领域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女性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成为维护妇女劳动权利、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广大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成都等地方政府尝试推行发放就业培训券的行政措施。就业培训券是给付行政下政府为保障公民就业权而发放的就业补贴。透过就业培训券,可以看到政府基于生活保障的就业扶助义务以及基于平等保护的消除就业歧视义务。从就业权保障的角度看,政府发放就业培训券的行为是一种给付行政措施,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就业歧视是对市场经济法治精神的一种违背,它不仅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会影响社会稳定。法治社会要求政府必须为平等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创造一个有利于平等就业的法律环境和空间,禁止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1.
张颖慧 《求索》2011,(6):152-154
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企业组织形式变化的速度,我国《劳动合同法》为此已初步确立了劳动合同承继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承继制度,引入劳动合同承继中的劳动者异议权已势在必行。劳动者异议权是劳动者享有的在企业组织形式变动过程中影响劳动合同承继效力的一项权利,在当今经济与法制土壤中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与实际需要。同时,建立劳动者异议权也必须持有谨慎的态度,并充分考虑异议权的形式、期限、具体内容、权利主体等因素,使这项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者的含义、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知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权利;懂得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等是劳动者应尽的基本义务;能坚持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并培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独立思考、分析、探究、判断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①劳动者的基本权利②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应尽的义务教学难点对社会热点“零工资”就业形式的认识和评价教学设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和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现实聚…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从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内容。其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权既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保障人权实现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的实现依赖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004年3月,我国已经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因此,探究社会保障权的保护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社会保障权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权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表述,社会保障是指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  相似文献   

14.
保障我国妇女公平就业政策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理论月刊》2003,(11):76-78
妇女就业是妇女参加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妇女获得就业权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当前我国社会中大量存在对妇女就业的性别歧视现象,阻碍了女性的公平就业。作为公共领域的主导,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选择向女性就业倾斜的政策,为妇女公平就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反就业歧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我们应当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也称“劳动纠纷”、“劳资纠纷”。也就是说劳动争议产生于社会劳动关系形成之后,发生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之一。劳动争议的主体是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具有经营权的用人单位,即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劳动争议的客体是劳动争议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我国劳动争议的客体,具体包括行为、物和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等,例…  相似文献   

17.
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理论基础先后经历了荣誉说、功利主义理论和隐私权理论。在制度层面,我国法律规定的以辩护律师为权利主体的律师特免权与律师负有保护委托人隐私权的义务存在矛盾。当前辩护律师特免权制度造成了事实上限制委托人变更律师的权利以及律师辅助人员不受特免权保护等困境。将辩护律师特免权变革为以委托人为权利主体的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可以有效化解律师—委托人特免权产生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与媒体是平等的法律主体,警媒双方关系因信息传播活动而产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各自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警方的新闻权利包括传播权、要求更正权,新闻义务包括公开警务信息、尊重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权利.媒体的新闻权利包括采访权、编辑权、报道权、舆论监督权,新闻义务包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法律明确了警媒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依据和标准,是确保双方关系正常有序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有一定联系。二者都持有股份,都按股分红,都承担风险。但也有区别:一是主体不同。股份合作制中的主体是劳动者与所有者一体化;股份制中的主体仅仅是所有者。二是权利不同。股份合作制中劳动者与所有者一体化决定其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在股份制中,不是股份所有者的平等,而是股份的平等,即每一股份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而所有者之间则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三是原则不同。股份合作制实行入股自愿,入股分红的凭证可以转让,不能自由退股,股息收入应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在股份制中,股东不能退股抽回资金,…  相似文献   

20.
证人作证义务以社会正义的实现为价值目标,视证人为国家司法权的义务主体,忽视了证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选择权,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法律应确认知情公民的作证权,公民在行使作证权时,应向法院履行出庭作证、如实作证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